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章懷太子墓游記
初次知道章懷太子這個名字,源于那首著名的詩歌,《黃臺瓜辭》, 。此詩與曹植之《七步詩》并列為千古絕唱。詩全文如下: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以藤蔓比喻親生母親武后,以四個瓜感傷四兄弟的性命朝不保夕,然而這首千古絕唱并未改變章懷太子的命運。
迎著初夏的清風(fēng),在2012年4月的一天,我得以來到著名的乾陵參觀。章懷太子墓位于乾陵東南約3公里處,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 章懷太子名李賢,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也是高宗子女中比較有才華的一個,深為高宗所喜愛,曾被立為太子。他曾召集中國的著名學(xué)者注釋過《后漢書》。書中談到漢高祖劉邦死后,其妻呂后大量啟用呂家的人,排擠朝廷大臣,篡奪漢室劉姓天下的史實。武則天認為這是在含沙射影地將她比作呂后,忌恨在心,于是默許手下鷹犬加害李賢。
為了保護自己,李賢不得已再他居住的東宮馬坊里暗藏武器,以防不測。武則天發(fā)現(xiàn)后便以私藏武器,圖謀不軌為借口,將李賢廢為庶人,流放到巴州(今四川巴中縣)。
公元684年,李賢在巴州神秘地死去,年僅31歲。對于李賢之死,歷代史書眾說紛紜,千百年來,關(guān)于章懷太子的死因莫衷一是,史籍兩唐書均在言語間暗示太子是被武后誣陷殺害,而出土的墓志銘也有影射太子是被冤殺,但都未有明言直接死因。郭沫若先生曾對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章懷之死與武后無關(guān)而是當時的宰相裴炎為奪權(quán)所為??傊?,不論太子是否含冤被害,或者被誰所害,他死于帝國最高權(quán)利的爭奪和由此產(chǎn)生的忌恨、陰謀卻大體可以肯定。自古以來為了奪得皇位,兄弟相殘、父子反目的事情時有發(fā)生,這也是古時封建統(tǒng)治的殘酷之所在。
唐中宗復(fù)位后,于公元706年,即武則天死后的第二年,將李賢遺骨遷到乾陵陪葬。公元711年,唐睿宗追封李賢為“章懷太子”。
站立在這著名的古墓面前,說實話我心里感慨萬千,章懷太子墓其實比我想象的寒酸很多,至少比起與他相鄰的永泰公主墓室寒酸多了。古墓封土呈覆斗形,底部長,封土堆南約50米尚有殘存的一對土闕,土闕南面有并列的一對石羊。墓由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前室和后室組成,全長71米。墓道向下延伸是很陡的斜坡,東西兩壁各有4組壁畫,東壁為出行圖、客使圖、儀仗圖和青龍圖;西壁與之對稱的是馬球圖、客使圖、儀仗圖和白虎圖。但據(jù)說已是復(fù)制品,真品已收藏到博物館。墓道過洞呈拱券形,過洞壁畫共有10組,第4過洞的東西兩旁,為一長廊建筑,中隔朱柱,東壁南面坐一人,戴胡帽,圓臉,面向北,身著翻領(lǐng)長袍,束帶,右手握拳置于腿上,左手拇指與食指、中指相抵。北面一人面向南,服裝同前,有胡須。右手伸開,置于腿上,右手稍舉,手指微伸,似與南面坐者談話。西壁兩人亦坐式,一圓領(lǐng),一翻領(lǐng)長袍,兩手攏于袖中,置于胸前。隨葬品分布在第2至第4天井間的東西兩壁,放置三彩鎮(zhèn)墓獸、三彩立俑、騎馬俑、儀仗俑、陶立俑、陶馬、彩繪陶器、綠釉花盆等。墓道門已朽壞。甬道南端有石門一道,右扇已被盜者打壞。前甬道東壁繪有壁畫,為男侍一,侍女三。西壁四侍女。后甬道為鋤花侍女圖。后甬道口置雍王墓志銘。(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章懷太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頗為知名而又身世悲慘的皇太子。論出身,他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兩個皇帝的兒子,他的同母長兄雖未即位,死后卻被追尊為“孝敬皇帝”,兩個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 妹妹是權(quán)傾一時的太平公主??梢哉f,李賢生活在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皇權(quán)家庭里,這也注定了他必將卷入政治斗爭而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論才華,李賢則絕對是唐朝皇子中的佼佼者,一個二十余歲的年輕人,已能統(tǒng)召帝國最杰出的學(xué)者們注釋晦澀難懂的《后漢書》,而其親筆點評的“章懷注”更是被后世贊譽,可見李賢的文史造詣之深。而作為太子,據(jù)兩唐書和資治通鑒的記載,李賢曾三次監(jiān)國(代為行使皇帝權(quán)利),并得到唐高宗的褒獎和群臣的擁戴,可見這個年輕的太子堪當大任,是唐帝國合格的接班人。然而,當時正值他的母親武后政治得意之時,就史書記載,母子二人素有嫌隙,武后曾多次以書信的方式責(zé)備太子,而宮中也流傳著太子不是武后親生的流言,最終太子未能幸免而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坐上電瓶車離開章懷太子墓的時候,我回頭又遠遠看了一眼這個充滿傳奇色彩卻頗為簡陋的太子墓。歲月如握在手中的流沙,從指縫間一點點的滑落,風(fēng)舞動季節(jié)的羽翼,盤旋在時光的上空,歷史的聲音就像掛在窗戶上的風(fēng)鈴,在耳邊輕輕地回響,歷史的煙塵一幕幕再次掠過我的雙眼。人世間真正能留下的,唯有傾盡思緒所鑄就的詩篇和深深淺淺長長短短的文章。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6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