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社火
馬社火
李景寧
戶縣自古以來,人杰地靈,物華天寶,地處關(guān)中平原中部,秦漢皇家上林苑腹地,是周秦漢唐十三朝古都京畿之地,又是聞名全國的中國農(nóng)民畫之鄉(xiāng)、詩詞之鄉(xiāng)、鼓舞之鄉(xiāng)。戶縣文化底蘊(yùn)深厚,這里的社火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有芯子社火、平臺社火、牛拉社火、馬社火、背火、掮火、高蹺、竹馬、旱船、大頭和尚、打錢桿、熱蹩、火龍、地龍、舞獅子等近二十種形式 。但是,在這些異彩紛呈的社火中,位于縣北定舟村的馬社火非常有名,據(jù)考證,從明朝開始至今,有近700多年的悠久歷史,這里的人們一直傳承至今,為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保留了一份活化石。
定舟村地處渭河之濱,這里有距今7000多年的舊石器、新石器時代及周秦漢唐等朝代的歷史遺跡。目前有定一、二、三、四、五、六行政村6個,人口6000多人。村中人口主要是明朝朱元璋部屬秦王朱樉秦王府護(hù)衛(wèi)后裔。村中歷史文化名人很多,有清朝舉人趙鶴皋、陜西省首任省長趙壽山將軍、民國書法家李逢春、民族音樂家李崇華、清朝武舉人張振、軍事家張興華、辛亥革命英雄石作勵、著名電影導(dǎo)演張藝謀母親張孝友等。
定舟村每年正月期間耍社火,把三村(南村、北村、東村)九社(東村社、東府社、馬廟社、正二社、后門社、大馬東社、大馬西社、北趙社、北張社)的意見統(tǒng)一到耍社火上來的辦法是耍馬社火。正月初一過后,初二下午,南村或北村某社,一些青年人聚在一起要耍社火。于是搬來鑼鼓敲起來,牽一、兩匹馬來,找一、二個小青年,扮一個戲劇故事,騎在馬上,鑼鼓旗號前導(dǎo),社火出發(fā),在南北二堡游起來。如果首先耍起來的是南村某社,第一天社火游在北村時,規(guī)規(guī)矩矩,不動聲色,意思是我們耍起來了,你們怎么辦?若果第二天北村還無動靜,那么南村跟隨社火的熱心人,看到北村的周圍群眾,就要半開玩笑地說幾句帶刺的話,以此作為“激將法”,希望他們也耍起來。一些不甘示弱的村社也相繼而起,結(jié)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對那些不愿耍的社施加壓力,每天在社火后邊,裝扮一個怪模怪樣的人騎在馬上,到了不想耍社火的街巷,或沿街叫罵,或挑上“安眼”(以前牲口拉碾磨,怕牲口昏暈,戴在雙眼上的東西)逐家請戴,意思是:你們不耍社火,請戴上“安眼”就不要看別人的社火了;或在當(dāng)街燒紙錢,摔紙盆,意思是:難怪你們不耍社火,原來你們把人死了。本來不想耍的社招架不住這種壓力,橫下一條心,耍。于是三村九社都耍起了馬社火,社火就燒成了。社火燒成后,雙方社火頭便坐下來商量何時耍,怎么耍,耍幾天。然后便各自組織自己的鑼鼓隊,儀仗隊,挑選抬社火的勞力,扮社火的小孩,組織老藝人策劃社火的藝術(shù)形式,打芯子,做紙扎,進(jìn)行緊張忙碌的準(zhǔn)備工作。由于是兩家甚至三家一起耍,各家都想在陣容氣勢上壓倒別人,在社火形式上超過別人,所以極盡所能,不惜人力財力。 馬社火,開始正式耍,最多時,參加馬社火的馬匹達(dá)100多匹,演員100多人。演員都來自本村個各社,社火的內(nèi)容最著名的有:《藏舟》《斷橋》《杜燕山教五子》《劉備招親》《火焰駒》《三滴血》《羅成掃北》《岳飛傳》《猴娃吹叮當(dāng)》《水漫金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楊門女將》《封神榜》《抽腸換肚》《長坂坡》《朱存登放飯》等節(jié)目。演員端坐或倒騎馬上,扮演不同內(nèi)容的角色。出場馬匹,由耍社火所在社派人牽引。2002年正月,該村慶祝《戶縣定舟村史略》出版耍過一次馬社火后,隨著科技發(fā)展,馬匹逐漸消失。2007年正月接城隍爺時,為了再現(xiàn)馬社火勝景,還到周至樓觀臺附近租賃了近百匹馬。據(jù)村史記載:戶縣定舟村馬社火起源于明朝初年。村中戰(zhàn)馬多達(dá)千匹,加上村民多為秦王朱樉秦王府軍籍后裔,先祖喜愛戰(zhàn)馬。加上,軍籍后裔多為江南人,春節(jié)喜歡以社戲類節(jié)目喜慶豐年。于是就耍開馬社火,馬社火也就成了春節(jié)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渭河平原,麥苗青青,彩旗招展,鑼鼓喧天,大街小巷,人頭攢動,萬人觀看。筆者,小時候曾耍過馬社火,扮演過《封神榜》主角姜子牙等,那感覺非常的酷美。戶縣定舟村馬社火已經(jīng)停耍多年了,回到從前已經(jīng)很難了。
如今,每當(dāng)人們談起馬社火,就會都津津樂道一番。但是,隨著馬匹的完全消失,這種文化現(xiàn)象自然就成為歷史煙云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5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