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加社會(歐也妮·葛朗臺有感)
酒剛沾唇,杯便已經空了!世事就是如此。有了現在便不能又想留著過去。又要花錢,又想把錢留在兜里,是不可能的,否則生活可就太美了。
我所看的《歐也妮·葛朗臺》全書里只有一個大大的“錢”,故事情節(jié)復雜混亂牽扯不停但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赤裸裸的利益,《歐也妮·葛朗臺》全書圍繞著葛朗臺這個狡詐、貪婪、吝嗇的資產者典型人物,他滿身銅臭卻成為權力的象征和眾人膜拜的對象。在他內心里錢就是一切,比生命不知重要幾倍。葛朗臺外貌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臉上長著一個肉瘤,這個肉瘤里仿佛裝滿了壞點子,葛朗臺腦中有了邪惡的壞點子時這顆肉瘤都會抖動一下,這無疑使這個人物顯得更加丑陋不堪,使人厭惡,就以這個人物身上體現了法國大革命之后貴族的資產和權力如何一步步轉移到資產階級手中的。所以說這本小說把故事情節(jié)和當時社會環(huán)境高度結合,成為公認的該小說的最大亮點,這也是其勝過莫里哀《慳吝人》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可以肯定的說巴爾扎克的文學手法確有高人一等的地方。
愛情總是小說的主打曲,歐也妮在小說中可以算得上一個純潔美麗神圣的姑娘,她一生只鐘愛于夏爾·葛朗臺(她表弟),兩人最終也沒有結果,原因是夏爾為了虛名和金錢拋棄了歐也妮(夏爾那時可能不知道歐也妮那時如同一個坐在用金子鑄成的椅子上的女王,擁有無法想象的財富。若是他知道了,那么情節(jié)一定更好玩)
愛情,觸及到金錢和權力的時候總顯得那么脆弱,世界上還有真愛么?難道說愛情只有存在童話故事中?不過我對愛情也不敢妄加評論,畢竟一個沒有經歷過愛情愛情滋味的人也實在不能多說什么,就像一個沒有吃過葡萄的人硬說葡萄是甜的,會有人相信么?雖然如此,我還是相信愛情是神圣的,它可能就存在于某個最平凡的角落,牢固平庸也可能易碎。
小說里的世界充滿錢的味道,我能從書中嗅到濃濃的錢的味道?,F在,現在又比以前好多少呢,我坐在黃色的大石頭上,看一張張人皮抹著白粉在太陽下飄動,掩蓋了粘稠黑色的一切。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