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漫記之—煙雨宏村(二)
“青山綠水本無價,誰引碧渠到百家?!蹦蔷徘畯澋呐Dc水圳繞屋穿堂,處處通暢,村中各戶皆有水道相連,汨汨清泉都沿墻腳流過,幾多清涼,幾多歡暢,清澈的流水映照出層樓疊院,濛濛的山色如水墨倒影湖塘。信步于窄窄的小巷,高高的馬頭墻,蜿蜒的小街巷,處處是景,步步入畫,一股濃烈的山村風情,從古舊的房舍內(nèi)飄出的、帶有民俗傳統(tǒng)的淳厚鄉(xiāng)情,至此不醉也無由矣。
在宏村的村中央,空間豁然開闊,在這里挖有一個半月形的池塘,這就是“月沼”,俗稱“月塘”。據(jù)說在當初開挖時,族人多數(shù)主張挖成圓月型,取豐足飽滿之意,而當時的76世祖妻子重娘卻堅決不同意,她認為“花開則落,月盈則虧”,逐挖成現(xiàn)在的半月型,取“半個月亮爬上來”更切合努力奮斗之意,后來重娘在整個村子的規(guī)劃建造中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對地理及水系的合理應用有獨到的見解,之后又在村南的百畝良田開掘成南湖,作為一個“牛肚”,以蓄水灌溉之用。那些繞屋穿堂的牛腸水渠大多流入月沼,然后徐徐歸流入南湖。
月沼常年活水長流,月塘水清澈碧綠,塘面水平如鏡,塘沼四周青石鋪展,沿塘環(huán)建村屋小樓,齊刷刷粉墻青瓦有序分列四旁,于水中倒映波影曈曈,藍天白云似從水中飄過,石凳上老人坐著聊天,月塘邊婦女浣紗洗衣,小巷內(nèi)孩童穿梭戲耍,事實上月沼周邊已成為了村中的水廣場,村民們相聚交往的空間,可謂是風情民俗的“露天舞臺”。
“無邊細雨濕春泥,隔霧時聞小鳥啼。楊柳含顰桃?guī)?,一邊吟過畫橋西”。南湖位于宏村南首,最先映入眼簾的即是南湖的風光,在細雨濛濛中,隔湖相望,宏村恰如蒙上面紗的少婦,雖近在眼前,卻不愿輕易撩開這薄薄的面紗,保持她無與倫比的美感。建成的南湖湖面寬廣近百畝,鑿深數(shù)丈,四周砌石立岸,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式樣,建成的湖呈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層,上層鋪石板鑲卵石,下層植楊栽柳,引水圳之水入湖,再構筑出水通道穿湖堤下的暗水道入田園,再入西溪。經(jīng)歷年來多次整修,現(xiàn)在的湖堤周邊古木參天,樹冠如蓋,軀干青藤盤繞,蒼翠欲滴。湖邊楊柳綠絲倒掛,隨風輕飏,再加細雨拂面,感覺絲涼清爽,愜意非凡。湖中長堤貫通南北,堤中拱橋彎如半月,堤上行人推肩擦背,細雨霏霏中各色花傘爭奇斗艷,映照湖水,與湖堤的花紅柳綠相映襯,如長龍蠕蠕前行,人聲鼎沸,禽鳥歡唱,一幅移動的游春歡樂圖躍然眼前。
站立于南湖堤岸,遠處山色朦朧,群峰綿延,黯淡如黛,似云霧徐徐飄散。對面民居古樸典雅,白墻黑瓦,馬頭墻高低起伏有致,門樓屋宇雕飾精美,倒映湖面青黛若畫,波影中萬千風姿躍然而出。如帶的長堤貫穿湖心,如弦在弓,人頭攢動的跨過拱橋分散于兩邊,隱沒在小巷的深處。雨絲如麻的湖面,平靜中點點漣漪無數(shù),人在湖中行,景隨人流轉(zhuǎn),浮光倒影,水天一色,遠峰近宅,跌落湖中。若是在夕陽西下的黃昏,映入湖中的山村景色當不知是何等的景致,雖有丹青妙手,也當難畫其一。
