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老人

山里的野花,兀自開放,青蔥的山林,一絲一絲掩映震后的撕裂疼殤。河澗靜水深流,站在兀自突起的巨石之上,一汪清泉溫柔的容納一群魚苗,小小的生命,在這安逸的環(huán)境里自由游弋。面前靜默的大山,難以讀懂它蒼涼的姿態(tài),但這個小生命,層層疊疊卻永遠不會重疊的延續(xù)自己的故事,用一圈一圈的漣漪就暈開了所有的創(chuàng)痛、覆蓋所有的流光。
震后三年,茶坪的老百姓大多在政策扶持下已住上了新房,而今天我們看望的這位德勝村4組的李大爺,卻仍然住在這座大山之巔。
去往他家,需小心翼翼踩著河中凸起的巨石趟過一條小河、爬過一條被大小不一的石頭填埋的深溝、登上一條極其狹窄、布滿青苔的土梯、踩過一座自制的圓木小橋,方能到達。從下車半小時的路程,不敢欣賞沿途的純樸的美景、不敢貪婪地呼吸清新的空氣,一路險途,讓我們不敢有絲毫大意,稍不小心,就會跌落山崖。
徐風過,一滴露水滾落于臉頰,卻濺濕了心底一片。四肢健全的我們,到達他家實屬不易,而李大爺腿有殘疾,如何過河上山?
翠竹掩映,李大爺?shù)募易溆谏綆p的一塊平地,一塊塊大小不一、不太平整的木板、一片片青瓦就構建出他的家。大爺帶我們走進他的家,兩人就已經(jīng)轉(zhuǎn)不開身來。真的不知這個房間可不可以用“家”來稱謂,簡陋這個詞語可能用在這里都略顯奢侈,十幾平米的房間60%的位置堆滿了壽材,旁邊一張用磚頭墊起的木板就是所謂的“床”,右側(cè)就是灶臺和一張木桌。沒有一件家用電器,如果硬要算上能通電的物品的話,那就是我們春節(jié)慰問孤殘而給他一床電熱毯,遺憾的是這里不通水電,李大爺只好將電熱毯縫在被子里當棉被使用。整個房間一片灰黑,唯一耀眼的是電熱毯的紅色包裝袋被李大爺高高掛在房梁上,才略微彰顯一絲活力。
老人因有殘疾,未曾結(jié)婚,無兒無女,震后在他嫂子家曾住過一段時間,后來嫂子另嫁,侄子也不太愿意照顧他,于是又回到山上,搭建小屋,獨自一人生活。老人說話有些含混不清,耳朵也不太好使。我們問他話,幾乎靠旁邊的一位堂親大聲重復一遍,他才能勉強聽清。(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老人告訴我們,他不吃肉,就吃白飯或一些時令蔬菜,平時靠栽種或采摘一些藥草變賣為生,身體還行,喜歡獨自生活在這里,不愿接受親戚的救助。生活得非常簡單,對自己也非常的吝嗇,不舍吃、不舍穿,賣得一分錢都會揣在他的上衣口袋,不知誰還為他專門安上一條拉鏈,緊緊鎖住他所有的錢財。
當我們向老人說,他的情況符合我們“一元善行”助學濟困的條件,將其納入,我們將進行為期一年的資助,每月一百元錢,每季度支付一次,一次三百元時,老人很是高興,拉開他上衣口袋的拉鏈,掏出兩百多元錢,并將我們給他的三百元以及陳女士現(xiàn)場捐贈與他的一百元整整齊齊地疊在一起,放進口袋,拉好拉鏈。老人告訴我們,春節(jié),我們協(xié)會慰問他的100元現(xiàn)金,他都還沒有用。
李大爺?shù)姆壳拔莺笙∠±胤N著各種藥草和一些蔬菜,綠油油的。不知他每一季的耕種,收獲的是高高矮矮的希望還是深深淺淺的荒蕪?斑駁陸離的陽光灑在這一片種類不并豐富的植物上,希望長成能賣個好價錢。
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我們拄著李大爺贈送給我們的碧綠的竹杖,下山,走了好長一段路,不經(jīng)意間回頭,老人還在遙遙相送,他背后的重巒疊嶂、參天古樹,將眸中的陽光明明滅滅,希望我們蹁躚而至的殷殷愛心,能陪伴他一路前行。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78370/
深山里的老人的評論 (共 6 條)
- 雪靈 推薦閱讀并說 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我們拄著李大爺贈送給我們的碧綠的竹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