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為
如果按平均壽命80歲來計算,人的一生涵蓋了近3萬個日夜、70多萬個小時,泛泛看去似乎非常漫長悠遠,其實細分起來,不過是一個個平凡日子的更替,再細分一下,也只是每一件瑣碎小事的疊加。身為凡夫俗子的我們,對于生命長度是無法預料和決定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使生命的厚度加以延伸和拓展,盡可能使自己經歷的每一天、經手的每一件事都趨于精彩、完美,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點與眾不同的痕跡和印象。
也許有人會說,那該多累呀,即使你每一件事都做得盡善盡美,也不會帶來什么太大的改變,地球仍舊自西向東自轉,光陰依舊不停不歇向前飛馳……話雖不錯,但我卻想說,見微知著的推演著實不容小覷。
先讓我們來看看這樣一組等式:
“1(365上標,冪,指365次方,下同)=1;
1.01(365)=37.8,0.99(365)=0.03;
1.02(365)=1377.4,0.98(365)=0.0006;(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
對于這組等式,我是這樣理解的:首先,“1(365)=1”代表的是:一年有365天,每天如果僅僅是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也算對得起手頭這份工資,一年下來碌碌無為、平淡無奇,這是大多數(shù)人所處的狀態(tài),也是這個社會得以平衡的強大基礎和支撐;再看看 “1.01(365)=37.8,0.99(365)=0.03”這兩組式子,我們便可以窺見端倪:同樣的365天,每天多做一點點、多學一點點,我們的經歷和學識會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的態(tài)勢,365天的累積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你收獲的比預想的要多得多,而每天少做一點點、做差一點點,表面看起來仿佛是占盡了便宜,卻不知人的潛能好比一把利刃,天天磨練可使其銳利鋒芒,久置不用反而會風蝕鈍化,到最終可能落得消失殆盡的地步;以此類推,再看后面的等式,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隨著兩個基數(shù)之間的絕對差每次僅以0.02的間距慢慢擴大,而最終的結果卻是距離越來越遠,差距越來越大,正所謂“失之毫厘,謬之千里”是也。
故而,古有圣賢之人苦心勸誡,不要小覷細枝末節(jié)?!拔鹨詯盒《鵀橹?,勿以善小而不為”,此言記載于《諸葛亮集》,也是劉備臨終之時給兒子劉禪的忠告,現(xiàn)時代的各行各業(yè),不論政府機關還是企業(yè)商場,也無不倡導“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理念,這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也是一種社會規(guī)范。也許有人會反其道而行之,并美其名曰“要顯人生氣魄,凡事得抓大放小”。試想,世間諸事哪件不是由小事演化而來,聚沙可以成塔,滴水可以穿石,星火可以燎原,蟻穴可以潰堤,連一只蝴蝶拍動幾下翅膀都可能引發(fā)蹈天海嘯(蝴蝶效應),敢問,誰人又能分得清:何為大,何為小哉?人生不過百,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平淡如水、波瀾不驚的日子,雖必經歷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等所謂大事,其實也只在于個人的心理感受,于他人而言,仍然是個凡常日子,不過日食三餐裹腹,晚抱一床被褥過活而已。人生的精彩在于不斷地選擇,即使是同一天出生的雙胞胎,命理也大不相同,就像行走在未知的迷宮,因為諸多選擇的不確定性,最終會指向一個唯一且必然的結果。生命是一次單程旅行,每一件擺在我們面前的小事,都是老天為我們布置的一篇篇命題作文,沒有辦法逃避,也沒有機會再重來,為了防止“一步錯、步步錯”的結果發(fā)生,我們就應該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來珍惜,把每一件小事都當作最重要的事情來處理,也許并不用考慮太長遠的憧憬,只要攻克下眼前的難題,做好手頭的小事,其他的都將順勢而為、水到渠成。豐子愷在其散文《漸》中,曾深入剖析了這“漸”的神功助力,“陰陽潛移、春秋代序以及物類的衰榮生殺,無不暗合于這法則”,每天一點點的努力和積累,可能短時間內看不到哪怕微乎其微的變化,但應該相信“天道酬勤”,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會產生質的飛躍,在你猝不及防的時候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和驚喜。
“勿以善小而不為”。善雖小,常行小善,可聚大德,滴水雖微,長久匯集可盈大器。我們常常驚詫于身邊的先進、模范,起初并不特別起眼,但請各位不必狐疑和質問,機會不會無中生有,上天從來都只眷顧有準備的人,不起眼的人某日一鳴驚天,正是他們在別人不經意的時候,默默堅持做好了細微瑣碎的小事,并借助“漸”的助力厚積薄發(fā)的結果。我們何不多一點耐心的守望,再多一點不懈的堅持,讓“漸”的力量在自己身上煥發(fā)出無窮的正能量呢?
“勿以善小而不為”,相信古圣賢之士誠不欺我?。ㄙR麗瓊)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26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