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小住記之三
海灣小住記之三
幾天過后,我的神志完全清醒。我心里有許多的疑問無法解決,于是,我分別打電話請教了梁教授和勞先生。通過他倆的解釋,我在頭腦中形成了一個似是而非的清晰畫面。
勞先生的從政從商從隱的經歷,總體上來說都是一種無奈。他是八十年代初一所名牌大學物理系的才子,如果當初在物理學方面繼續(xù)努力,他的成就就不能與今天同日而語。在學校的推薦書上,他與同班的另一個同學條件相等,但為了讓比他更困苦的同學能有繼續(xù)深造的機會,他選擇了棄權。他的那個同學,因為他的放棄,后來被送往國外深造,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外籍電子物理學家。
正因為他的放棄,他才被分配到當地的一個行政部門任一個學無所用的閑職。他學的是物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想昧著良心去順應當時的官場生態(tài)胡來。好幾年下來,他雖然有許多高明的建議,但不懂得向領導諛媚和送禮,最終得不到領導的重用,于是就停薪留職干起了從商的職業(yè)。僅幾年時間,由于他與生意上的伙伴真誠相待,得到了商界朋友的大力幫助,很快就成為一個在當地可算是富得流油的名商。從經濟上來說,他發(fā)達了,但在精神上,他卻極度的貧乏。他心里非常矛盾,按他所說的,無論從何行業(yè),因權力的無障礙滲透,他已厭惡了逢場作戲的場合。有時他想把整個世界的那一層虛偽捅破,可細細思量起來,他一個平民百姓,要與世俗濁流作抗爭卻又無能為力。他已不想過這種言不由衷的從商日子,他想解脫。從政,素來不想溜須拍馬的他,又更是難遂心愿。經過千回百轉的思索,他只可選擇了海灣養(yǎng)殖。他的樓房起名為“鄉(xiāng)翁居”,就是因為他也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一員,他也自認不適合當前污濁潮流生態(tài),只適合做一個鄉(xiāng)村的老人,于是把他的居室稱為“鄉(xiāng)翁居”。他對我說,他已無心留戀紅塵,如果不退隱,他可能在近年內就要發(fā)瘋了。
他的恩師確實是梁教授。在校期間,他不恥下問,當時教授他們機械知識的就是梁教授。梁教授是一個思想比現(xiàn)在開通的導師,凡是學生的提問,梁教授都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正是梁教授這種誨人不倦的導師風尚,才培育出勞先生這樣的得意門生。由于時代的變遷,梁教授最后也半路出家,當起了海洋養(yǎng)殖的專家。當勞先生決定從事海洋魚類養(yǎng)殖后,梁教授和那個定居海外的同學助了一臂之力。
大凡做一件大事,都要從長計議。勞先生選定魚類養(yǎng)殖時,就考慮到走這條路的實力。他認為,要么不做,如果做了就要從技術和質量上保持長久的優(yōu)勢。與梁教授和國外定居的同學聯(lián)系,征求意見,出乎勞先生意料的是,兩個人都對勞先生的選擇大加贊賞,稱贊勞先生能深識時務,急流勇退。至于勞先生的求助,兩人都表示在能力范圍內,鞭長能及的都大力支持。在這節(jié)骨眼上,勞先生可謂是有真知灼見。他向兩人提出了一個目標:養(yǎng)殖的魚類,肉質要比同行略勝一籌。為了勞先生這樣的知己,一個國內有名的機械和漁業(yè)專家,一個定居國外的電子界知名學者,遠隔萬里的兩個人不得不經常為魚類的養(yǎng)殖進行深入的研討。經過多方的論證,最后才完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魚類養(yǎng)殖創(chuàng)舉。(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俗話說:若非經歷寒和苦,那得梅花撲鼻香。梅花的香氣,就是在殘酷寒冬里噴發(fā)出來的。經過上下左右前后有一番研究,最終歸結到了“生命在于運動”這一點上。從這一點上出發(fā),才殊途同歸地達成了一致的養(yǎng)殖觀點:通過高速的運動,使魚類的體質和肉質有明顯的改變,從而達到較好的經濟效益。
目標明確了,作為專才,雖然還有許多的困難挫折,但也改變不了沿著目標奮進的動力。尖端技術的應用,需要的成本也大得非常驚人。十萬畝的海灣,每個網箱的水底下面都統(tǒng)一配裝了永久性磁吸式的遙控裝置,每個網箱的磁力也不盡相同。在磁力的作用下,網箱就是在十二級的大風中,也照樣穩(wěn)固。當外力拖動網箱時,磁力暫時自動失去對網箱的控制,任由網箱作著高速的旋轉運動,直到旋轉運動的力量逐漸減弱到一定程度時,敏感的磁吸力量就會自動恢復到對網箱控制的最佳水平。為了解決高速旋轉時海灣底部的淤泥泛起,致使海灣里的水質變差,梁教授與定居國外的學生一起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低矮的堤壩安裝了黑溜溜的三十米高的可伸縮的鐵墻,海水旋轉的沖擊力達到一定程度或攪動的海水升至二十五米以上高度時,鐵墻就會徐徐收縮下去,大海里的水就能及時流進海灣來置換。保證了網箱里的魚類,能在最短時間里,獲得較為清潔干凈的海水。這樣,網箱里的魚就不會因缺氧而造成傷害。也正是灣里的海水每次都旋轉到二十五米以上,勞先生的“鄉(xiāng)翁居”才建在三十米以上的原因,這是一個科學的安排,決不是別人所說的“龍穴”風水寶地。
剛養(yǎng)殖的初期,手握實權的朋友想通過軟硬兼施的辦法為勞先生占領市場,暢通銷路,但勞先生卻婉言謝絕了。他對我說,闖蕩了這么多年,他深深體會到權力雙刃劍的負面影響,只想憑著良心,從質量上去進行公平的競爭,決不想通過權力開道與同行發(fā)生不愉快的磨擦甚至流血事件。
勞先生這與眾不同的養(yǎng)殖方法所養(yǎng)殖的魚類,雖然價錢比較貴,但肉質的鮮美卻得到了批發(fā)商和各大酒家等消費大戶的一致好評,貨源總是供不應求,而且還是顧客自動上門取貨。一些取不到貨的顧客有時會半自嘲半氣憤地對勞先生說:你為什么不多建一個養(yǎng)殖場啊?言下之意,質量這么好的魚類怎不給我留一點貨呢?有的顧客多次碰壁,早早地在新年伊始就下了全年的訂單,甚至訂下了供求雙方的責任合同,確保按時發(fā)貨取貨。有時,顧客怕不能按時取到貨,就會頻繁打來電話,千叮嚀萬囑咐地提醒勞先生要按合同行事,決不可節(jié)外生枝,影響生意。對這樣的顧客,勞先生不得不耐著性子,拍著胸部向顧客表態(tài),使顧客打消狐疑的念頭。
每次朋友到來,如果時間比較緊,勞先生都會從網箱里抓魚上來,讓朋友們打下牙祭。如果要住上幾天,他就會開著鐵殼船帶朋友到大海里游弋,悠閑垂釣,陶冶性情,想方設法讓朋友流連忘返,樂不思蜀。哪個朋友有什么困難,只要說出來,他都能盡力相幫,從不借故推辭,置之不理。俠義之性,常常讓受他幫助的人心存感激之余,也從心里油然生出無限的敬佩。有些朋友,不論他如何反對,都親親熱熱地叫他“大哥”。這一聲“大哥“,其中包含了多少的敬仰和感激!
巨人灣,何時又能留下我的身影呢?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27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