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煩了,意沒亂
心煩了的時候,總有這二個信念在支撐著我的靈魂,告訴我即使是世界亂了,最初的意不可亂。
(一)我一直想做一個流浪者,去環(huán)游世界。
走遍每一個角落,然后帶著一只吉他,和一條流浪狗。這樣,我就有了乞討的工具,和夜晚孤寂后的伙伴。
到船舶停岸的夜里燃起一堆篝火,一邊啃著過期的面包,一邊坐在大海的椰子樹下數(shù)著天上的星星,然后慢慢睡著,慢慢做夢。
走遍每一個角落,然后拿起像素不高的手機拍下每一張笑臉,記錄每一顆淚,因為幸福和傷悲總是相輔相成,然而我卻希望每個善良的人都能忘記不愉快,享受身邊的幸福。
在豪華游輪的倉庫中,靠在小小的玻璃上看大海,在那些窮偷渡者和他們懷著夢想的孩童中間,瞬間像是忘記那些心煩,忘記很多悲哀……(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二)何時讀書都是對內(nèi)心的贊嘆,是外界的欣賞,都是一份安詳?shù)南硎堋?/p>
有些人所謂我是文藝青年,不是他們慧眼,也非自己天賦,而是由于閱讀經(jīng)驗與生活累積。但是有人問我何者是不可不讀之書,何者又是可供瀏覽之書,何者又是糟粕,棄之可也。如何才可集中心力,吸取真正名著的真知灼見,拓展胸襟,培養(yǎng)氣質(zhì),使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讀書人?
很清楚的記得清代名士張心齋說過:“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賞月。老年讀書,如臺上望月。”或許我就是少年讀書后才會這樣吧。也有人這樣評論:張老把三種不同境界,比喻得非常有情趣。隙中窺月,充滿了好奇心,迫切希望領(lǐng)略月下世界的整體景象。庭中賞月,則胸中自有尺度,與中天明月,有一份莫逆于心的知己之感。臺上望月,則由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以客觀的心懷,明澈的慧眼,透視人生景象。
是啊,無論何時讀書都是對內(nèi)心的贊嘆,是外界的欣賞,都是一份安詳?shù)南硎芰T了。所以心煩了的時候,總有這二個信念在支撐著我的靈魂,告訴我即使是世界亂了,最初的意不可亂。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34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