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百年采茶調(diào),衣襟總帶黃梅香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一城一味,一城一曲,一城一個故事。煮一杯茶,西湖柳瘦;翻一本書,紅樓春秋;聽一出戲,最愛黃梅。
一個國家的風雨跌宕,一個人的愛恨情仇,都可以在一出戲中被安排的巧妙天成,仿佛這個故事就應(yīng)該是這樣。千回百轉(zhuǎn),無論你我是陌路相逢,還是熟識已久,鶯囀入耳,直教歡喜極人天。
“不要錢,不要家,要聽繡娘唱采茶”,小小的采茶小調(diào),如今成為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不同于京劇的大氣磅礴,不同于越劇的婉轉(zhuǎn)纖細,不同于昆曲的夢幻蒼涼,黃梅戲是靈動的,是律動的,是真實的。若把黃梅戲比作戲曲的人物,我想那便是紅娘吧。梳著桂花香的小髻,照著菱花鏡,撲著桃花粉,點著杏花紅的胭脂。她不是足不出戶的小姐,亦不是世俗老成的太太,她不做夢,帶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她的花腔優(yōu)美明快,清新流暢。不論那出戲是歡快如《對花》,還是悲愴如《孟姜女》,聽罷直覺得玲瓏可人?!熬偷雀婕倩?a target="_blank">故鄉(xiāng),見了李公子,送他一個狀元郎?!边@是《女駙馬》中的唱詞,馮素珍為了救心愛的李郎,中狀元。著紅袍,插宮花,滿心歡喜,那種嬌俏以及內(nèi)心的欣喜,從唱詞中呼之欲出。正是這種獨特的跳躍性的,帶著民間舞蹈般的律動的唱腔,使黃梅戲變得充盈且立體。這便是黃梅戲的靈動之美。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秦腔的行頭,黃梅戲的姿勢”,單看京劇的行頭就有衣、盔、雜、把四箱。鳳冠,宮袍,長髯......琳瑯滿目。而黃梅戲的角色衣服大多料子為麻和布,女子的頭發(fā)簡單而精致梳著,點綴著并不繁雜的珠釵,男子則簡單用一絲帶束住頭發(fā),《天仙配》中,董永和七仙女有段對白“可惜沒有新衣服換,整整衣衫撣撣灰塵;我與娘子拿把烏木梳,十指靈巧能梳烏云;我與娘子去借菱花鏡,且對明月照面影”,這便是生活的情趣,不濃妝艷抹,亦不慘淡非常。一低首,一揚眉,千嬌百媚。說著最淳樸的方言,是田間地頭最常見的調(diào)調(diào),莫不風流。你一句我一句,纖毫畢現(xiàn)。這便是黃梅戲的真實之美。
說到道具,昆曲多用折扇,“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媒扇肩,僧扇手心,道扇袖”,京劇長劍,“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越劇一時倒也說不上什么典型的道具,而對于黃梅戲來說,手絹是很有特點的道具。手絹花舞,正好符合了黃梅戲的平易近人?!队锡垜蝤P》中有唱詞“好人心原來是假正經(jīng),人家的手帕給你涂的滿天星”,手帕是絲絲縷縷的,是飄逸的,是娟秀的,讓人覺得輕松,看黃梅戲總是沒有壓力的,它就像小菜去除你的油膩,讓你愛不釋手。
梅蘭芳說:“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而在黃梅戲里,你無須裝,女駙馬就是女駙馬,七仙女就是七仙女。黃梅戲的悠長是不動聲色的,世間百態(tài),靈秀智慧,都融于一點點的小細節(jié)里。(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不會唱戲,但我喜歡看著一個個角色包容著一切的悲歡離合,那些小情緒,在舞臺上不斷放大,可能現(xiàn)實生活中幾秒的思緒,會演變成幾分鐘的演繹。人生里的相遇,本來就帶著歡樂,在戲曲里就像是民歌的對答。你看著它,就知道它有恒久的生命力。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戲曲畢竟不是生活,但正如于丹所說,她愛昆曲這種生活方式。在一出出戲目中,一段琴音就能挑起一縷情絲,佳節(jié)觀燈也能觀出那么多樂事。戲曲本身就是一種品位,一種享受,很難得,蕩滌了千年的時光,還有這樣的藝術(shù)能讓我們細細品嘗。我喜歡經(jīng)得住時間里蕩滌的東西,更淳更深刻。
沉醉百年采茶調(diào),衣襟總帶黃梅香。諸君漫說登場好,曲部風流斗巧妝。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19161/
沉醉百年采茶調(diào),衣襟總帶黃梅香的評論 (共 25 條)
- 心靜如水 審核通過并說 好
立德立功立言:黃梅戲原名“黃梅調(diào)”或“采茶戲”,是十八世紀后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qū)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懷寧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qū),與當?shù)孛耖g藝術(shù)相結(jié)合,用當?shù)卣Z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懷調(diào)”。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燈、花鼓調(diào),先于農(nóng)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發(fā)展起來一個劇種。黃梅戲的類別主要有花腔和平詞?;ㄇ灰匝菪驗橹?,富生活氣息和民歌風味。平詞,正本戲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敘述、抒情,韻味豐富,如行云流水黃梅戲已成為深受全國觀眾喜愛的著名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