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wù)公開不可“公而不開”
與中央公開透明的行政體制改革堅定決心相比,不少地方在政務(wù)公開時喜歡遮遮掩掩。編制預(yù)算說明時,談到資金結(jié)轉(zhuǎn)、預(yù)算支出時動輒在“億元”單位后邊加個“等”;在預(yù)算執(zhí)行情況報告里,蜻蜓點水列出一個支出項目,用“等等”代替幾十個項目“魚目混珠”的情況比比皆是?!暗鹊取保降锥颊谘诹耸裁??(新華社3月20日)
讓陽光照進權(quán)力,陽光是做好的防腐劑。懲治貪污防止浪費,要求政府信息公開無疑成為了當(dāng)前輿論場上最強烈而又最有力的呼聲,對此中央也做出了要求,但是不想在地方政府的落實中還是遭遇了看不懂、弄不清、猜不明白“公而不開”的“等等現(xiàn)象”,甚至是淪為了一場為了公開而公開的秀,頗有愚弄百姓之嫌。
信息公開被“等等”源于地方政府的懶政思想。這里除了預(yù)算支出缺乏計劃性,地方政府不愿意費時費力將預(yù)算公開做的更具體、細致和明了之外,更多的還是想為自己留條后路,就是說想在日后支出的時候可以相對方便、隨意些,避免將自己困住,受到束縛或是被別人抓住“小辮子”。
“三公”消費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防止腐敗浪費最好的辦法就是信息公開。讓陽光照射進去,將政府消費裝進制度的籠子,才能保證其不越界和少出問題。
政府信息“公而不開”,外部監(jiān)督就會缺乏力度,如果地方政府自己再不檢點,工作人員花起錢來更會大膽隨意,如此也就為貪污腐敗提供了可能,為浪費留下了空間,這顯然是與現(xiàn)實相違背的,所以絕不能聽之任之。
地方政府信息可以選擇性公開,上級管理部門卻不能選擇性失明,問題既然暴露了,就要想辦法解決。對于那些不愿公開、不想公開的懶政,就要靠懲罰的鞭子來抽打,讓揣著明白裝糊涂的責(zé)任人付出代價,迫使地方政府信息公開,接受群眾監(jiān)督;對于那些不敢公開的“等等”,更要撕開它的畫皮,看看背后究竟是什么,是怎樣的一種不可見人,查處問題的要施以懲戒,保證納稅人的每一分錢都能用到實處。(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3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