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鼓嶺上悟人生

文/雪見清心
對于我們而言,走在自然界看自然風景,其實不需要預備任何東西,不需過多驚喜,不需過分驚奇,隨心隨性。因為我們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于萬千風景中我是其中的一角。亦如走進自己的家,只需帶著欣賞而溫暖的念頭,擁抱,感受。
我步履清淺的緩緩走入名為“打鼓嶺”的地方。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郁郁蔥蔥的翠竹,根根筆直粗壯直沖云霄,順著竹根朝上看去,只有一種高聳入云的感覺。突然想起了小時候看《西游記》時,看見孫悟空的金箍棒,自己愣是找一根細細長長的竹竿充當金箍棒?,F(xiàn)在看著眼前的這些竹子,會心一笑,不禁莞爾。摸著堅硬的竹節(jié),心里有種莫名的感動。這些竹子于這樣的深山中,孤獨的生長,不問世事,不問光陰幾許,一年如一日的兀自生長著。它是孤傲的,是剛毅的。
一條窄窄的小路上,路兩邊長滿了茂密的綠色植物,不時還會看見幾朵于萬綠中冒出來的花朵,雖不知其名,但也分外好看。腳踩在小路上,感覺濕噠噠的,昨天剛下過的雨,讓這條通往前方的幽徑小道,留下了我那些微不足道的腳印。我欣然向前進發(fā),看著周邊的一切莫名的心情好,隨著不同景色的出現(xiàn),讓我平靜的心有了不同速度的跳動。但始終都是平靜而柔和的。
穿過竹林便是遮天蔽日的樹木,滿眼的綠色遮蓋了蔚藍的天空。抬頭看去,仿佛身處在綠色的海洋中,于這片綠色,我是那么渺小,在其中跌跌蕩蕩,起起伏伏。但樂在其中,永不疲乏。極目望去小路的盡頭,看不見未知的遠方是何模樣,似乎永遠存在著秘密。在這里,走每一步,都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風景,每個角度或者說每個方向,都會給你留下不同的感受。我走在其中,自是猶如一條歡快的小魚,自在徜徉,無拘無束。
沿途中,我似一個突然間長大了好奇心的孩子。一路上看見很多蝴蝶,有黃色的、白色的、黑色帶花紋的、還有如枯葉一樣的枯葉蝶,顏色極是五彩斑斕,美麗紛呈。它們有的獨自舞蹈著,有的兩兩的盤旋著飛舞,似梁?;菢永p繞。身為旁觀者的我,只覺得它們是這個林子里最悠閑的精靈。雖是不會像孩子那樣去捕捉它們,但卻拿著手機為了拍它們,跟著到處跑。在這片林子中,還有一個大的發(fā)現(xiàn),我看見了一種從未見過的蜻蜓。這種蜻蜓叫做“金蜻蜓”,比我們往常見到的小很多。它渾身除了翅膀的邊緣都是黑色的,唯獨翅膀的邊緣仿佛是帶著熒光的一種藍綠色,在陽光的照射下,會反射出光芒,很是特別。由于太過小,手機是無法拍出細致的效果。但能看見,也是一種緣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這個深林中,不僅有茂密的樹木,奇花異草,蟲鳴鳥獸,最令我歡喜的便是水。一路上,都能聽見潺潺的流水聲。漫步在幽徑的小路上,不禁想到一句古詩“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雖然不知道這條小路的前方會是什么,但耐心的期待著是沒有錯的。
沒有走多久,便到了“仙女潭”,我看見那一潭碧波,便瞬間飛奔過去。之所以叫仙女潭,傳說這里是仙女常出沒的地方,仙女們會時常下凡間來此洗澡嬉戲,故得此名。碧波清潭,我想用來形容此地是再恰當不過的了。仙女潭不大,三面環(huán)山,從其中一面山上流下水,緩緩地向潭中注入。聽著這樣的水聲,閉上眼睛便可以想到那些美好的畫面。一群美麗的仙子,在碧潭中嬉戲的樣子,姣好的容顏,如錦緞般的青絲長發(fā)漂浮在水中,還有那宛若凝脂的肌膚,在這樣的碧水清潭中,愈顯嬌俏柔美。女子是水做的,與水相關聯(lián)的人或物總是令人神往的,更何況是這般美麗的女子。
我蹲在潭邊,輕輕地搖起一圈圈水花,水清涼無比。水中滿是鵝卵石,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我耐心的挑揀了幾塊,放進小包包里。同行的大哥笑我背著一些石頭不嫌重啊,我笑笑并不在意。我喜歡石頭,風景也許滿足了眼睛和心靈,但我想讓石頭那份沉靜和堅硬,來溫暖我離開后的時光。也許,某天它便成了我回憶此刻所有的源頭。
