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行--怡園雅趣
怡園雖然在蘇州諸多的園林中面積最小,僅約9畝,且東西狹長。建園時間也是最晚,在清朝的同治十三年由浙江寧紹臺道顧文彬以所得明尚書吳寬故宅復園的廢址上始建,由顧文彬第三子顧承主持營造,深通園藝的畫家任阜長、顧蕓、范印泉等多位參與了籌劃設計,園中的一石一亭均先擬出稿本,待同大家商榷后方定,選用的材料均從各處擇優(yōu)而取,精心構(gòu)筑,歷時八年而成,可見此園建成之費時費力,更名“怡園”,乃取“兄弟怡怡”之意。
正是因為怡園建造的時間較晚,而顧及到園址面積小的局限,多位設計者可以博采諸多園林之長,巧妙布局,結(jié)構(gòu)合理,手法得宜,集眾多園藝特色之優(yōu),加深對原有資源的利用,使整個園林景致設計別出心裁,自成一格,終成在古城的眾多園林中能脫穎而出,雖地處鬧市(人民路與干將路交界)而不噪,獨園中靜謐雅致,成為大眾市民休閑之所。
園林的美不在于園之大小,而取決于景致布局之巧妙,結(jié)構(gòu)格局之精奇。怡園雖小,且建園至今才130年,足以集眾家園林特色于一體,在有限的面積中營造就了不一般的園藝風格。入園初看與其他園林別無二致,無非是曲廊環(huán)繞,亭臺樓閣,花木假山之類的,亦無特別新奇之感,可游園并非只賞其景,得從其幽處著眼,方見其妙。怡園之妙在于似乎是一個天然盆景,緊湊而不覺累贅,集中而不至擁擠,別開生面,匠心獨具,行走之間景隨步移,顧盼之間賞心悅目,每到一處足可使你佇立良久,眼前皆是清涼世界,綠意黯然,墻旁粉竹搖搖,池邊垂柳飄飄,花香盈袖,鳥語繞耳,雖幽靜而不覺孤單,聞佳音而似由天入,信步之間,景致變異隨心而動,至此,自然看出了別致的韻味。
園分東、西二部分構(gòu)造,入園即東部,主要以庭院、曲廊建筑為主,沿墻壁均植粉竹、花草之類,點點紅花于綠葉間頜首示好,個個游人在環(huán)廊里指點賞景。曲廊連接亭臺館廳,池水貫通假山洞窟。曲廊內(nèi)壁皆嵌滿了名家碑刻,園墻外側(cè)遍植了花草樹木。藤蘿蔓延,綠絲倒掛,微風中搖擺出千姿百態(tài),涼亭下舞盡風情萬種。經(jīng)玉虹亭、石舫、拜石軒,繞池水由復廊往西,過鴛鴦廳、藕香榭,入鋤月軒,處處皆是精致建筑,朱漆亭柱,重檐翹角,雕花窗欞,玉石條幾,楠木桌椅,擺放陳設顯出典雅別致,名家書畫妝點品高室雅??闯厮褂按沽^假山巖石奇幻。繞廊徐行,真可謂方寸之間,天地畢現(xiàn),自然之景,入目難忘。
園內(nèi)西側(cè)假山最為奇妙處,整座假山均是湖石壘疊而成,色如石灰,質(zhì)如巖石,形狀千奇百怪,奇峰如筆,菱角似刀,在周邊樹木映襯下,亭臺分外奪目。假山內(nèi)洞窟通達池邊、山頂,左出右入,可上可下,循環(huán)回繞恰如迷宮,窄處需低頭側(cè)身瞞珊通行,透過壘石縫隙可見對面行人,可喚可談,若想與之相會繞行許久未必能達。忽上忽下,一會在頂,一會在底,若尋舊路返回則難,至此可見設計者之構(gòu)思巧妙獨特,出神入化的奇思妙想把一座假山堆疊得如此奇妙非同一般。園中奇石遍布,每一處擺放各有奇妙,大多以精選湖石,色澤灰白,精心堆壘,成為園中奇景。
“清風明月有禪心,掃地焚香無俗音”。池塘雖不大是為園之中心所在,但見水清草長,碧綠清澈,置有曲橋相通,池邊楊柳輕飏,蔓草叢生,錦魚戲耍游樂,激起漣漪層層。對面清音閣高檐冀展,回廊曲榭,水流環(huán)繞,青瓦丹窗,閣脊上雕塑之動物,形態(tài)各異,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正值春花爛漫時節(jié),綠意盎然,雜草間各色小花點綴出生命的美好,樹叢中透過日影搖曳在蕩漾的春風。螺髻亭、小滄浪、畫舫齋等環(huán)池而設,曲廊蜿蜒繞池而過,山池花木疏朗宜人,池之四周皆亭榭廊舫,樹木映現(xiàn),鳥語花香,小憩于亭園,聆聽花開鳥鳴,俯看池水清悠,春風徐來,竹搖柳擺,愜意之極。(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玉延亭,坐落于竹林邊,“萬竿嘠玉,一笠延秋,灑然清風”。風吹竹搖,其聲如玉,亭中鑲有董其昌草書石刻“靜坐參眾妙,法譚適我情”。拜石亭(即歲寒草廬),北宋書法家米芾愛石成癖,見怪石即拜,由此被稱為“米顛拜石”,此軒庭院多奇石,且擺放別致,故名“拜石軒”。軒南有一天井,遍植松柏、冬青、方竹、山茶,皆經(jīng)冬不凋,凌寒獨茂,故又名“歲寒草廬”。
