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漫談(三)——玉在匱中求善價
這一句話又不知道是多少當世之人心中所想,中國自古以來本位思想就很缺乏,“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又不知道是多少人的追求。要注意其中的一個字“賣”,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沒有把自己的位置擺正,因為人不能只是為了別人而活著,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但實踐起來無比艱難,人生很像是一場交易,買家與賣家都不是很清楚,但一開始就把自己的才能當做籌碼,這樣的結(jié)果肯定是相當悲劇的。當然這句話還有另外的一層意思,因為它的后面還有一句: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是不是作者隱喻了書中的兩個女子呢?這樣一來的話,這兩句話的意思就很值得人尋味了,后一句還好理解,薛寶釵進京的目的本來就是“好風憑借力,送我入青云”,人家是準備進宮當秀女的,所以她“待時飛”沒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是前一句呢,如果是暗指黛玉,那么意在何指呢?我們分別來看:
前者,這是賈雨村(賈化)還未得意時于中秋節(jié)在甄士隱家里所言,到算得上是真情流露,也可看出其胸中抱負,但很明顯這句話說出來就很酸,世有伯樂而后又千里馬,但是千里馬一定要有伯樂才能體現(xiàn)出其價值嗎,或者說只有馬服從于人的驅(qū)馳才能實現(xiàn)其自我價值嗎?這不過是人類的一廂情愿罷了,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就早就言明萬物都是一樣的,沒有誰比誰優(yōu)秀,天生物谷以養(yǎng)民是因為神農(nóng)氏嘗百草,難道我可以說狼吃人是因為上天生人就是為了給狼吃嗎?人是萬物的靈長,這句話不過是人們自己掩耳盜鈴。所以說他們這些人生來就不是由自己支配的,就像是人們馴養(yǎng)猴子,先給你一個目標,然后讓你拼了命的訓練,不到目標就不給飯吃,只不過是猴子沒有自己選擇的余地,但是人有選擇的余地為什么還要這樣呢?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大家都明白的。除了這個原因還有就是他自己的虛榮心在作祟,賈雨村還有一首詩寫在這之后: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前三句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最后一句,為什么要人仰頭看呢?這就和他自己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了,他是個家族沒落了的秀才,受冷眼是必須的,就連葫蘆廟里的小沙彌也不怎么看的其他,只是在那個時代讀書人的地位超然,面子上的過得去,更重要的是甄士隱很有名望,所以才沒有把他趕出去,所以他需要報復,讓那些給他冷眼的人好看。但是這樣的人終究是難成大事的,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說的就是他們這樣的人,更何況千百年來書生當國唯王莽一人而已,而且他還把一個國家弄得烏煙瘴氣。
后者,意味就很明顯了,一玉一釵自是書中正眼,雖然作者沒有明說,但早就交代了文章所涉糾葛。把二人放在這里比較,又沒有點明誰優(yōu)誰劣,本來就很難看出的東西現(xiàn)在就更加模糊,但作者還是偏愛于“玉”的,古人用玉比喻君子,而“釵”只不過是婦人配飾,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玉藏匣中,慧眼能識,但釵一旦主人不喜下場就堪憂了,所以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態(tài)度。而且“求善價”和“待時飛”是有區(qū)別的,玉求善價,肯出善價者必然是懂玉之人,但是釵待時飛就不同了,這對人沒有太多要求,只要是地位夠就可以,而且要能博得主人的喜愛,不然就永遠見不了光。這也暗指了兩人的性格,黛玉是驕傲的,她要維護她小小的自尊和希望,需要有人能懂;而寶釵則不同,她是有野心的,就從她進京的目的就可以知道“近因今上崇詩尚禮,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親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彼哉f人家是準備飛上高枝變鳳凰的,自然就的表現(xiàn)的不落人口齒,追求完美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5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