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上黃鶴樓
廣州的春天似乎多雨。1993年春節(jié)一過,我就跟隨村里一班人來到廣州郊區(qū)一個小鎮(zhèn),在一處農貿市場的建筑工地打工。雖然我在學校學的是建筑類專業(yè),但干砌磚頭的活還是外行,掛線行磚,抹漿勾縫,總是笨手笨腳。有一次,一個巡查的廣東包工頭來了,看到我砌的磚墻下掉落了不少砂漿,劈頭蓋臉就把我一頓大罵,好在我聽不懂他那廣東鳥語,由他去吧。末了,村里為首的人給我換了工作,和砂漿,挑磚頭。我們居住的地方就在農貿市場的一角,簡易的塑料雨布下,搭起一排木架和木板,草席一鋪蓋,就是床了。春雨菲菲,我也用不著洗腳洗澡,天亮了起身干活吃飯,天黑后和衣上床睡覺,在灰暗的日子里,不再思考著未來。
那天正在干活的時候,村里來了一個人,捎帶一封信給我,說是我母親交他轉我的。信是從武漢寄到村里的,我撕開信封,掏出兩張紙來,前一張是手寫體方格信紙,后一張是印刷品。那信上漂亮的行草寫著:“凡子,你好!個人詩集出版活動,由我單位與《青年月報》合作,具體由我負責。大集拜讀,覺得作品基本符合出版要求,同意出版?,F(xiàn)寄上《事宜》一份,請參閱。若愿出版,請速回函,并速辦手續(xù)。叢書共出十本,額滿為止?!苯酉聛硎侨龡l相關事項,末尾署名“饒慶年”。我又一字不漏,將出版事宜看了一遍。
幾個月前,我看到一則《青年月報》的征文比賽,就將我自己從打字社打印的一本薄薄的詩集寄了過去,筆名署的是“凡子”,就是凡夫俗子的意思。我本早就忘了,不曾想到,這一次投稿竟然有了回信。而且我的詩集受到了肯定,還能出版。那時,我并不知道饒慶年何許人也,是日后才得知,他當時是中國鄉(xiāng)土詩人的代表人物。我一整天都處在興奮當中,喜的是自己的作品有人賞識,終于能夠出版。憂的是,那至少6000元的出版費用,讓我徒添浩嘆。煎熬,輾轉難眠。第二天,我跟工地結了賬,買了火車票回家。
在永興縣城,我把信給幾個同學和朋友看了,縣民政局一個素昧平生的青年朋友看到后,聽我說打算到武漢去見饒慶年一面,想請求把出版費用減少一點,當即拿出100元給我,說:“你去吧,我支持你路費?!睂τ谶@一筆雪中送炭的資助,我永生難忘。我是在馬田火車站上車去漢口的,臨行前夜,住在一個初中同學的單位宿舍,那時天寒料峭,而且我已經(jīng)有幾年沒有買過衣服,就借了他的一件紅色夾克穿上。
在漢口下火車后,已是上午,我按照出版事宜里的介紹,先去找本次叢書出版的法律顧問謝女士。在靠近長江邊的路上行走,風大且冷,路上顯得冷清,我已有點饑腸轆轆。摸摸口袋里那點盤纏,不敢輕易花費。又是幾個轉彎抹角,在一棵大的行道樹下,有一個老太太蹲在桶子前賣吃食,我上前一看,是一團團的蓮藕湯,一問價格便宜,又是武漢特色,就買了一碗,蹲在路邊囫圇吞下,淡淡的湯,脆脆的藕,并未感覺到是好吃還是不好吃。
找到謝女士時,已近下班時間。聽我講明此番來訪的原由,她跟饒慶年老師通了電話。告訴我說,饒老師目前在一家報社圖書編輯室工作,要下午才有空見我。她也說了一番對我詩集的溢美之辭,末了說先安排我到附近的招待所住下,而且住宿費也不貴,下午她帶饒老師來看我。(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辦好住宿,已是午后,我便呆在房間里休息。過了一段時間,響起了敲門聲。我激動地打開 門,果然是謝女士,一同而來的是一個中年的男子,個子不高,有點肥胖,甚至可以說是臉面身子都有些浮腫,這就是饒慶年老師。他微笑和我握手,眼里流出溫和的光。
我們自然是談詩,他說我的作品是不錯的。也談到了我目前的處境,四處飄零,生活無著。他對我充滿了同情,甚至拿筆寫了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廣州,他的朋友的地址,說我若去那些地方,如需要的話,可向他們求得幫助。謝女士問饒老師,能否讓我在他們圖書編輯室找份臨時工作,饒老師說目前人是滿的,很難辦到。我提到能否將出版費用給我盡量減少一點,饒老師答應了,他說等他跟同事們商量后答復我。
不知不覺間就到了吃晚飯的時候,饒老師說,我們到街上去隨便吃點。我說我請客吧,說這話,我其時心里沒有底氣,口袋里只有那么幾十元,也全是出于客套?!暗搅宋錆h,怎么還能要你請?我請你。”饒老師笑著說。
在一間雅致的小餐廳里,饒老師特地給我點了一個水煮麻辣牛肉,他說我是湖南人,肯定要吃辣的。但麻辣牛肉我卻是平生第一次吃到,既辣又麻,麻得舌頭發(fā)麻發(fā)木,連說話仿佛都管不住嘴舌。我之前從沒有吃到過這么高檔的飯菜,這一餐讓我20多年來一直不曾忘懷。
吃過飯,饒老師又來我房間里談了一會,我告訴他明日返回。他說我就不來送了,有事經(jīng)常來信聯(lián)系。我說我還想去黃鶴樓看看,他便又仔細地告訴了我如何去的路線,還畫了簡易的圖。
第二天一早,我辦完手續(xù)后,離開了招待所。一路步行,穿街過巷,走上了神往已久的長江大橋。微雨菲菲,長江之上煙霧茫茫,橋下船只往來,兩岸高樓林立,車輛穿梭,時有火車鳴叫,從橋上駛過,好一派都市繁華景象。
黃鶴樓就在眼前!一切歸于無語。任憑小雨飄灑滿身,我靜靜仰望良久。之后,獨自在亭閣曲徑間漫游,拾階登上了黃鶴樓。
從武漢回家后,我寫了一首《雨中登黃鶴樓》的十四行詩,是當時心境的描繪:
恰似卓爾不群的孤獨的天才,?