“山高紅紫樹高低,春來畫眉處處啼?!焙甏灞晨坷讔徤?,此山雖不算高,僅362米,屬于黃山的余脈部分,山上有珍貴的古椿樹百余株,高達近20米,主桿樹圍均在2.5米,山坡至山脊上遍植樹木無數(shù),常年青翠茂盛,形成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真可謂是鳥語花香,綠樹成蔭,景色層出,四時各異。若能登臨山巔俯瞰全村,古村亦在煙雨之中,高高低低錯落有序,南湖湛藍映出天地一色,山村景色盡收眼底,蕩漾在心里。(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宏村三面環(huán)山,東側山上松柏密布,古蘿叢生,山色涵空翠似玉,天風撼動松濤起。山色空濛,云卷峰隱,幽幻莫測,若逢雨季山水瀉落,懸掛如簾,明朗時霞光映彩,陰霾時空濛無邊,風起時綠浪迭起,黃昏里幽黯深邃,夕陽下蒼山如海,給宏村于別樣的朦朧之美。
長堤的盡頭即是南湖書院,原是明末年間興建的六座私塾,稱“倚湖六院”,供族人子弟受業(yè)解惑,接受文化的培育。清嘉慶年間合并重建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書院”,書院有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和祗園等六部分組成,一色的粉墻黛瓦,精致的雕花門樓,這些匾額大多還是當時的遺物,字體蒼勁,透著非凡的筆力。書院內(nèi)各堂或閣都是當年授課的場所,正門內(nèi)都掛有孔子或朱熹等的畫像或牌位,兩邊各有楹聯(lián)及書畫立軸,開闊的天井院落予以采光及通風,廊柱及屋宇結構全部是原木構造,常年風雨的侵蝕,剝落的朱漆隱隱間還能看出當年的氣派,雕花漏窗等雖有破敗可依舊顯示出精湛的工藝。以此可以看出主人對于后輩們的苦心培育及對知識的重視,在當時的仕途經(jīng)濟年代,讀書是唯一走出深山的途徑,商人積聚的只是財物,卻沒有階級地位的,培養(yǎng)子女走上仕途為官成為他們唯一的愿望。站立院中仿佛耳邊傳來朗朗的讀書聲,依稀當年那些苦讀的孩子埋頭在成堆經(jīng)史子集之中。
村內(nèi)還有很多類似的院落,承志堂位于村內(nèi)水圳中段,背依雷崗山,前臨一泓碧水,在一塊平坦的凸坡上,可免受洪水沖擊之虞,日照充足,視覺開闊,建于咸豐五年,是鹽商汪定貴的住宅。是現(xiàn)在村中最大的建筑群,內(nèi)部有房屋60余間,圍繞九個天井院落分別布置,整座住宅分內(nèi)院、外院、前堂、后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家塾廳、廚房、馬廄等,有136根庭柱,皆以回廊式布局貫通各院,院落內(nèi)還有池塘、水井,日常用水無需出門,最后邊是一座花園,栽有果木花草。
承志堂是一幢保存相對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全宅以磚木建筑結構為主,內(nèi)部裝飾磚、木、石三雕俱全,各具特色,木柱和額枋均有精美雕刻,造型逼真,工藝精湛,尤其在細節(jié)上的精雕細琢更見不凡的技藝,斗拱、雀替、扇窗、扇門、欄板等部位圖案姿態(tài)各異,層次分明,很富有立體的美感。其它涉及題材大多是“漁樵耕讀”、“百子鬧元宵”、“唐肅宗宴官圖“、“郭子儀拜壽”等一下歷史演義戲文圖,惟妙惟肖,千姿百態(tài),件件都是徽雕木刻中的精品。庭柱上的楹聯(lián)“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狈从吵鲋魅说奶幨勒軐W,是一代徽商典型的代表。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72264/
山村漫記之—煙雨宏村(二)的評論 (共 9 條)
- 雨兒的世界 推薦閱讀并說 “山高紅紫樹高低,春來畫眉處處啼?!?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