石舫,室內(nèi)家具之石臺、石凳均系白石砍削而成,光潔而紋理清晰,此屋如舫形,故名“石舫”,又稱“石舫精舍”,室內(nèi)懸掛著揚州八怪之鄭板橋書聯(lián):“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坡仙琴館(即石聽琴室),東為“坡仙琴館”,早時曾藏蘇東坡的“玉澗流泉琴”,并畫有蘇東坡像。西為“石聽琴室”,昔日顧文彬得翁方綱手跡“石聽琴室”匾額,加跋懸于室內(nèi),因有此名。
碧梧樓鳳館,取自晚唐白居易“樓鳳安于梧,潛魚東于藻”之詩意,吳觀樂書匾跋曰:“新桐初到么鳳遲來,徒倚綠陰,渺渺兮予懷也”?,F(xiàn)在特在館旁植梧桐,樹下植鳳尾竹,迎合此館之意。
小滄浪亭,當然是取自城南滄浪亭其名而來,得其意而設。六角形亭,僅在朝北一邊設壁,并置六角形漏窗,地形偏高,站立亭中可飽覽園中諸景。在亭東北立有三塊造型獨特的優(yōu)質(zhì)太湖石,觀之無不嗟嘆。
藕香榭(即鋤月軒),鴛鴦廳式,廳北取自杜甫“疏樹空云色,茵陳春藕香”的詩句,得其名,又可稱“荷花廳”,在夏日可自平臺觀賞池中荷花及金魚游樂其間。室內(nèi)桌椅均為黃楊、楠木樹根雕琢,天然與人工的巧妙結(jié)合,使之雅趣倍增。雕花窗欞之構(gòu)圖極具特色,簡潔明快,透過窗欞園中美景盡入眼簾。廳南取自元薩都刺詩“今日歸來如昨夢,自鋤明月種梅花”,故得名“鋤月軒”?,F(xiàn)軒外有梅樹數(shù)枝,若是在冬盡春來之際,雪中映現(xiàn)數(shù)枝梅,實在是賞梅望雪處。
還有玉虹亭、畫舫齋、面壁亭等在園內(nèi)各具特色,或歇息、小坐,談笑間已盡覽園中景色,園藝之精妙足見其設計者對園林造詣功底之深厚。
怡園內(nèi)的曲廊墻壁上鑲嵌了眾多的歷代書法家的作品,有王羲之、懷素、米芾等書法的刻石計101塊,皆為珍寶,稱為“怡園法帖”。書法體系遍及楷書、隸書、行書,還有草書等多種,自入園即見名家法帖《千字文》全文,其它鐫刻經(jīng)文的居多,《金剛經(jīng)》,《楞嚴經(jīng)》均以行楷為主,一筆一劃清晰可見,筆力遒勁,盡展書法碑刻之妙。在西部的“畫舫齋”南側(cè)長廊上,有“玉枕”蘭亭、東林五君子書冊兩件,皆是罕見之珍品。其中的《蘭亭集序》刻石是“玉枕”蘭亭,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墨跡原件相傳為李世民所殉葬,自此無人能見。宋時賈似道得到與真跡無二的用芪蒙在墨跡上的摩本,由工匠用時一年半,精心鐫刻在玉枕上,保存了王羲之真跡,此刻石即是宋拓本鉤摹復刻而成,實乃稀世之珍寶。
曲廊圍繞貫通整個園林,所以建筑均布局恰到好處,亭臺樓榭,花木疏朗,竹影漏窗,以獨特的構(gòu)造詮釋了園林所特有的雅趣,隨到之處即見綠意畢現(xiàn),花香撲鼻,鳥鳴盈耳,以小見大盡得園藝之妙趣所在?!隘B石疏泉不數(shù)旬,水芝開出似車輪。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紅魚跳綠萍”。李鴻裔之詩道出了怡園的四季景色,不論寒暑怡園皆是一派綠意,在古城中不可缺少的具有無限雅趣的休閑之所。入園易,出園難是謂不忍離去之故,當步出園門其心猶在是也。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46704/
姑蘇行--怡園雅趣的評論 (共 10 條)
- 婉約 推薦閱讀并說 園林的美不在于園之大小,而取決于景致布局之巧妙,結(jié)構(gòu)格局之精奇。一篇不錯的游記,欣賞。另請注意修改文中錯別字。
- 春暖花開 推薦閱讀并說 園林的美不在于園之大小,而取決于景致布局之巧妙,結(jié)構(gòu)格局之精奇。欣賞!
- 曉曉 推薦閱讀并說 怡園雖然在蘇州諸多的園林中面積最小,以獨特的構(gòu)造詮釋了園林所特有的雅趣,隨到之處即見綠意畢現(xiàn),花香撲鼻,鳥鳴盈耳,以小見大盡得園藝之妙趣。構(gòu)思巧妙,結(jié)句輕盈如詩如畫的意象,推薦閱讀!
- 荷塘月色 推薦閱讀并說 曲廊圍繞貫通整個園林,所以建筑均布局恰到好處,亭臺樓榭,花木疏朗,竹影漏窗,以獨特的構(gòu)造詮釋了園林所特有的雅趣,隨到之處即見綠意畢現(xiàn),花香撲鼻,鳥鳴盈耳,以小見大盡得園藝之妙趣所在。清晰細致的景物描寫,欣賞推薦!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精彩推薦 問好文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