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母親
母親已進花甲之年,但是一點兒也不顯老,臉色粉潤,白頭發(fā)屈指可數(shù)。雖然經(jīng)歷了6年前喉大手術(shù)的重創(chuàng),但是恢復(fù)得很好,嗓子不再沙啞,聲音也越來越大了,也胖了一點兒,但是挺直不臃腫。看到母親黑黑的頭發(fā),紅潤的臉,標準的身材,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母親的健康和美,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幸福的同時,我更懺悔我曾經(jīng)的無知。記得小時候,被稱做“大眼睛小美人兒”的我非常驕傲,因為逢人就會夸贊我的俊俏,可是我卻很不滿意母親眼睛小,還不是雙眼皮兒,覺得母親很丑。那時我不止一次的問,母親是我的親媽嗎?那時候我甚至不想告訴別人她是我的媽媽,我曾經(jīng)為有一個“丑”的母親而感到羞恥,這個念頭不知道糾纏我多久。歲月是個好東西,讓我的認識在膚淺里一步步深刻,它讓我的膚淺慢慢蛻變,我開始重新讀母親,母親的自強,母親的向上,母親的善良,母親的巧手,母親的品德是我一輩子學(xué)不完的,給我的幼稚、我的虛榮、我的膚淺重重一擊,擊垮了我多年的所謂的蒙羞。在慢慢品讀中,我發(fā)現(xiàn)了母親的美,不僅僅是容貌的不衰老美,更多的是母性的美,漸漸的這種美成了我一生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慘淡的童年 不屈服命運
母親是一個苦命的孩子,九歲的時候外婆去世了,扔下母親和六歲的小姨,外公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每天任勞任怨地忙于農(nóng)活兒,一送公糧就多日不回家,無暇顧及我的母親,倒是小姨幸運,過繼給了我的姑姥兒,過上了有人疼有人寵的好日子。母親卻孤獨的和她的爺爺及姑姑叔叔生活在一起,沒有人疼愛。母親天性內(nèi)向,不愛說話,失去媽媽后更是如此,外婆去世不久母親就患上了眼疾,一只眼睛就失明了。承受著身體的痛苦,母親還必須承擔(dān)起所有的家務(wù),洗衣做飯喂豬飼養(yǎng)家禽等。所以母親沒進過學(xué)堂,只認識很少的字。
外婆去世,母親每天要為十幾口人做飯,母親夠不著鍋沿兒,就跪在鍋臺上。十二三歲的時候就開始學(xué)做針線活兒了,母親的一雙巧手是我家附近有名的。記得母親給我們講她第一次學(xué)繡花的經(jīng)歷,我們姐弟都感動得哭了。母親繡的是鞋幫兒,畫好了花樣兒,母親就像模像樣的繡,滿懷憧憬的繡了半天,母親的繡品結(jié)束了,拿給堪稱師傅的姑姥兒看看,姑姥兒可是“行家”,一看就全部否定了,什么針腳兒太緊,鞋面都褶皺了,不行;繡的花兒該是鮮活的,怎么看不出來鮮活,也不行;線的顏色搭配也不行,總之一件“處女作”完全失敗了,母親跑到外婆的墳前大哭一場?;貋砗笠咽钦茻魰r分了,一盞昏黃的油燈下,母親拆掉繡的線,撫平鞋面,反復(fù)咀嚼姑姥兒講的要領(lǐng),又重新繡起來,有了高師的指點,再加之母親的悟性好,這回順手多了,快到天亮的時候,終于繡完了,鞋面上的花兒都被針扎手出的血染紅好幾塊兒,沒媽的孩子早當家,母親的吃苦耐勞和一雙巧手就這樣練成了。
操持家務(wù) 勤勞巧手
母親十八歲嫁到我們家,一年后我們姐弟相繼出生,母親的活計更重了。每天做完家務(wù)后,都做針線活兒到深夜。那時候很窮,做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壞了再縫縫補補給老三,所以針線活兒很累人的,沒有一件像樣的東西,卻要做出像樣的衣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雖然日子很窮,但是我們姐弟四人的穿著沒有不像樣兒的,不算新的,但是干凈整潔。別人家的孩子卻有的鞋子破著洞,衣服撕壞了大襟兒,更甚者大冬天都穿不上棉衣棉鞋。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有一個巧手的的母親。(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等日子慢慢好起來了,母親的針線活兒也多了,因為一年四季的衣服鞋子都不同,尤其我們這里四季分明的。就說鞋子吧,春天穿二棉鞋,夏天穿露腳面的夾鞋,秋天穿不露腳面的夾鞋,冬天必須是大棉鞋了,每人每個季節(jié)還不是一雙鞋,都好幾雙呢,所以母親做鞋一筐一筐的。到了哪個季節(jié)就去找哪個季節(jié)的鞋,從來不亂,衣服也是如此。
