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徒步去北京(十四)
九四年七月二十三、二十四日
在“家”爭上游,無事可記,略。
第十六日
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偷游圓明園
“記得那年暑假,與一位老鄉(xiāng)同學(xué)只帶了70元,就開始了我們的徒步遠(yuǎn)征,一路或徒步,或搭溜車,或乘火車,跌跌撞 撞到了北京,還剩下最后幾元錢,在北京一條胡同里買了一個大西瓜,好好犒賞了一下我們自己。然后就落單到北師大幾個窮同學(xué)的宿舍里。沒有錢的我們進(jìn)了祖國最大 的花園,要是什么也沒看到,豈不是寶山空回嗎?大家一合計,好像只有圓明園值得一試,因為其中一位老鄉(xiāng)知道一條秘徑,可以逃票。(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于是我們一行浩浩蕩蕩殺向圓明園,經(jīng)過七彎八繞,我們穿過一條田間小道,拐過一片深林,摸進(jìn)了萬園之園——圓明園。
順利逃票進(jìn)去后,我們在里面胡亂轉(zhuǎn)了一大圈,又兜回到原來進(jìn)園的地方,因為游興未盡,又想到一路暢通無阻,于是我們主動問起一個園內(nèi)工作人員,問圓明園 廢墟怎么走?這下徹底暴露,那人追問我們的門票在哪里(當(dāng)時只要5元錢),我們狡辯說丟了,那人使出殺手锏,說:我明明看到你們是偷偷進(jìn)來的! 一句話讓我們啞口無言,最后黔驢技窮,只好把老鄉(xiāng)同學(xué)的學(xué)生證押給那個工作人員。
事后,有幾點讓我犯迷糊,明明我們已經(jīng)游了大水法等遺址,只是有幾個還沒找到,為什么我們還愚蠢地去問圓明園廢墟怎么走,實在是天要滅曹,不可活呀。
時隔十幾年后,一家三口重新來到圓明園,我急迫地只想找到舊時出糗的湖邊小亭以及那片偷渡進(jìn)來的森林。唉,這個萬園之園實在太大啦,入得其中,馬上便迷失方向,只好趁早收起那份懷舊的心,趕緊撤退?!?/p>
(摘自本人《關(guān)于逃票的前程往事》片段)
多年以后細(xì)細(xì)回想,其實這次我們偷游圓明園,除了尋看了圓明園廢墟遺址外,還看了園中的“正大光明殿”與“九州清晏殿”,第一次親歷了康雍乾三個皇帝聚于一堂的曠世盛事,還仔細(xì)賞玩了朗世寧精雕細(xì)畫的《雍正
十二月令圓明園行樂圖》,對其中的雍正效仿陶淵明撫松獨(dú)立、山間明月彈琴的曠逸神態(tài),驚詫莫名,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到這個心狠手辣的血滴子皇帝還是陶淵明的超級粉絲,真是匪夷所思。
下面是閻崇年先生寫的《雍正與圓明園》,正合我意,摘錄如下:
“正大光明殿”的北面有湖,湖后為“九州清晏殿”。這是雍正帝寢息之所。以“九州清晏”為殿名,寓意國泰民安,海宇升平。乾隆帝曾作詩道:“昔我皇 考,宅是廣居,旰食宵衣,左圖右書,園林游觀,以適幾余。”它的前面第一層殿,懸掛康熙帝御書“圓明”匾額。其上二層就是“奉三無私殿”。殿附近有牡丹 臺,乾隆帝改為“鏤月開云”,為圓明園全盛時四十景之一。這里有一個故事。康熙六十一年(1722)三月,康熙帝游幸圓明園,雍親王胤禛和后來的乾隆帝弘 歷,在牡丹臺迎駕鑾輿,聆聽訓(xùn)誨,陪侍賞花,與宴引觴。祖孫“三個皇帝”聚于一堂,其樂融融??烧f是清代歷史上的一樁政壇趣事,也是一樁家庭趣事。后來乾 隆帝題其額為“紀(jì)恩堂”,以紀(jì)念這件曠世盛事。 “慈云普護(hù)”在“九州清晏”后湖對岸,是一所觀音廟。雍正帝寫詩云:“夜靜梵音來水面,月明漁唱到窗邊。虛堂慮息難成寐,冰簟心清即入禪。”說的是他夜深人靜心緒萬千的心境。
圓明園西邊有西山,借景入園,北遠(yuǎn)山村,西峰秀色湖光山水,令人心曠神怡。雍正帝有“四宜書屋”景區(qū)?!八囊恕比∫狻?a target="_blank">春宜花,夏宜風(fēng),秋宜月,冬宜雪?!币荒晁募?宜于居住。雍正帝常休憩于此,他的詩集名《四宜堂集》。
雍正帝的《花下偶成》詩云:“對酒吟詩花勸飲,花前得句自推敲。九重三殿誰為友,皓月清風(fēng)作契交。”
乾隆繼位后,開始大興圓明園工程,圓明園進(jìn)入鼎盛時期,成為匯聚中華五年文明的精萃的“萬園之園”。而1860年的英法聯(lián)軍入侵和1900年的八國聯(lián)軍再次入侵,使圓明園最終遭受焚毀,“可憐一片繁華地,空見春風(fēng)長綠蒿。”
又:
“就人新暑似江南,半蒲煙光嫩不含。得便畫舲聽雨去,詩懷夜宿到吳山?!保ɡ墒缹幵娕洚嫷诹祝?/p>
又:
“雍正皇帝曾 將自己喜歡的佳章好句編成一本《悅心集》,在這本大悅龍心的集子里,可以清晰地看清皇帝的喜好。書中收錄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劉禹錫的《陋室銘》、邵 雍的《十分吟》,這些清遠(yuǎn)閑曠、超然塵俗的文字,反映了雍正皇帝對古代文人理想、意趣、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仰慕,這正是他所追求的審美意境。他還將這種 文人意趣表現(xiàn)在繪畫上,從未遠(yuǎn)游過的皇帝,命畫師將自己畫成文人、樵夫模樣,或撫松獨(dú)立,或于明月山間彈琴,稱之為行樂圖。”
游了這繁華地,再看那片廢墟,回想進(jìn)門的那條田間小道。圓明園歷史之滄桑、景物之繁盛蕭條、人生之復(fù)雜無常,或許只有“萬樹梅花一布衣”孫髯翁先生的天下第一長聯(lián)才能寫盡這萬園之園的絕世風(fēng)采: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臻煙o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fēng)鬟霧鬢;更蘋天葦?shù)兀c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fù)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shù)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xí)樓船,唐標(biāo)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fèi)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p>
略帶一點狼狽被逐出圓明園,我們來到清華園。
“水木清華”,在里面轉(zhuǎn)了一圈,很漂亮的游泳池,老鬢斑白的六三級校友在合影留念。
似乎清華的全部精華都凝聚在那白色牌坊的三個大字上:
“清華園”,歷百年而不變。
下午兩三點回到“家”,抽空參觀了一下北師大的教室、圖書館,
瞻仰了“三.八烈士紀(jì)念塔”。
晚上吃完飯,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柔曼的草坪上,想想明日就要離京南下,坐一坐,做個紀(jì)念,這里真安靜,空氣真新鮮。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7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