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遇不可求者不求,隨遇而安者則安

---文/月上柳畔
幼年時,讀起魯迅先生的文字除了散文、小說,印象最深的要算他的雜文了。其實,雜文大的范疇也是散文,只是那犀利的筆鋒,記得頗為深刻,他對于香汗與臭汗的解釋如今記憶猶心。那些描寫風花雪月的文字固然是香汗文字,而描寫大眾百姓的素文自然是臭汗文字,我不禁對先生那貼切到塵埃的比擬佩服不已,更因他在那種特定環(huán)境下直白的言詞而仰慕。記得,先生是不被當時的權貴看好的,無黨無派的,一身輕松,直言不諱,筆端流淌的都是不為世俗文學喜歡的臭汗文字?;蛟S是,他的性格不適合寫香香文學的,如此而已,可遇不可求則不求了,隨遇而安地寫起那樸實無華的文字,不為招搖榮華,只為自己那一顆倔強的良知而寫。
我是一介布衣,土氣至塵埃的深處,那厚積的塵埃還在我的上面,不敢高談闊論先生那樣的偉人,只是在茶余飯后,寫寫文字,發(fā)發(fā)感慨,自娛自樂。山雨欲來風滿樓,我卻逍遙在樓的深處,沒有顧慮,侃侃而談自己所謂的人生感悟。這里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我渴求的東西太多,卻無能為力實現,只能在憂郁中發(fā)愁了,好在現在有了網絡這樣的好東西。開心時,可以談談人生哲學,郁悶時,可以寫寫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樣類似的文字寧靜于心。
說起網絡,有人不齒,說那是虛擬無聊人弄得事,沒事的時候,為什么不去找兩三個人喝喝酒,打打牌實在。那是他們的想法,我無可厚非,管那么多干什么。其實,各人的喜好不同,不可強求。我身在網絡,就說說我所感知的那些事吧。我初入網市(網絡市場)不久,真的不懂網絡的游戲規(guī)則,偶然的機會,一個網友告訴我說,你要是經營網絡,必須深通其道,我一笑了之,我是網盲,哪懂那些繁雜的規(guī)則啊。他便告訴我,你要想發(fā)達,就必須懂得與網絡紅人交往,接他的靈氣,提升自己,如果自己紅了,就不要隨便和普通的網友交流,這樣你才能讓人覺得你深不可測。吖,我到今天還真不知道有這等事,我只是由著自己的性子,自己的喜好去點贊、點評,哪會有那樣發(fā)達的頭腦。況且,我是有工作的,我要養(yǎng)家糊口的,把這些個規(guī)則都一一放在心上,不累死,也愁死了。更何況,我也沒有那種智商啊,我寫寫文字,只是因為喜歡,只是覺得文字可以凈化心靈,娛樂自己也快樂他人,不去想這些了,真的好累。
初入茅廬,心本清凈,何必自苦如此啊,閑暇時,獨自依窗而坐,品一杯淡淡的清茶,看窗外月色如水一般的暢然。與家人相聚餐桌,相妻教子,呵呵,你看可好。我因常年在外工作,所以只能說相妻教子了,說來有些慚愧,本該男人的事,如今,一股腦兒的摞到女人頭上了。沒辦法啊,那是因謀生扭曲了生活。話歸正題吧,網游了一段時日,有些感悟,感悟出網絡的冷暖與虛實。感知網絡的情感如同現實一般,有真有假,有善,也有不和諧的東西,其實,我倒不覺得是網絡的錯,而是玩網絡的人本性的虛實所為。明清時期就有的【三字經】所云: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后期的環(huán)境改變了一些人的本心?;蛟S是利益的驅使,生活的逼迫,知不可求而求知,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些事,本無可厚非,我所講的只是在于,人本著良善之心,謙遜之質,那樣的人生才是樸實的,我們平常所說的素心是什么,素心是平淡的,坦誠的,從容的,真實的心。消去矯揉傲氣的浮躁,隨遇而安。
說了這些雜亂的話,或許只有自己懂得,有時候,我在網絡里寫些文字,不想說的太白,有的網友說,聽不懂,呵呵,對不起了。今天,就告訴你吧,因為我沒有學好魯迅先生的文字,也沒有先生的才略與膽識,您,就講究著看吧,權當娛樂,或者可以對我說,你的文字語句不通,含糊辭詞,都可以的,我不會和你對罵的,放心,這點修養(yǎng),我自信還是有的。(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淡然的心總歸要有的,隨遇而安是一種境界,不是放棄追求,我說的只是一種心態(tài),為家庭的幸福需要追求,那是一種責任,與我所說的隨遇而安不是一回事。一個懶散的人不是隨遇而安,那是一種墮落。而可遇不可求則不求是面對現實的一種坦誠,我們不能拿人格去換取那種卑微的奢望,與我來說,我做不到那種低三下氣的施舍,對我而言這是本性的缺點吧,或許也是受了老夫子的毒太深。只能做到可遇不可求者不求,隨遇而安者則安了。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1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