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磣”縣委大院為何被評為最美?
千年古縣靈壽地處石家莊市西北部山區(qū),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縣委大院位于縣城古城西路51號。兩進六排的平房容納了靈壽縣委幾乎所有的辦公機構,這些平房都陸續(xù)建于上世紀50年代,歷經(jīng)60年風雨,除了在必要的時候進行修繕,或者對墻體進行粉刷外,幾乎未再進行過任何變更。
“樸實無華”的靈壽縣委大院和那些“金碧輝煌”的政府大樓比起來確實顯得非常的“寒磣”。難道靈壽縣和其他政府比起來真的就這么“窮”嗎?當然不是!只是“摳門兒”的歷任縣委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慮、親民之所愛、為民之所需,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思想,才能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正是他們把每一分錢都用在了刀刃上,才讓靈壽縣委大院成為了百姓心目中的“最美”。
然而在漢陰縣,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卻為36人建造了一座面積近4000平方米的辦公樓,這是何等的“氣派”。 “最美縣委大院”在如此宏偉氣派的辦公樓面前可謂簡樸之極,寒酸之至,可為什么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老舊的縣委大院卻能收獲群眾的點贊?關鍵原因是人們對辦公樓或多或少都有一點憂慮,網(wǎng)絡上的一次次曝光政府豪樓,讓我們百姓對我們政府也逐漸失去了信心,給群眾造成了奢靡的印象?!昂~”的最美大院,到底“寒磣”了誰,這不僅引起了我們的思考。
社會發(fā)展到現(xiàn)在,許多地方已經(jīng)脫貧致富,改善工作環(huán)境也理所應當,但相比那些樸實的政府大院,高樓大廈般的政府大樓更容易滋生“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官僚主義作風。領導干部的工作環(huán)境是舒服了,但是百姓們來辦事卻麻煩了,并且還會讓我們群眾覺得自己和這“高檔”的政府大樓格格不入,不僅不利于城市的發(fā)展,更不利于我們政府在人民群眾當中形象的建立。
一切為了人民,只有把老百姓的事當做天大的事情,把錢用到老百姓最急需的地方,才能贏得老百姓們的信任和信心,即使辦公樓再簡陋陳舊,一樣是最美的“民心大廈”。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6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