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武功山
有夢武功山
武功山,是我常去的地方之一。因為山、因為水、因為高山草甸。
主峰白鶴峰(俗稱金頂)海拔達1918.3米之高的武功山,早在宋代就小有名氣,她逶迤在羅霄山脈北段的三市三縣(區(qū))。即吉安市的安??h、萍鄉(xiāng)市的上栗縣,以及宜春市的袁州區(qū),在這三個地方,都可以領(lǐng)略到她不一樣的風(fēng)景。除宜春市叫明月山外,其余兩地都稱之為武功山。
之所以說去武功山,是因為山、因為水、因為高山草甸。主要是其歷史上曾與衡山、廬山并稱江南三大名山,還有連綿十萬畝的“高山草甸”、“紅巖峰瀑布群”、“金頂古祭壇群”堪稱江南三大絕景。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和文學(xué)追隨者,我愿意去、經(jīng)常去,去看武功山不同季節(jié)風(fēng)景,去聽她不同季節(jié)的水。
沿著安??h景區(qū)開發(fā)的上萬個石板拾階而上,良好的樹木遮天蔽日,盛夏的陽光從茂密的樹林縫隙里斜射下來,猶如點點碎金散落在石板上,風(fēng)吹樹動,碎金開始游離起來,活潑潑地一群行走嬉戲的金娃子。熙熙攘攘爬山的人群,就踩著幸福的金光大道,小心翼翼地朝著目標奮進。
臨近山腰的“觀音廟”時,已是午飯時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們一群人馬打算歇歇腳并用齋飯果腹,寺廟的小佛堂香火繞梁,一位出家的老婆婆在供奉的佛像前,安詳?shù)貫榘莘鸪楹灥南憧颓庙懛痃?,嘴里也念念有詞。
在用齋飯的時間,我們了解到觀音廟是在原“白法寺”的遺址基礎(chǔ)上改建,占地面積6000余平方米。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由白云禪師開建,寺廟所處的位置于武功山朝覲、觀景古道必經(jīng)之地。要不是聽介紹,怎么也想不到,這看似不大的廟宇里,早在明清盛時,會有僧侶千人,還有“千人灶、萬人床”這一說法。
武功山是我國少有的道佛并存,文化兼容的山川之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道佛兩家文化的并存,讓武功山不僅擁有了攀登健身之樂趣,更有善男信女朝拜之虔誠。
武功山的草甸,放眼望去,綿延起伏的綠色,如地毯一樣自然地覆蓋于大山,偶爾有幾塊鬼斧神工樣峭峰穿破地毯,傲然地挺立于云海之間,卻也是那樣的得體、和睦。極目遠眺,只見山巒時而壯觀雄渾、層次分明,時而山脈逶迤綿亙,山色漸次變幻,與天連接處,藍天是草綠的映襯,草綠是藍天的浸染。那和諧的美麗,不是可以用言語所能表述的。
而徜徉茫茫千畝高山草甸叢中,沿著細細長長的山路蜿蜒步行,順著腳下綿軟的山脊梁向前望去,武功山脈又如一條騰飛的巨龍,馳騁于莽莽草甸之中,凌駕于若隱若現(xiàn)于云霧之上。
再往遠看,簡易的“白鶴峰”就在眼前。
向?qū)Ц嬖V我們,白鶴峰寺最初為紀念白鶴仙人而建的,因晉葛洪結(jié)廬修道成真而名聲大震,影響遠播贛湘兩地十余縣。寺廟門口的千年石刻楹聯(lián)“萬里云山齊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弊x著讀著,就會讓人興奮。
還有建于東晉時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由葛仙古壇、汪仙壇、沖應(yīng)壇、求嗣壇四座古祭壇組成古祭壇群,更是被國內(nèi)專家譽為研究江南民間古祭祀文化的“活化石”,謂之為“華夏一絕”……聽著向?qū)У闹v解,敬畏之心一如祭壇原始質(zhì)樸的外觀一樣,無需粉飾便會油然而生。讓人仿佛看到“仙山”的開拓者葛仙翁身披青袍觀服,手執(zhí)拂塵,焚香念咒,靜心修煉的身影。
如今,仙人已乘鶴去,空留“金陵葛公弟子白日飛升”神話于人間。
俗話說:有山必有水,有水就有了味道。
武功山更不例外。說完高山、草甸,就不得不說到水。武功山的水,除了安福境內(nèi)山澗流水潺潺外,要看紅巖峰瀑布群,那是要有機緣的,因為其在萍鄉(xiāng)市上栗縣那頭。必須從安福方向攀登,從萍鄉(xiāng)方向下山,才算可以游覽了武功山全貌。
很多登山的游客,因為腳步匆匆,大多會選擇園路返回,因而錯過了美麗的風(fēng)景。
其實,只需乘纜車俯瞰就行。透過飄渺的云層,武功山的深壑幽谷,涌泉飛瀑盡收眼底。說不定,耳邊還會傳來宋代詩人鄭強《登武功山》的詩句:“綠色青黛梁群山,院鎖屋戀迭嶂間,金頂插天云漠漠,飛瀑瀉地不潺潺。拔地凌穹吊馬樁,巍然在望葛仙壇。燈熒星點清霄靜。爐煙燎繞白云還。俯瞰日山齊到眼,江南盡境屬吳邦。疑是神仙真洞府,公余幸得一躋攀?!?/p>
下得山來,華燈初上的嶸源溫泉酒店。美美地泡上一通溫泉,讓綿柔的武功山玉液溫泉,洗去一天的疲憊。再點上幾盤美味的當?shù)夭穗?,溫一壺正宗的農(nóng)家米酒,相約月光和遠處綽約的村子,一醉方休。
醒來時,武功山便在你的枕下……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6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