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土窯洞......
情系土窯洞......
窯洞起源于人類最早期的“穴居”。人們?yōu)榱硕惚茱L雨的侵襲和動物的襲擊,在自然形成的山洞中居住,成為人類早期居住方式。后來人們受到祖先的這一啟示,就在一些山體與丘陵中開挖洞穴,裝上門窗,成為我們所說的“窯洞”。
----題記
說起家鄉(xiāng)的土窯洞,讓人心酸,從我記事起就住在農(nóng)村的土窯洞里,也沒有什么家具擺設(shè),一張土炕,一張老式桌子也就是全部家當了。土窯洞冬暖夏涼,有一股清香的泥土味道,土窯洞對室內(nèi)外空氣冷熱能起到自我調(diào)節(jié)作用,后來聽人說土壤中所含微量對人有益的放射性物質(zhì),人長期居住土窯洞對身體大有好處。
聽爸爸說家里最早的土窯洞是爺爺挖的,當時連架子車都沒有,挖的土也是用木獨輪推車,一車一車運送出去的,動土量是相當?shù)拇?,爺爺白天給農(nóng)業(yè)社勞動,晚上點上煤油燈干活,爺爺一共挖了三孔窯洞,當爺爺準備動手挖第四孔窯洞的時候,一次意外,爺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記得爺爺去世時還強掙扎著抬眼看了看我,就永遠的閉上了雙眼......
在我十歲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爺爺在我的記憶里很模糊,也很清析,記得爺爺?shù)氖趾芮?、很勤勞、很仆實也?a target="_blank">愛我,爺爺喜歡種樹,在窯洞的門前栽種了好多的果樹,有蘋果樹、柿子樹、棗樹、核桃樹等等,夏天到了,杏子成熟了,金燦燦的,成熟了就自然的掉落下來了,落的滿地都是,撿起來擦一擦上面的泥土,甜美的一次能吃十來個,到了秋天,棗子成熟了,核桃成熟了,柿子也成熟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那時的生活很艱難,每月只逢三個集市,隔一段時間爺爺就帶上我去離家五公里以外的街上給我買吃的,晚上了我和爺爺住在一起,爺爺就給我講故事,爺爺還給我做過好多的木頭玩具,像農(nóng)村耕地用的小梨小磨什么的,這些玩具給了我許多童年的樂趣。
夏季的夜晚,和爺爺坐在溝邊乘涼,天上的星辰忽明忽暗,溝對過的土窯洞的燈也是明滅其間,恍惚中分不清那里是土窯洞,那里是星宿,土窯洞也成了一顆顆的星宿.....
爺爺去世后爸爸接上了爺爺肩上的擔子,為了生存為了生活為了居住,爸爸繼續(xù)爺爺沒有完成的使命,勤勞的爸爸接著開始挖窯洞,媽媽有病不能幫助爸爸,我還年幼,叔父在外工作,家庭的重擔就落在爸爸一個人的肩上了,爸爸白天勞動晚上回來還要安置家務(wù)活,爸爸用他勤勞的雙手一共挖了三孔窯洞,爸爸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媽媽讓我給爸爸幫忙,爸爸心疼我,爸爸不讓,說我年幼沒有力氣。在1989年的時候,在院子里蓋起了三間磚土木結(jié)構(gòu)的房子,三孔窯洞三間房子當時在農(nóng)村算是條件好的了,我生在土窯洞長在土窯洞,在土窯洞里一住就是四十多年,一直到2007年的時候才算蓋起了小康屋,徹底擺脫了長期居住窯洞的生活,后來生活好了,居住條件好了,遺憾的是爸爸在2009年的時候永遠的離開了我們,爸爸只在小康屋居住了一年半,卻在土窯洞里生活了七十余載......
今年我們村上進行老莊基復墾,把原來的老莊基全部推平了,恢復成耕地,在清理老莊基房子、門前的樹木的過程中,我思緒萬千,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是爺爺和爸爸辛勤勞動的成果啊,我在那里生活了四十多年,對家鄉(xiāng)的土窯洞有著深厚的感情......
時代在發(fā)展,人們的觀念也在變化?,F(xiàn)在人們舍棄了土窯洞,住進了磚混結(jié)構(gòu)的房子,再花錢裝上空調(diào)、電扇生涼增熱。
現(xiàn)在有好多被舍棄的土窯洞無人嘲問。假如將這些土窯洞修繕一新,按賓館的形式管理經(jīng)營,打出尋找回歸自然的牌子,比如:住土窯洞,吃農(nóng)家菜,調(diào)節(jié)身心、體驗農(nóng)家生活,感受黃土風情。有林木、果木條件的可以搞一些采摘活動什么的,給城市人提供一個避暑休閑的天地,同時也給農(nóng)民增加部分收入,土窯洞也不至于在歲月的消磨中被埋入歷史的塵埃......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1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