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水井
老水井
每次放暑假回家去,我都會到后山走走,看看山腳那口老水井,并用雙手捧起井里的水,聞一聞那獨特的香味兒,而后一飲而進,盡情地享受著井水沁入心脾的甘甜和侵襲思想的清涼。
我家在松桃縣大路鄉(xiāng)桂芽村,村子叫矮陽溝,四周都是山,村子前邊有一個大壩子,我們叫它寨榜壩,全村人的良田都在那里;一條從徐家河水電站修建的大水溝由村子對面經過,支溝則從村子后沿山腳穿過。溝里流動的雖然是武陵山脈的水,但沿途流程較長,人們只用它來灌溉農田和洗刷衣服等,飲用水則選擇后山腳水井里的泉水。
后山在我們村子的后面,我家在后山腳下。后山是一座平緩的山坡,每隔一定的坡面就有一個平臺,坡的邊緣處是一面非常陡峭的崖壁。一九八零年解放下戶時沒有將其分給個人,而是將它作為村子里公有的山林,所以又叫眾山。平日里沒人進去砍柴,也沒人在這里放牛,林子很茂密,樹子很大的,都是些松柏樹。后山孕育著一眼清泉,滋養(yǎng)著村子里百余戶人家。
我曾經問過爺爺:這水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爺爺也說不知道。
水井是方形的,深有七十厘米左右,能儲水三方;水井是用青石塊砌成的,上面用泥土蓋住了一半,另外空出的部分是用來提水的,因時間久遠,青石塊被打水的人和水桶磨光華了,在水和陽光的交相輝映下閃著金光,記錄著桂芽人生活的喜與樂。(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為了把井里的水取回家里來用,村子里的每一戶人家都會準備一挑水桶、一塊擔鉤和一個能裝兩三挑水的水缸。水桶一般都是木制的,圓柱形,直徑四十厘米左右,高六十厘米左右,兩只成一挑,如果請村子里手藝最好的木匠打一挑水桶的話,也需要一天的功夫。擔鉤簡單,一塊扁擔在兩端各固定一個鐵制的鉤子,用來掛水桶的。水缸則放在家里的廚房,將挑來的水倒在里面,以備煮飯等家用。
挑水的最佳時間是在早上。父親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是到老水井里挑水,三挑水把家里的水缸裝滿了,然后就扛著鋤頭到地里干活了。母親則在家里忙碌,用井水給我們弄一桌香噴噴的飯菜,雖然一菜一湯的時間多,還沒有肉,但是我們兄妹幾人吃得挺香的,不僅是因為有山泉水的甘爽,還因為有父母的溫暖。我問父親為什么選擇在早上去挑水,他說是因為井的里水儲蓄了一晚上,那些少有的渣滓也沉在了井底,并凝聚了大自然的精氣,比任何時候都甘甜。
大年三十的晚上是最熱鬧的,小孩最具活力的時候:“發(fā)亮”、放禮炮,滿院子里到處亂跑。而長輩們最有意義的卻是“守年”:晚上12點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父親會在堂屋與院壩里點上蠟燭,把整個院落照得紅火,燃放起一團禮炮,送走舊歲,迎來新年,然后挑著水桶到老水井里挑水。據父親說:這個時候挑的水不是普通的水,而是“銀水”,誰能在新年的第一個時辰里從老水井里挑水回來,那么新的一年里將會身體強健,萬事如意,還能五谷豐登,財源廣進。父親從結婚后當家起,到現在已經是挑了近四十年的水,挑“銀水”的角色還必須是家里主事的男人擔當才行。
這不是迷信,是桂芽人對水井的敬意,是人們對新一年的希望與寄托!
在夏天,到山上干活的人都會從水井里打一壺水帶到地里,渴了累了的時候喝一口,不僅能解渴,還能提神。打水用的是水壺,水壺不僅能讓開水保溫,還能讓涼水“保涼”。水井得到山的滋養(yǎng)樹的庇佑,冬暖夏涼。如果哪一次忘了帶水上山,一回到家里,父親就會讓我從水井里打一壺水回來,倒在盆子里,加上醋,再放入幾顆糖精,用水瓢輕輕地攪蕩,當糖精完全溶解,醋全部均勻后才開始享用:酸酸的、甜甜的、涼涼的,很是舒服。往往這個時候,鄰家的叔叔阿姨也會湊過來,一起喝著糖醋水,一起閑聊著,共同享受山泉水的冰爽。
如果天氣干旱,支溝里缺水的時候,老水井還擔起了灌溉與洗刷的角色,村子里洗衣服、洗菜的少女或婦女來到水井邊,一人拿一口大盆子、一個水瓢和一根洗衣棒,在水井前圍成個圈兒,一邊洗一邊聊,有說有笑,成了桂芽村別具特色的風景。這時候用過的水,就隨著水溝往下流,流進急需要水的農田里。
后來,村子里的人開始安裝自來水,可寧愿從較遠的山上去找水,也沒有人打老水井的主意,到現在為止,村子里是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自來水方便了家人,也就冷落了老水井,越來越少有人到水井邊去了。
老水井在人們生活富起來的時候慢慢地退出自己擔當的角色,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外,可是他卻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用平靜的心,用寬容的胸懷,靜靜站立在那里,守候著后山,守候著年月,守候著那片土地,守候著那一方人?。ù舐粪l(xiāng)中心校 邱應松)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8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