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

日子過得很快,一眨眼的功夫又將迎來端午節(jié)。自工作以來,每逢端午、中秋、春節(jié),三大最具中國人情味的節(jié)日,準備一份合適的禮物給外婆和奶奶已是我十多年的習慣,心想在她們有生之年,感受到自己被兒孫們一直惦念牽掛,是何等的一種幸福?我想她們并不在意收到什么樣的禮物,而是一種溫暖的感覺,可以焐熱一顆滄桑的心,一直陪伴到生命的終結。我的眼前時常會浮現(xiàn)一幅圖景,她們靜靜地躺在門前的搖椅上,瞇著雙眼曬著太陽,嘴角掛著一絲淡淡的微笑,沉浸在遠去的時光里,一個人的日子也并不孤單,記憶的畫筆隨著光陰的流逝,勾勒一幅幅美麗的人生畫卷逐漸清晰于她們的世界......這個時候,一份柔柔的暖意在我心中漾起。
外婆和奶奶都是獨自一個人走過半個人生,用一個女人柔弱的肩膀堅強地扛起了一個家,辛苦養(yǎng)育了一群兒女,如今換得兒孫滿堂,可安享天倫之樂,但她們還是喜歡一個人自由清靜地生活。除了重大的節(jié)日的團聚,平時有空大家也都會去探望一下。古人云,人欲孝而親不在,別讓這種遺憾成為自己最大的諷刺,誰都清楚歲月的無情,終究要帶走一切,想做要做就趁還有機會,一切都還來得及。縷縷銀發(fā)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條條深紋又刻畫多少人生的遺憾?也許等我們年老的時候,心境變得更加通透才深有體會,希望那時的自己不管有多蒼老,眼睛里不要負載往事悲情的遺痕。
今年的端午,我只能給外婆一個人準備著,因為奶奶已辭世多年,但每個節(jié)日都成了我深深懷念她的日子。回想奶奶被病痛折磨,躺在床上連翻身都困難的一年多日子,鼻子里仍有酸酸的味道,經(jīng)歷過為之動容過總會歷歷在目,因為她是世上唯一和我有血緣關系又可以稱之為奶奶的人。奶奶臨終時,最后聽到我的名字才睜開了閉著的雙眼,停留幾秒緩緩地永遠地合上了,悲痛中的我怎么也沒有料到她最后一秒牽掛的人竟是我,是我這個平時最愛折騰的孫女,也是她走后哭得最傷心的那個。因為媽媽和她的關系,之前我有過對她的埋怨,后來也因媽媽的隱忍和寬容,才讓我學會放下,拋開她早期曾對我媽媽的偏見,所造成的種種傷痛,慶幸自己能在她有生之年,化解了心中對她的那些積怨,與父母一起在病榻前悉心照顧了一年,滿足了一個老人所有的意愿。我想奶奶最后一刻的心情很復雜,但一定是感到自己的人生是圓滿的了。
不知道為什么,大多數(shù)的人總喜歡談自己的外婆,似乎人人心目中的外婆就是慈祥和藹、善良無私,甚至有超出了對自己媽媽的愛,外婆的澎湖灣,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聽到這些耳熟能詳?shù)母枨?,總能勾起小時候一些甜蜜的回憶。杭州、上海有以“外婆家”命名的連鎖餐飲,細嘗那兒的飯菜確實有一種小時候外婆做的味道,簡單搭配,清淡可口,連盆碗都有一份復古懷舊的味道。每次去那吃飯都是人滿為患,大部份的人去消費可能為的是經(jīng)濟實惠,相信也有一部份人帶著兒時的情結趕去,享受一種回憶的滋味。我想該店創(chuàng)始人的初衷可能緣于他對外婆的情感,能將一份個人情結融合到一份喜愛的事業(yè)中,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別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我的外婆在我印象中,可以用八字形容:心靈手巧、溫柔堅韌。因為小時候父母忙于工作,我童年大部份的記憶都停留在外婆家,一個山青水秀,可以稱之為與世無爭的世外桃園,因為曾聽老人們自豪地講起在動亂的年代,那里是最佳的避難所。春光里,一排排錯落有致的茶園,為追趕一只蝴蝶的小女孩摔倒大哭,蝴蝶頭也不回地飛遠了,是身后一雙溫柔的手輕輕地抱起了她;一個夏天的早晨,后院的楊梅樹上掛滿了小燈籠似的誘人果子,小女孩只能踮著腳尖呆呆仰望,又是這雙溫柔的手摘下了一個個紅果子,將最大最紅的塞進小女孩的嘴里;秋天的深夜里,窗臺上那團柔和的光暈至今還時常搖曳在心頭,忙碌的手不停地來回著,輕蘸老茶葉水涂到小女孩干裂的唇上,因為嚴重脫皮,疼痛到無法進食,兩片小嘴唇幾乎緊粘著,迷糊中一股清涼喚醒并滋潤了全身,心底仿佛盛開了一朵花;一個白雪皚皚的年三十,小女孩被她舅舅強拉著踏上回家的路,哭著喊著淚眼朦朧中頻頻回首,遠處有個熟悉的輪廓一直陪著抹淚水,那雙舞動的手定格在童年的記憶里,永遠揮之不去......那個小女孩就是長大后的我,我也沒有忘記兒時對外婆許下的諾言,她若老了便成了當年的那個小女孩,我要像她當年一樣,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疼愛她呵護她,永遠永遠......