女人做針線活兒,不是會做就行的,村里的女人都比著做,看誰的針腳細小,誰的衣服折邊兒處板正,誰繡的花兒活靈活現(xiàn),誰扣的云彩像飛起來一樣,很有講究的。母親從不落后,非常出色,所以我們姐弟四人穿著母親做的衣服很驕傲。我有一件紅色的坎肩兒,那是母親用一條紅圍脖給我改的,周邊用天藍色的趟絨沿邊兒,胸前一排黑色算么嘎達的扣兒,一件白襯衣配著一件紅色的坎肩兒,穿出來后,很多人都驚嘆不已,都紛紛效仿,可是卻趕不上母親做的。我也美得不得了,直到今天還余味無窮呢。
前幾天回家,我說屋里涼得穿棉拖鞋,母親趕緊找出一個紙箱子,全是棉拖鞋,告訴我挑一雙就別買了,我選了一雙帶了回來。我勸母親別總做針線了,年齡大了,眼睛也不好,母親應(yīng)了,可是母親怎么能閑得住呢。
不計較得失 與人為善
母親性格好,鄰里鄉(xiāng)親都愿意和母親相處。村里人沒有太高文化,可是說道卻很多,女人是有標準的,溫順善良的女人才是符合村訓(xùn)良俗的。溫順善良不是刻意的表現(xiàn),而是天長地久的感應(yīng)。母親不會說教,也從不計較所得,只有默默的行動。來了乞丐,她會多給一些,別人遇到困難,她會出手相助,別人為難她,她會讓一步。
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土地就聯(lián)產(chǎn)承包到戶了,村里家家戶戶的地都是相鄰的。秋收時忙不過來,舅舅就來幫忙,割黃豆時,因為沒弄清相鄰的地方,就把別人家的黃豆割了一點兒,當然父母都不知道。第二天人家就氣急敗壞地找到我家了,母親看她一臉怒氣,趕緊讓到屋里問情況,那個女人吵吵把火地說,你們家多割了我家的黃豆得賠一百斤黃豆粒兒,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我們是割多了,可是不至于那么多,我們小孩都明白的事兒,可是母親沒計較就應(yīng)允了。那個女人走后,我們就說母親太熊了,讓人家給訛詐了,不能按她的要求給她,咱們割多少給多少就行了唄。母親說,既然咱們錯在先,就得認錯,我知道她是訛賴的,如果我不同意,就會吵架甚至打架,但是鄰里鄰居以后還要相處,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別太計較。就這樣,我們家給人家一百斤黃豆。后來那個女人見到母親,總是很恭敬。
村里有一個無兒無女的老人,她長得還算好看,就是臉上有一塊青色的胎記,遮蓋了半邊臉,她很妖道,說話像媒婆,到誰家去嘮嗑都愿意照鏡子,總覺得她自己很美。村里大人小孩都不太喜歡她,她也不在乎,整天招搖在村里。她很鄙視我母親的“丑”,甚至笑話母親。有一次,她走路摔斷了腿,母親不計前嫌,給她送飯送藥,直到好轉(zhuǎn)。能走路后,沒事兒就到我家,母親就給她做好吃的。我很想不開,干嘛管她呀,她對你也不好,母親卻說,她雖然傲氣,可是晚年無人照顧,也很可憐。我們能幫就幫一把,誰都有老的時候。
病痛來襲 堅強面對
2006年的春天,母親因為喉部腫物住院手術(shù)。那時候母親的病不亞于飛來的橫禍,我一時想不開難以接受,母親一輩子做善事,為什么會讓她得這樣的病,我非常痛苦。母親沒有更多語言,只是默默承受著病痛。手術(shù)的日子,我和父親守在外面,以淚洗面。4個小時后母親被推出手術(shù)室,母親的頸部厚厚地纏著紗布,喉頭部有一個管子,臉由于紗布的包扎腫得很厲害,能看出母親手術(shù)中的痛苦,只是麻醉著。醫(yī)生交代,一會兒病人醒了,會有大量的痰,家屬一刻也不能離開,隨時吸痰,否則會引起窒息或起墜積性肺炎?;氐讲》亢竽赣H就醒了,平臥在床上。母親醒后,手術(shù)的并發(fā)癥隨之而來,不停的有痰。吸痰是很痛苦的,吸痰管要插進植入喉部的管道,每插一次,就像把呼吸道全部堵塞一樣,憋得面部青紫,咳嗽不止,可是母親沒有呻吟一聲,我一邊吸痰一邊流淚,那個夜晚是那么漫長,那么黑暗,我不明白痰液為什么這么多,有痰就得必須吸,一次次的吸痰,就像上邢一樣的痛苦,母親都忍受了。三天后,母親病情穩(wěn)定了,半個月的治療母親出院了。醫(yī)生指導(dǎo)說,要戒煙。我真擔(dān)心母親能否做到,母親的煙齡四十年了,而且煙癮很重的,白天抽晚間也得抽幾次。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出院后母親再也沒抽煙。我問母親饞不饞,母親笑了。
母親就是一本書,像一本童謠,通俗易懂,富含哲理;像一首詩歌,含蓄唯美,詮釋母性光輝;像一部小說,寫滿勵志,鼓舞后人。讀母親,雖然沒有舉旗救國的創(chuàng)舉,也沒有危難舍身的篇章,但是母親如天下所有平凡的母親一樣,如涓涓溪流流淌在大地上,滋潤著大地,蓬勃著母性的光輝。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1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