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妙筆著春秋
奇文妙筆著春秋
好的建筑能讓人記住它。比如說,長城是誰創(chuàng)意建造的?秦始皇。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活一次,不可能每個人都能留下像長城、鳥巢一樣的建筑,有沒有別的方法也讓我們名垂千古?答案是完全可以。
如果我們的文章寫的好,就等于用文字蓋了一棟房子,甚至是像長城那樣偉大的建筑。一千多年前的駱賓王在7歲時就用生花妙筆蓋了一棟文字的摩天大廈:“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p>
一千多年前還有一個16歲的人叫白居易。他帶著自已寫的一本詩去長安找當時特別有名的一個詩人顧況。他對顧況說,我喜歡寫詩,我到長安來北漂,請你看看我的詩寫得怎么樣。顧況一看詩集封面上的字,就笑了,你叫白居易?你想在長安白住房子?那不可能的。顧況一邊笑一邊把白居易的詩翻開: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鳖櫅r看了這四句詩后,當時就拍桌子,說你寫得太厲害了,將來普天下的房子都要請你去白住,甚至求你白住。后來,白居易果然名揚天下。
成功的人有四個基本素質(zhì),他擁有超級觀察能力、超級分析能力、超級判斷能力和超級表達能力。而這四個能力用什么方法能訓(xùn)練得特別好呢?就是寫文章,哪怕寫一篇只有50個字的文章,你也離不開這四個步驟:觀察、分析、判斷和表達。
我們每個人不可能都當作家,而會從事不同的職業(yè)。有沒有一種通用技能,一旦掌握了它,不管從事什么職業(yè),在和別人競爭時都能勝出?(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這種通用技能便是:寫得一手好文章。
中國人從古至今,以一篇影響了中華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為數(shù)不多。其美文的標準是什么呢?
“一文”是指文采。文者,紋也,花紋之謂;章者,章法。文章是一門以文字為對象的形式藝術(shù),它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并通過這個法則表達作者的精神美。
“二為”是寫文章的目的。一是為思想而寫,二是為美而寫。既要有思想價值,又要有審美價值。文章有“思”無美則枯,有美無“思”則浮。
“三境”是指文章要達到三個層次的美,或曰三個境界。一是景物之美,描繪出逼真的形象,讓人如臨其境,謂之“形境”,類似繪畫的寫生;二是情感之美,創(chuàng)造一種精神氛圍叫人留戀體味,謂之“意境”,類似繪畫的寫意;三是哲理之美,說出一個你不得不信的道理,謂之“理境”,類似繪畫的抽象。這三個境界一個比一個高。
“五訣”是指要達到這三境的辦法,即“形、事、情、理、典”,文中必有具體形象,有可敘之事,有真摯的情感,有深刻的道理,還有可借用的典故知識。
從美文的標準衡量,千年來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好文章,諸如:
賈誼的《過秦論》探討一個政權(quán)為什么會滅亡。為政必須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后來說到農(nóng)民起義時常用的詞“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即出自本篇。
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探討生命的價值,提出一個做人的人格標準:“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成語“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即出自此。
諸葛亮的《出師表》提出忠心耿耿的為臣之道和勤懇不怠的敬業(yè)精神。名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親賢臣,遠小人”、“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等廣為流傳。
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探討一個政權(quán)怎樣才能鞏固,并且塑造了一個較理想的君臣關(guān)系樣板。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提出“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這就是1942年黃炎培與毛澤東在延安談的政權(quán)周期律。后人常說的“居安思?!薄ⅰ八奢d舟亦可覆舟”,即出于此。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為人、為政理念。這句名言成了范之后所有進步政治家的信條?!对狸枠怯洝返暮诵氖顷U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道理。但如果作者只說出這一句話,這一個理,就不會有多大的感染效果,那不是文學藝術(shù),是口號,是社論。這篇文章好就好在它有形、有景、有情、有人、有物的鋪墊,而且全都用優(yōu)美的文字表述,用了許多修辭手法。在“理境”之美出現(xiàn)之前,已先收“形境”、“意境”之效,“三境”之美俱全。再加上貫穿始終的文字之美,算是“四美”了,在內(nèi)容和形式兩方面都分別達到了很難得的高度。
文天祥的《正氣歌序》提出為人要有正氣的氣節(jié)觀,鼓舞了歷代的民族英雄,成了中國人的做人標準。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反對保守,提倡革新。提出拋棄老朽的中國,創(chuàng)造一個少年中國,振興中華。幾乎通篇都是美言美句。
林覺民的《與妻書》呼喚共和,敲響了數(shù)千年封建王朝的喪鐘,再次響亮地喊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激勵有志之士犧牲個人、報效祖國。
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wù)》提出的為人民服務(wù)的思想成了共產(chǎn)黨人立黨立國的宗旨。
這些文章已經(jīng)成為中華文化的經(jīng)典。什么是經(jīng)典?經(jīng)典是一個時代的標志,空前絕后,比如我們現(xiàn)在不可能再寫出唐詩、宋詞;已上升到理性,有長遠的指導(dǎo)意義;能經(jīng)得起重復(fù),即實踐的檢驗,會常讀常新。人們每重復(fù)一次都能從中開發(fā)出有用的東西。這就是經(jīng)典與平凡的區(qū)別,一塊黃土,雨一打就碎,而一塊鉆石,歲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見光亮。
好文章是替時代立言,是一個人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全部知識和閱歷的結(jié)晶,是他生命的寫照。其中不知要經(jīng)歷多少矛盾、沖突、坎坷、辛酸,多少成功與失敗。這非主觀意志可得,只可遇而不可求。因此,一篇好的文章就如一個天才人物、一個歷史事件,甚或如一個太平盛世的出現(xiàn),不是隨便就有的。它要綜天時地利之和,得歷史演變之機,靠作者的修煉之功,是積數(shù)十年甚或數(shù)百年才可能出現(xiàn)的一個思想和藝術(shù)的高峰,可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千年易過,好文難有。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64490/
奇文妙筆著春秋的評論 (共 10 條)
- 雪靈 推薦閱讀并說 成功的人有四個基本素質(zhì),他擁有超級觀察能力、超級分析能力、超級判斷能力和超級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