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走綿竹
快樂走綿竹
石鑒明(綿陽)
人生注定有痛苦與幸福,憂愁和快樂,失落和得意,沉悶與開心,哭哭笑笑,生生死死。我想,與其憂憂愁愁過日子,不如開開心心每一天。本人早就想通了,看淡了。退休后,我自由自在,終于迎來了“夕陽紅”。
最近,德陽市榮獲“中國散文之鄉(xiāng)”桂冠,應大海先生之邀,我填了一《金縷曲》在授牌座談會上獻丑,并在《人民網(wǎng)》和《中國散文網(wǎng)》發(fā)出?,F(xiàn)又收到德陽市散文學會的短信,約寫點東西。寫什么呢?以前我多次去德陽,曾經(jīng)發(fā)表過《三星堆懷古》、《初識玄珠湖》、《想念二重》、《漢旺不屈》、《三井見聞》等小文。這次再和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石英前輩、中國散文學會副秘書長張立華,四川省散文學會會長盧子貴先生,及何開四、徐康、海夢、楊澤明、伍松喬等大家一起參觀采風,他們肯定有精品大作品問世。我這個才疏學淺的同路人,還敢提筆么?真有點提心吊膽。
不過,好在德陽市的朋友說是要出一個專集。我斗膽寫一點東西,可能混在其中,也許不那么丟人現(xiàn)眼,說不定還可沾點光呢?那就試一試吧!
以什么為題呢?就以我填的《金縷曲》中的一句“快樂走綿竹”好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其實,綿竹我也多次去過。記得第一次去,是1984年,綿陽地區(qū)大學中專招生辦公室借調(diào)我負責文考和宣傳工作,我們兩位同志去綿竹縣中了解復習迎考情況。當時的綿竹縣中很不錯,不愧是湖湘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張栻的故里的高完中。當時,我并不知道張栻是綿竹人。去年,我有幸游覽長沙岳麓書院和第一師范學院時才知道的。我不禁喜出望外,又一次感到四川人值得自豪。
眾所周知,綿竹的年畫是全世界聞名的。這次我們走進充滿詩情畫意的年畫村,參觀琳瑯滿目的展覽銷售廳,真?zhèn)€是大開眼界。深感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才,出一方有特色的文化。
據(jù)《華陽國志.蜀志》記,綿竹,以竹名縣,因其“地濱綿水,多竹,故名”。綿竹古為蜀山氏地,西周時為蠶叢國的附庸邑。秦隸蜀郡,后隸廣漢郡。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建縣,轄今綿竹和今德陽兩地。東漢中平五年(188年)劉焉領益州,將州治遷于綿竹。公元194年,因綿竹城火災,劉焉才將州治遷往成都。1949年12月27日綿竹縣人民政府建立,隸川西行署綿陽專區(qū)。1983年改屬德陽市。1995年初,經(jīng)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綿竹西北部屬龍門山地區(qū),山巒重疊,山谷高深,植被垂直分布,適合各類竹的生長,因而竹資源相當豐富。杜甫當年在《從韋二明府續(xù)處覓綿竹》中這樣寫道:“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薄抖旁娫斪ⅰ吩疲骸熬d竹產(chǎn)漢州綿竹縣之紫巖山”。 當然,綿竹僅為該地竹類之一種?!熬d竹素善竹簡之利”(《綿竹縣鄉(xiāng)土志.植物》)也就是說,這些竹子大多都可用來造紙:“竹可造紙者出西北山。曰慈竹,曰斑竹,曰龍竹,曰綿竹,曰白笳竹,曰荊竹,曰油竹,曰苦竹,曰山慈竹,曰刺竹,曰黑竹,曰黃竹,曰藍天竹,曰鳳尾竹,凡十五種。”十五種竹中,綿竹是該地的一大特產(chǎn),屬造紙的上好材料。綿竹紙產(chǎn)品種類有“白大紙、小化連、對方、勾邊、卷連、凈丹、茶紙、書紙、毛紙、火紙、二標紙、京果紙等” (《中國地方志集成 民國綿竹縣志》)?!爸窦堉鼋o者,數(shù)萬家、猶不足,則仰為書籍,制為桃符,畫為五彩?!庇腥苏f:“綿竹年畫為什么這么出名呢,就是做年畫的紙好嘛!” 這是綿竹年畫得以產(chǎn)生、繁榮的一個重要的客觀條件。當然,文化教育的發(fā)展更是其主因。清朝詩人李錫命寫了一首《詠綿竹》的詩:“山程水陸貨爭呼,坐賈行商日夜圖。濟濟真如綿竹茂,芳名不愧小成都?!?/p>
綿竹地處川西北要塞,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故而戰(zhàn)亂頻繁。三國時期,魏國征西將軍鄧艾偷渡陰平道江油關成功,進軍蜀國,與諸葛瞻戰(zhàn)于綿竹,瞻陣亡,其子諸葛尚亦“荷國重恩,策馬冒陣而死”。誠為一門雙忠,可歌可泣!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銳也誕生在這片土地上。
道教傳說中“一人得道,雞犬飛升”的神仙嚴君平是綿竹人。綿竹有福地之稱。東漢道家二十四治,綿竹有三治(張道陵創(chuàng)五斗米道時的傳教地之一)。北周道教類書《無上秘要》載,中國早期道教齋所全國的三十六靖廬,其中四川境內(nèi)占三個,列為第一即綿竹廬(在今綿竹)。唐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記》則將綿竹列為天下名山第六十四福地。這里有與藏傳佛教密宗關系密切的川西名寺祥符寺。三國辯才秦宓也是綿竹人。綿竹籍金榜題名的進士,宋代13人、明代8人、清代7人……這里儒釋道三教匯合激蕩。忠孝文化及以“唐時宮廷酒,盛世劍南春”為代表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這里人才輩出,釀就了獨特的人文底蘊和獨特的綿竹年畫。因而有一幅對聯(lián)總結道:“忠臣孝子綱常地,大將真儒父母邦。”
“5.12”大地震曾經(jīng)對綿竹市造成巨大破壞。特別是漢旺幾乎全鎮(zhèn)損壞。災后重建,一座座新鎮(zhèn)拔地而起,一排排新村如詩如畫。我們參觀綿竹市地震紀念館時悲淚難禁。而后看到災后重建的巨大成就又喜不自禁。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多么的威力無窮。而人類生命是那么渺小和脆弱。人們必須尊重自然,順其自然。正所謂“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對自然災害的隱瞞是對人民和國家、民族的犯罪。那些貪官污吏,眼目中只有上司和金錢的“瘋子”必定曇花一現(xiàn),罪有應得!真正“以民為天”,為民服務的人,人民的心碑會永遠銘記他們!
2014.10于綿陽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0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