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弗受玉——真正的可貴
宋國有個人得到一塊璞玉,將它獻給宋國的國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于是獻玉者言:這塊玉石,我已經(jīng)給玉石匠看過了,玉石匠認為它是珍寶,所以我才敢獻給你。子罕道:我以不貪為寶,你以玉石為寶,如果你把它給了我,我們都會丟失我們的珍寶,不若我們各自擁有自己的寶貝。
子罕以不貪為寶,獻玉者以玉石為寶。子罕看淡富貴, 富貴皆浮云,為之敬佩。可獻玉者所言也不無道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品味,無所謂誰對誰錯?!安回潯笔菍?,“寶玉”也是寶。“不貪”是“精神之寶”,而“寶玉”則是“物質(zhì)財富之寶”。馬斯洛理論(基本需求層次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人們既需要“精神之寶”,也需要“物質(zhì)財富之寶”?!拔镔|(zhì)財富之寶”可以保障生理需求的實現(xiàn),“精神之寶”是自我實現(xiàn)的外顯。在較多人眼里,“物質(zhì)財富之寶”比“精神之寶”更為重要,望經(jīng)拜道,各有一好,僅此而已。
子罕真正的可貴不在于他不看重寶玉,而在于他能夠分清什么是自己所追求的,所需要的。要學(xué)會明辨是非黑白,要善于區(qū)分觀念的正確與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求言非難,聽之難;聽之非難,察而用之難。最難的莫過于辨邪正,能辨真假,明辨是一種大學(xué)問。
(靈感來源于一個百度知道,具體的回答是哪位,我也不清楚了。還是感謝那個知道答者!)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5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