稍作休息后,便繼續(xù)前進。后面走的路很多都是爬上爬下的,讓本就體力不是很好的我,有些許的疲憊。但基于后面的風景,我依然奮力向前。爬了一個又一個石階和木質(zhì)的階梯,每一個都需要腳踏實地,窄而小的階梯,需要一再的小心翼翼。終于能體會到那些登山者的心情,在登山的過程中,才明白“腳踏實地”四個字是多么的重要。與此同時“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句話也如此嚴肅的體現(xiàn)了它的苛刻與嚴謹。一步一個腳印的向上,然后在一步一個臺階的下去,實屬不易。
走過那么多個臺階,只是為了前方的風景。當看見那一傾而下的瀑布時,之前所有的緊張和疲乏瞬間煙消云散。我站在瀑布下面體會著古詩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那種氣勢磅礴的意境,除了震撼,便是感嘆生命奔騰不息的力量。三三兩兩的游客,驚嘆著這里的景色,而我則快速按了快門,定格只屬于生命奔騰的一瞬間美麗。于我,珍藏此刻的畫面足以,于內(nèi)心,看見了,也便感悟了生命的不息與強大,萬事萬物皆是如此。
離這里不遠的地方,便可以看見“水簾洞”,雖是小巧而精致,但也可以讓到此一游的人飽足眼福。那些珠簾,從上而下,甚是壯觀。有些孩童還問自己的父母,這里是不是就是孫悟空家鄉(xiāng)的水簾洞啊,我聽了不禁笑了。曾幾何時,我也這般天真過,只是如今的心性更安靜,但卻依舊欣賞這樣的純真。
走了一路,看了一路,心中一直有個疑惑,此處為何叫“打鼓嶺”。問了隨行的大哥,他也說不知道。但稍后聽別人講解了一下,原來“打鼓嶺”地名由來有兩說:一說此地山高谷狹,茫茫叢林間群峰疊起,一道白練,在峭壁懸崖間飛珠濺玉,蒸云騰霧。那瀑布在山崖間三番沖折,瀉入深潭,擲地有聲,水聲幾經(jīng)山谷回響,像無數(shù)面鑼鼓在敲打,因而這這山叫打鼓嶺。另一說在打鼓潭附近在古道上,有一段石板路,當人負重一步一步蹬道而上時,瀑布聲中便清晰傳來時輕時重節(jié)奏感很強的鼓音。據(jù)說,以前上山拜菩薩的善男信女們行至至此,則一律踩著鼓點三步一跪五步一拜,甚是虔誠。原來如此,聽后在回想一下剛剛看過的景致,確實如此。
到了山上的涼亭內(nèi)有一個巨大的鼓,我想每個游客到此都會敲打一下吧,我也免不了跟風,用力的敲打了一下,聽著那渾厚的鼓音,在這個山谷回蕩著,心里清寧異常。打鼓嶺的風景本就極是清幽,安靜的只能聽見流水聲,蟲鳴鳥叫以及風吹樹葉沙沙作響的聲音。如今是秋季,游客不多,三三兩兩的人到訪,給這個寂靜的地方添了不少生機樂趣。
打鼓嶺此刻是孤獨的,它安靜的只剩下風聲雨聲水流聲,但它并不寂寞。于它的內(nèi)心中,它是豐豐滿滿的,它有蒼翠的高山樹木,它有碧潭瀑布,它也有各種小動物相伴。在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時,四季更替,春去秋來,它保持一個姿態(tài),不卑不亢,安安靜靜。我們于這里,可謂是遠道而來的客人,亦可以是云游在外的家人。歸來,便覺得親切,便覺得舒適溫暖。
人生一世,經(jīng)歷幾許繁華,便要領受幾縷衰敗。但打鼓嶺,不論花開花落還是云卷云舒,它都擁有不同的美麗繁華;不論海角天涯還是滄海桑田,它都保持著自己的獨特魅力;不論春去秋來還是斗轉(zhuǎn)星移,它都沉淀著那份寧靜優(yōu)雅。我們都知道萬物皆有時,但自然界的一切卻是最后的屏障。但愿每個到過這里的人,皆能帶著一身的清凈回歸心的故里。于萬千風景中,做一個安安靜靜,簡簡單單的自己,在回頭看向來時的路時,皆能滿載歡喜與收獲。待到那時,你也將是風景萬千的世界中最為獨樹一幟的風景。
寫于2014.8.18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8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