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美》2篇
《田地的野花》
*
90年代初的一個春天,我乘別人的小汽車由長春去哈爾濱。
時值五月,田野里玉米苗才長到一尺高,迎風(fēng)簌簌,忽然,我看見路旁閃過熟悉的景物——在灌溉渠的堤岸、小丘的荒凹處、田間地腦、開滿了一小片一小片金盞盞的晃眼的野花,這種野花在故鄉(xiāng)俗稱“婆婆丁”,它們還有一種緊鄰苦菜叫苣荬菜,葉莖均可吃,只是開花很小并不好看。汽車窗外時而閃過廢棄的鄉(xiāng)間土橋,土橋——延伸過鄉(xiāng)道,橋下和道兩側(cè)擠滿了這種地表的春花,真比任何一幅油畫還耀美!
不,我似乎還沒表述明白,就是我從未見過任何一幅油畫真正畫出過它們,靈魂。那些我稔熟的、千種感情的,一種故土最不起眼又驚心動魄的,樸素集群的美。
其實我在幼年,少年,當(dāng)知青的青年開端,我還熟悉另一種野花,它們經(jīng)常開在路邊,甚至路當(dāng)央,兩條車轍間,名叫野馬蓮花,花瓣藍盈盈露水般晶瑩,葉子像搓繩用的麻披般細長堅韌,四散蓬勃馬踏車踩全不怕,野馬蓮還喜歡開在田壟邊,甚至墳頭,東北農(nóng)民認(rèn)為它是一種草,它可編織、做飼料、入中藥等,甚至隨手扯下一把,捆綁一塊鎮(zhèn)子上剛買來鮮肉,或幾條河里剛逮上的魚!比起它來許多城里名貴的花們就太缺乏“實用價值“了,我也幾乎從未看見哪一畫家真正畫出過“人間的它們”,之頑強,之生動之蘊含豐富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將來——如有條件當(dāng)名“業(yè)余畫家”,我要先畫好如上二物。
*
*
《野睡蓮》
*
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在黑龍江省密山附近,距離興凱湖不遠的一個小鎮(zhèn)飯店吃午飯。店前有一溪,上修一橋,橋底水不深,卻長滿密密的小葉浮萍,上開朵朵小黃花,我一驚訝,似曾在哪里見過這些睡蓮?哪里呢……
邊吃米飯,喝一碗湖魚湯,我想起來了,法國畫家莫奈畫過一幅《睡蓮》,對了,它們竟非常相象,甚至連同那座小木橋也有點兒類似,看來人間景物竟“多有重復(fù)”。
再往前推十幾年,我還在大興安嶺山里的一個小鎮(zhèn),叫老潮河,看見一座跨河公路橋底開著一片野睡蓮,花呈微淡白色,那是一個炎熱下午,橋上偶爾駛過拉貨的汽車,揚起塵土,河邊的野睡蓮們很安靜,靜極了,似乎在那兒集體“瞇覺”。
其后我在城市的公園、人工湖、各類水榭庭園,又多次欣賞過人工種植的蓮花,大朵紅荷,白荷,各色的,也很美,但總覺有點不大對勁和不大自然,哪里呢?總結(jié)是——偶然碰見的東西印象才更深,更美,而且最好在一個意外偏遠處。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18614/
《關(guān)于美》2篇的評論 (共 14 條)
- 心靜如水 審核通過并說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