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堂畢業(yè)感言說開去
今天騰訊微博給了一個話題,要求博友說說學堂畢業(yè)感言。那么,我就來說說——
我是“文革”前最后一屆小升初搞升學考的學生。那是1965年6月,小學升學考那會,作文考題是《我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和《向雷鋒同志學習》,二選一。這樣的命題讓13歲的孩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實在不易。我平時作文是不錯的,但臨場猶豫,寫了前一題,最后難以收尾,只好放棄,重寫第二題,直到終場才匆匆寫好,這樣成績就不會出色了。而平時數(shù)學不出色的我,恰遇那年題目在我把握之中,卻得了100分。順利考取蘇州一初中后,歪打正著,被孫玉驥老師選為數(shù)學課代表。
文革不久,1966年期中考試后就停課鬧革命,我初中只讀一年,就算畢業(yè)。隨即上山下鄉(xiāng),十年光陰蹉跎。幸虧我1971年3月不到19周歲,就當了鄉(xiāng)村教師。為了保住教師飯碗,只好自強不息,自學數(shù)年。獲得大豐縣中師畢業(yè)證書。1978年5月調(diào)回蘇州,繼續(xù)任教,繼續(xù)進修,1979年在新蘇師范,以班級第一的成績,再次獲得江蘇省中師畢業(yè)證書,畢業(yè)證號為001號。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下鄉(xiāng)回城知青自學風氣很盛,作為教師,我覺得中師畢業(yè)是遠遠不夠的,于是參加了1979年高考,結(jié)果數(shù)學不過關(guān)。隨即參加鄧小平為名譽校長的北京大學自修班,在蘇州大學輔導站學習三年,獲得大專證書。又馬不停蹄參加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攻讀二年,獲得南京師大漢語言文學本科文憑。成為當時平江區(qū)第一個返城知青大學生。
1986年七月完成中文自考本科時,我34周歲,人生路上漸漸顯山露水,先是在蘇州小學教師語文知識競賽中獨占鰲頭,獲得個人和團體雙冠軍。那一年,為了紀念蘇州市建城2500周年,文物法公布一周年,蘇州市文化局和電視臺聯(lián)合發(fā)起“蘇州歷史文物知識大獎賽”。我恰出于考試剛畢業(yè)的最佳狀態(tài),很順利地通過初試、復試,進入電視直播決賽,最終口誤,屈居大賽第二名。(直到今天,許多的當年學生活親友都會提起我參加電視決賽的話題)
組織這次蘇州歷史文物知識大獎賽的組委會主任是謝孝思先生,他在現(xiàn)場親眼觀看了這次決賽,對坐在身邊的嵇同耀先生說,不錯,聯(lián)系他參加蘇州民主促進會吧。嵇同耀先生是原蘇州市實小校長,我的進修院校導師,1987年,我加入了蘇州民進。不久,讓我當了蘇州小教支部支部主任。(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當了蘇州民進支部主任后,我常和民進前輩一起活動。多次去謝老家觀看他和夫人劉淑華的揮毫作畫,去嵇同耀先生家探討蘇州史志和教育等,與蘇州吳門畫苑主任潘國光、顧榮元等聯(lián)合作畫。我去裝駕橋巷殘粒園看望吳養(yǎng)木,吳先生陪我在園中散步介紹。1991年張辛稼去世,我單獨去金太史巷張宅吊唁,辛稼先生女兒張鐘接待了我。
1991年4月22日,葉圣陶研究會首次研討會在蘇州舉行。至同月26日,我一直參加了這次活動,見到了雷潔瓊和費孝通、孫起孟。參觀了葉老早年從教過的市一中、甪直小學、干將小學;謁拜了葉圣陶墓,參觀了葉圣陶紀念館。會議期間,雷潔瓊主席來到市委會機關(guān)看望基層干部。那天,我事先得知消息,專門去理了頭發(fā),穿戴整潔,到市委會堂,和雷主席一行領(lǐng)導握手見面,一起合影。那張集體合影照,我一直妥為收藏,視為珍寶。
及至1989年,我被調(diào)去蘇州黨校培訓,1990年3月任平江區(qū)第十一屆人大常委。二屆十年任期發(fā)生更多的故事,那是要另外講的故事了。此處打??!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18927/
從學堂畢業(yè)感言說開去的評論 (共 7 條)
- 心靜如水 審核通過并說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