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故臺記
宿州之南四十里有高臺,長寬各二十丈,高丈余,乃千年之遺跡,名曰涉故臺。涉者,陳涉也,秦之征發(fā)漁陽一役夫,因苦秦暴政,乃與吳廣于大澤鄉(xiāng)為壇而盟,揭竿而起,創(chuàng)農(nóng)民起義之先河。 為壇處乃今之高臺,故名涉故臺。
甲午季春,淮地柳青麥綠,草長鶯飛,與數(shù)友人游于故臺。臺前一石道,道中一高大石雕,兩人振臂揮刃,乃陳勝吳廣起事碑。復行數(shù)十步乃至臺前,一古柘斜生,粗若碗口,樹呈龍形,曰:“柘龍樹”,已生千年。根扎臺土中,木干虬曲,筋骨暴顯,似壯漢之臂膀。拾階而上,一闊臺呈于眼前,平坦而方正,綠草茵茵,四周廣植古柏,葉間一黃鸝婉轉而鳴,空自好音。臺中有五碑,明、清、民國及今各一。臺東有一古井,曰龍眼,尚能見水。三五只羊悠然啃草,一犬閉目臥于草中。舉目四望,田疇蔥蘢,村舍儼然,想千年之往事,思歷史之人物,有陳子昂登幽州臺之感。
白發(fā)翁媼,席地座于臺上,沐春風之習習,浴暖陽之和煦,談笑聽曲,怡然自得,隨與攀談。一吳姓老者,年約八旬,精神矍鑠,談及故臺之遺事滔滔不絕,撫今追昔,頗有感慨。乃曰:“自古至今,官愛民、民擁政、政通人和,國興民富,官逼民、民必反、反則世亂,國敗民苦”。眾人聞之均點頭稱是,心中肅然起敬。問之,答曰昔日大隊之會計,自謙最基層干部也。其祖乃清末秀才,臺上有一碑文為其所撰。
杜牧《阿房官賦》嘆曰: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嗚呼,千年俱往,此嘆不亦老者之言乎?一國如此,一地如此,一企亦如此矣!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4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