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翠屏—真武山
仲春時節(jié),天朗氣清,萬物清明。伴著美好春光,我再一次一人獨游了翠屏—真武山。
對宜賓人民來說,翠屏山、真武山再熟悉不過了。人們常說,再美的風景也有看厭的時候,熟悉的地方?jīng)]有風景。我卻不以為然。我從翠屏山正大門而入,心情雀躍,拾級而上。我有個習慣,出門旅行必帶手機。不是為了方便與人聯(lián)系,而是為了拍攝。我喜歡拍攝,我感恩這一愛好帶給我的一切。我一直以為,養(yǎng)成一項愛好的過程,就如同結識一位好友。他不僅可以帶給你快樂,還可以推動你成長。拍攝讓我學會感悟和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顆善于感知美的心,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自由漫步,腳隨心動,心之所向,腳即到達,自由取景,隨時感悟。伴著夕陽,漫步于林中。此時此刻,你能明白什么是“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望峰息心,窺谷忘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你會感嘆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貴。
我也再一次登上了“蜀南風光”樓臺。滿城風光,一覽無余;滿山碧綠,盡收眼底。古人云,君子登高必賦。一賦往往成絕唱,貫古今,串未來,傳千年,永不衰。王粲登樓,嘆“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思鄉(xiāng)不已;李白有“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的詠嘆;杜甫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王安石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膽識和自信;林則徐有“海到天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氣魄;毛澤東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風華與意氣。小生無才,庸人一個,無詩可賦,只能登高攬勝,憶昔思古,感悟歷史,品味今天。
凡是樓臺亭閣處,兼有書法作品相點綴。書法作品是文學與藝術的統(tǒng)一。古往今來,書法都是文人墨客的第一雅好。凡是有文化有底蘊的地方都必有書法作品。書法作品刻于亭臺,融入自然,山水與人文再一次實現(xiàn)了完美的統(tǒng)一。
“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必有寺廟,和尚道士便是山中神仙。佛教主張明心見性,放下偏執(zhí)和妄念,推崇圓融和頓悟。道教主張?zhí)撿o,要求返樸而歸真,追求清淡和玄妙。在這個信仰自由又信仰缺失的年代,紅塵中人,有時間不妨也去寺廟走走。觀瞻觀瞻廟宇飛檐、古木參天,聞聞香火的味道,聽聽鐘鳴的聲音,讓狂妄、恣睢的心在佛前變得敬畏和收斂;讓浮躁、功利的心在佛前變得寧靜和淡泊;讓膚淺、狹隘的心在佛前變得深邃和開闊;讓偏執(zhí)、憤懣的心在佛前變得圓融和平和。提升心靈的高度,擺脫欲望和情緒的羈絆,回歸自我本真,品味生活的滋味,享受世間的幸福和真愛。(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乘興而往,滿載而歸。爬了兩座山,走了不少路,身體不免有些累,心里卻覺得快樂、充實。與他人相比,一人而行,無伴無朋,不免有些孤獨寂寞。但心有所樂,便不覺乏味無聊。也或許正是因為獨身而行,反而還多了幾分思考和感悟。
作者:四川師范大學 胡晴立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4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