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魄
婺(wu)源士人謝某,讀書張公山。早起,聞樹林鳥聲啁(zhou)啾,有似鸚哥。因近視之,乃一美女,長五寸許,赤身無毛,通體潔白如玉,眉目間有愁苦之狀。遂攜以歸,女無懼色。乃畜籠中,以飯喂之。向人絮語,了不可辨。畜數(shù)日,為太陽所照,竟成枯臘而死。洪孝廉宇麟聞之曰:“此名花魄。凡樹經三次人縊死者,其冤苦之氣,結成此物。沃以水,猶可活也?!痹囍?。里人聚觀者,如云而至。謝恐招搖,乃仍送之樹上,須臾間,一大怪鳥銜之飛去。
翻譯:
從古至今,無論古書還是新曲里,書生與佳人總是永恒的主題,他們有寫不完唱不盡的或哀怨或凄美或艷羨的傳奇故事。
這里也有這么一位奇遇的書生。
婺源來的謝書生好靜,便在張公山建屋一所用以讀書。書生多是浪漫的,每日里晨光熹微之時起床洗漱,而后踏著涼爽的山風踱步林間小道,那時清泠的鳥語,撲著濕氣的花香總讓他流連忘返。也許真正讓他不舍的是源于書生情懷中那位遲遲未現(xiàn)的紅粉佳人吧。
都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大概書讀多了,奇人怪事自然也就紛至沓來。我們的謝書生自不是學識淺薄的人,冥冥中佳期即至。(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一樣明朗的天色,置身其中卻覺出異樣。不似往常般清亮的鳥鳴,細碎啁啾地縈繞耳畔,倒像鸚哥的叫喚。謝書生一時好奇,跟著聲響尋去就發(fā)現(xiàn)源于一顆老樹,上下尋找一番,鸚哥沒找到卻見到五寸大小的美人一個。
謝書生是又驚又喜,忙湊近了細細察看,也沒把美人嚇到,便愈發(fā)肆無忌憚地打量起來。小巧玲瓏的個子,如雕似琢的精致臉龐,渾身光潔如玉,凝脂若雪,眉宇間似還帶著愁容,戚戚怨怨,惹人愛憐。謝書生很是衷意,又怕唐突了美人,便輕聲細語地邀美人隨他回家。美人不怕生人,也未拒絕,任書生小心將她捧于手心朝歸路行去。
千辛萬苦總算安然到了家,謝書生又犯了難。美人過于嬌小,該安置在哪里比較妥當?起來想去還是把她好生放進了竹籠中,此后每日皆盡心照料,一天三頓也都喂食新鮮米飯,倒不見異常。只是他常常發(fā)現(xiàn)小美人總是蹙著眉頭喃喃細語,有心傾聽卻無奈其聲細如蚊吶,幾不可辨。
如是過了幾日,謝書生見陽光明媚便將竹籠搬了出來好叫美人曬曬暖陽排解郁結。不曾想這一照竟照成了一尊枯臘,一動不動沒了氣息。書生惶然,悔不當初,之后更是日日悒郁似將成疾。旁人聽聞這等奇聞異事都是唏噓不已。
直到曾相識的孝廉洪宇麟輾轉聽聞此事,趕來勸慰他:“據(jù)我所聞,此物名為花魄,傳說若在一顆樹上曾有三人先后自縊而忘,那么他們的怨氣便會經此樹凝結蘊育化作花魄。謝兄若用凈水細心澆灌其上,她便能活過來?!?/p>
原是如此,怪不得她緊鎖的眉頭從不曾紓解。書生心中戚戚,對宇麟萬分感激,如他所言如法炮制。清水慢慢融開了枯臘,她又是那個水靈靈的小美人。
此事不脛而走,鄰里鄉(xiāng)親都好奇不已,紛紛跑來圍觀。眼見事態(tài)一發(fā)不可收拾,謝書生思慮再三,只怕再如此下去就太過招搖了。他不愿美人因此遭受不幸,忍著痛將她送回了初見的那顆老樹。還未來得及話別,一只龐然怪鳥凌空而下,大嘴一張銜走了美人再不見蹤影。
果然,書生與佳人多是凄美落幕,有緣無分便是如此。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06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