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啊雞”,香!
吃飯不發(fā)“屁啊雞”聲,吃面條別出“吸溜”聲,哪兒來的破規(guī)矩?我偏不!我就這么吃。咋地啦?礙著你啥事啦?真是多管閑事多吃屁呀。是爺們就得這么吃。
翻開家譜,看看歷史,中國人還就是沒有吃飯不能發(fā)出自然聲響的規(guī)矩。子曰:“食不語”,也只是吃飯時不要說話之意。常說要“師法自然”,你看到大自然中的動物們有像人類這樣裝腔作勢、故作優(yōu)雅地吃相?其實,狼吞虎咽,我倒真是從中嘗到了甜頭。
小時候吃饅頭,總是仔細咀嚼以致饅頭在嘴里都快成了一團泥似的,到了喉頭那兒似乎可以堵住咽喉一般,時有惡心的感覺。吃饅頭總是吃不過弟弟。往往是弟弟一個饅頭下肚,我才吃了三分之一。 一天,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弟弟一口饅頭進“洞”,上下牙動兩下,然后直著脖子吞咽,再來第二口,如是反復。哪里是吃?簡直就是狼吞!于是試著照做,嘿!饅頭還真是就應該這樣吞!再也沒有堵喉嗓以致要嘔吐的感覺了。吞完了一口后,上下顎因饅頭爽滑的吞咽快感而自然地要發(fā)出“屁啊雞”一聲——爽?。〔蝗煌覆贿^氣來。
安徽對于吃有這樣的描述:“一咸三分味,一辣到十成。”你想啊,辣的你“吸溜吸溜”的,不發(fā)出“屁啊雞”聲,還真是食不味甘!四川的麻辣燙,麻辣且燙,這樣的美味面前,你能矜持得住?!麻辣的過癮,燙的嘴歪,不發(fā)出得意聲音你還真就是個“鬼子”!
中華飲食,聞名天下。其中重要一條就是要趁熱吃。在能承受的熱度內(nèi),越熱越好,否則鮮味是吃不出來的。除非你是鬼子,除非你是鐵齒銅牙,熱騰騰的面條端上來,你吃著不發(fā)聲可真是非常人也。
一碗湯水面,先是嗅嗅,香味迷倒你。然后再湊著碗邊吸一小口鮮湯,自然抽水聲響,耳朵猶如聽得“綸音”一般 ??曜訐破疸y絲面,細細白白的煞是好看,隨著吃奶樣的原始本能的抽吸,面條一條線般地進“洞”稍加咀嚼再毫無阻礙地從喉頭滑進肚皮,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暢快淋漓!美妙的“吸溜”聲猶如人間最美音樂。再發(fā)點微汗,簡直神仙一樣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趁熱吃的真諦是吃鮮,快字是秘訣,聲響于是自然而然。涼食冷食則不然。吃快了,吃不出味道不說,冷冰冰的反而涼胃。細嚼慢品,冷食涼食才能吃出味道,久而久之,西方人講究出一套飲食文明了。似乎那種食不露齒,細吞慢咽 ,嚼咬細無聲就是天下飲食標準像了。曾見過鬼佬吃本土化的加了巨辣的涼食,斯文吃相掃地。她不也是辣的“稀拉”地嗷嗷叫?
現(xiàn)今所謂吃相文明的西方化,根本上是自我貶低、自信不足的表現(xiàn)。 當西方人船堅炮利打開了世界的大門時,于是就連吃相也以他們?yōu)闃藴柿?。其實鬼佬們就發(fā)現(xiàn):吃熱湯面發(fā)出“屁啊雞”聲,其享受遠勝于用刀叉優(yōu)雅地吃意大利面條。 當然,入鄉(xiāng)隨俗,到了“鬼佬”的地界,也只好“優(yōu)雅”地吃了,否則被人恥笑也無人幫你化解。被人誣了“野蠻人”你也只好自認倒霉。誰叫你到了人家的一畝三分地里呢?
北京奧運會后,據(jù)說有英國人說:到了北京,我才知道以前吃的豬一樣。言下之意西餐“慘不忍睹”。我的地盤我做主!熱湯熱面麻辣燙,就“屁啊雞”地吃吧。酣暢淋漓的暢,沒聲音,怎么能淋漓呢?······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2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