半個小時的文章和支離燃燒的記憶

我知道我沒有時間了。我只剩下半個小時,可它,已經(jīng)在我的窗子外面了。
我知道有的東西只有在黑暗中才會猙獰地張開獠牙,如同回憶只有在回憶里才會擁有意義,一切都那么順其自然恰如其分。
我并不害怕。
某種東西將吞噬我 ,我將湮滅于這個風沙的世界。
可天堂,并不遙遠。
黑暗的時間空蕩的隧道里響起不知道來自于誰的歌聲(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下一秒,我會否忘記了時間,會否忘記了世間的一切
然后,一切從頭,一紙黃粱
喉嚨涌起的這個聲音絕不是屬于我的,它沙啞而絕望。而我的呢,或許早就被遺失在天空的角落了嗎?
我把一件毛衣穿在靈魂上,來躲避虛空里的寒冷.那寒冷如同亙古不滅的恐懼,在某種介質(zhì)中使我窒息。
我記得一位搞古地質(zhì)學一輩子的長輩曾與我談論過關于第四紀冰川期末地磁倒轉(zhuǎn)導致的生物大滅絕。他說他曾在千里荒蕪的橫斷山脈第四紀冰川遺跡中用鎬子一下下的敲堅厚的土石,然后又用笨重的測磁器把土樣一寸寸的測,兩天兩夜后終于找到transform fault (轉(zhuǎn)換斷層)(請允許我可恥地拽一下英文)。然后他對我說,他那一刻很高興,覺得完全輕松舒坦了,好像再苦再累都不怕了,在那一瞬間都賺個了夠本。這似乎完全就一個教科書版的舍身忘我的勞模事跡;可那卻是他的理想——他覺得為了理想再怎么累再怎么苦也不怕,有了理想就有希望,而我覺得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點理想一點希望,有希望就有光,人就會在黑暗的路上朝著光源處不知疲憊百折不回的前行跋涉,哪怕,千山萬水。
康德說世界上有兩件事最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道德標準,一件是頭頂上的燦爛星空。 我覺得他說的很好。沒有星光,沒有星光般燦爛的夢,萬物都不過是粘稠而冰冷的黑色,時間和空間也不過是金屬和玻璃摩擦炸出的的刺耳聲音。
人類不甘于黑夜的寂寞,于是仰望,于是發(fā)現(xiàn)了星河
在漆黑和暗紅的深處旁觀寂寞,在歷史和光陰的休憩處失落你我,在瀲滟水波的心中細數(shù)脈脈惆悵,在米深處的海洋發(fā)現(xiàn)笑容,發(fā)現(xiàn)光,在8848米的珠峰發(fā)現(xiàn)太陽的安詳——其實這個世界上,每一寸被希望和感動暈染過的色彩,都是星光。
其實魯迅的偉大不在于他的批判,不在于他的針砭時弊意氣激昂,而在于他為你揭露出整個世界黑暗的同時,他還讓你發(fā)現(xiàn)一點希望,一點光。
黑暗中驀然回首,看到你清亮的眼睛,世界因此變得透明,如湖面,如泡影。
向魯迅,向先生,向光明
致敬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13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