外公一直在上海工作,外婆帶著孩子兩邊跑,但大部份的時間還是留在了老家,一個人精心照顧著老人和孩子們。據(jù)說外婆年輕的時候,非常清秀聰慧、心靈手巧,村里哪家的姑娘要出嫁,都是找她梳妝打扮的。我還欣賞過她年輕時的繡品,相當現(xiàn)在的十字繡,但她那時是完全憑自己的想象在空白的繡布上畫下圖案,再一針一線完成,最讓人贊嘆的是對稱的雙面繡,正反面都是一件完整的作品。我完全可以想象外公不在身邊,后又早早地離世,這個大家庭被一個小女子維持得到個個成家立業(yè),如同她的繡品一樣枝繁葉茂,除了一份與生俱來的責任還得多少次巧妙地繞開生活的種種考驗?她的悲喜全藏在了一針一線中,密密麻麻卻清晰完整。晚年生活中,外婆一直堅持自己做衣服,織毛衣,她經(jīng)常變廢為寶,創(chuàng)意無限,在別人眼中這個老太有點沒事找事做,但在我眼中那是一種生活的樂趣,她是樂在其中。一個九十歲的老太,至今身體無恙,走路輕如飛燕,讓年輕的我自嘆不如,連醫(yī)生也說到了這般年紀身體一點病痛都沒有的老人真不多,我想這是外婆多年修煉得到的善果吧,一個女人帶大六個子女,照顧太婆婆到93歲離世,風風雨雨走過了半個世紀,沒有溫柔的胸襟,怎能堅持?沒有堅韌的意志,怎能從容?每次遇到挫折的時候,媽媽總提到外婆,我們不知道她太多的過去,但可以想象她的生活一定充滿著情趣,有著不一樣的傳奇,她永遠是我心中的坐標,如她一樣做一個溫柔與堅強的女人,感性優(yōu)雅地生活,笑對一切。(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如今,我的媽媽也早做外婆了,我的女兒她的外孫女在她眼中幾乎是完美的,懂事、孝敬、有才、好脾氣全是贊美之詞,就算有時孩子淘氣頑皮過頭了,她總是輕聲細語地教導,從沒見她大聲訓斥更別提挨打了,盡管她曾是一個學生眼中非常嚴厲的老師,我小時候也深有同感,與媽媽間總有一段跨不過去的鴻溝,倒是外婆成就了我一個輕松快樂的童年,但媽媽身上的正直與善良對我影響很大,我相信自己有獨立的思考和定位,會更理性地看待事物,總之,如果沒有她們中的任何一個,我的品性也許單一又乏味無知。二十年后的我或許已升級為外婆了,我想除了繼承母親和外婆身上的那些優(yōu)點外,我還要有點后來者的優(yōu)勢。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晚唐詩人李商隱總喜歡留給世人一份朦朧的遐想,又是這般情真意切,纏綿繾綣,他在千年前完美地詮釋了這份情感,定將生生相息,亙古不變。
后記:愛,原本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但為了愛的人付出愛我們都甘愿辛苦,因為我們曾經(jīng)得到過他們許多的愛。值此母親節(jié)和父親節(jié)來臨之際,祝愿天下所有的母親、父親們節(jié)日快樂!也感謝生命中所有愛著我的人們!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4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