你巍然矗立在這繁囂的都市。?
不知該是你的榮幸還是悲哀,
你平靜的目光向著遠天凝視。
寬闊的廣場精致的亭閣曲徑,?
到處都是滿懷著崇敬的游人。?
萬古傳說讓人忘卻世俗紛擾,?
動人的章句又勾起淡淡古愁。
只是雨霧中你分明暗藏憂慮,?
獨秀的天才終難逃狂風摧毀。?
浩瀚的長江可作千秋的明證,?
幾度的浩劫曾使你蕩然無存。
但天才的美名定將世代傳頌,?
百般的滄桑過后是萬般推崇。
我的這部詩集最終沒有出版,原因是,盡管饒老師把費用給我壓縮了三分之一,但4000元于我實在無能籌集。1993年4月11日,饒老師寫給我一封短信,信的末尾說:“交款日期請盡量提前,保持經(jīng)常性的聯(lián)系,位子我給你留著。”但我卻再沒有寫信回他,以不了了之。6年后,偶然從一位與饒老師交誼頗深的長者口中得知,在我與饒老師相見后的兩年,他就因肝癌英年早逝了。
第二次登上黃鶴樓,歲月已經(jīng)過去了20個年頭。那時我已辭去報社記者的工作,來到義烏做專業(yè)工程師,女兒在長沙一所中學上高三。那段時間,全國各知名大學陸續(xù)開展自主招生,女兒的理想是經(jīng)濟類專業(yè),經(jīng)過多番權衡,最終選定了報考南開大學。按規(guī)定提交相關資料后,不久就通過了南開大學的初選,并確定在武漢一所中學參加筆試。
2012年1月14日,我輾轉來到長沙,陪同女兒乘坐高鐵抵達武漢。同20年前一樣,此時的武漢也是一個寒風料峭,微雨菲菲的日子,不禁讓我想起20年前那一次來武漢的美好回憶。盡管放眼所見,全是陌生的城市和人流,但我卻對這方土地有一種強烈的親切感。我對女兒說,來考試就當一次旅行,不必太在意,重在參與,成與不成,都無關緊要,人生里有的是機會,平素付出了努力,就會有收獲。那天女兒興致也很高,除了幾支考試的筆,什么東西也沒有帶,可謂輕裝而來。我向女兒提議,來到武漢不能不去黃鶴樓,反正要明日才考試,不如先去游覽登臨一番,再去尋找考試的學校和住宿的賓館。況且20年前,我只是匆匆忙忙粗略游覽了一番,此番再去,恰如謀面一位闊別已久的故友,想必也別有意趣。
從高鐵站下車后,我們乘車來到蛇山腳下。簡單吃過午飯,步行向黃鶴樓進發(fā)。我原以為憑著我20年前的記憶,能順利找到黃鶴樓景區(qū)入口,結果還是問了幾個路人才如愿以償。我們購票進入了景區(qū),大約是因為天氣太冷,景區(qū)內游人不是太多,甚至感覺有點冷清。于20年前相比,這里的亭臺樓閣諸般景點似乎也沒有太多的變化,不同的是,那時我是獨自一人,懷抱著希望和憂愁。而這次,我是與風華正茂的女兒同游,只有希望,沒有憂愁。我們逐一游覽了每一個景點,看樓閣橫空,長江蜿蜒,品臘梅含苞,松針凝珠。曲徑林間,相互拍照,巍峨高樓,攜手同登。有口占七絕《登黃鶴樓》一首為證:
梅綻蛇山清氣幽,
輕煙霏雨鎖江流。
開懷當是最高處,
攜女同登黃鶴樓。
黃鶴樓之行,女兒心情輕松而愉快,以尋常的心態(tài)參加了人生里的又一場考試,當年,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
20年,兩代人,兩上黃鶴樓,不管身處逆境還是身處順境,只要我們有勇于登臨的勇氣,放眼高遠,理想的光芒總會穿透風雨如晦的天空,向我們閃爍。
2014年11月23日寫于余姚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09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