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貴妃勝梅妃的情場較量(新韻)

一肥一瘦兩佳人,色藝高超伴圣君。
堪嘆天香終上位,常教冰骨永銷魂。
附資料:才藝不抵床技
梅妃姓江名采蘋,自幼聰明過人,九歲時就能誦讀《詩經(jīng)》中《周南》、《召南》等詩篇,十五歲時就成為當(dāng)?shù)匦∮忻麣獾牟排?。她曾對并?a target="_blank">父親江仲遜說:“我雖女子,期以此為志。”出身杏林世家的父親便以《詩經(jīng)·召南》里《采蘋》一詩的題目為女兒名字,表示對女兒的熱切期望。
唐玄宗開元中葉,朝廷大內(nèi)太監(jiān)高力士出使東南沿海,見到豐姿神韻、玉膚冰肌的江采蘋,就收她選入宮中服侍唐玄宗李隆基,一時寵冠后宮。唐玄宗自得江采蘋,視宮中粉黛如塵土。江采蘋癖愛梅花,所居之處遍植梅樹,每當(dāng)梅花盛開時,賞花戀花,留連忘返,唐玄宗戲名曰梅妃。梅妃不僅以美貌受寵,更以表演《驚鴻舞》得到樂舞行家唐玄宗的專寵。唐玄宗曾當(dāng)著諸王面稱贊梅妃“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
然而,就這樣豐姿神韻、玉膚冰肌、寵冠后宮、炙手可熱的梅妃,在貴妃楊玉環(huán)進宮后卻成為了唐玄宗避而遠(yuǎn)之的棄婦。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的反差呢?梅妃江采蘋究竟什么地方趕不上貴妃楊玉環(huán)呢?這還要從江采蘋進宮時候說起。(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梅妃比楊貴妃進宮早十九年之多。她不僅生性恬靜嫻雅、容貌雪明花艷,而且多才多藝,既長于詩文,還精通樂器,喜歡歌舞,可謂是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當(dāng)時適逢唐玄宗開元盛世,唐朝國家興盛,四海升平,內(nèi)有賢相,外有名將,一派昌榮之景。不像此時深受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不幸離開了人世。唐玄宗極重夫妻之情,雖有后宮佳麗數(shù)千人,卻對武惠妃情有獨鐘。武惠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勝悲痛,日見憔悴。唐玄宗在萬分思念下,很想找到另一份寄托。也恰巧就在此時,高力士將剛剛及笄的南國美女江采蘋帶進了皇宮大內(nèi)。
當(dāng)時江采蘋雖是淡妝輕掃,仍難掩其花容月貌,她溫柔文雅的言語,優(yōu)美大方的舉止,像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時就擄獲了唐玄宗的心。唐玄宗對她疼愛有加,將后宮眾多的佳麗視為塵土。梅妃一時寵冠后宮。沒想到這一寵就是十九年。
十九年后,當(dāng)豐滿、冶艷,渾身散發(fā)嬌情媚態(tài)的兒媳婦楊玉環(huán)出現(xiàn)之后,唐玄宗開始目眩神迷,深陷情網(wǎng),不能自拔。在高力士的精心策劃下,經(jīng)過了五年的玉真道士生活的過渡,楊玉環(huán)進宮后便被冊封為貴妃。從此,唐玄宗的后宮中出現(xiàn)了兩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潔;楊貴妃如一株牡丹,豐腴嬌艷。他們二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靜一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已過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早就分出這兩個女人的上下高低。十九年來他面對孤芳自賞、清雅高潔的梅妃,覺得已經(jīng)審美疲勞了,不免有些興趣大減。而突然出現(xiàn)的楊貴妃,不但豐滿的體態(tài)充滿了性感,楚楚動人,還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潑的性格,就像一團熾熱的烈火撩撥著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此時同是后宮嬪妃的楊貴妃與梅妃便開始了一場橫刀奪愛、獨霸龍床的爭寵大戰(zhàn)。而這場爭寵大戰(zhàn)是從斗詩開始的。
梅妃曾寫過這樣一首詩:“撇卻巫山下楚云,南宮一夜玉樓春;冰肌月貌誰能似,錦繡江天半為君?!敝S刺楊貴妃不顧人倫,原為唐玄宗兒媳,卻從壽王府中轉(zhuǎn)入皇宮鉆進了公公的被窩,還譏嘲她如月般的癡肥。
楊貴妃讀罷立即進行反擊,她寫詩道:“美艷何曾減卻春,梅花雪里減清真;總教借得春風(fēng)草,不與凡花斗色新?!弊I笑梅妃骨瘦如柴,瘦弱不堪,且受寵受到了盡頭,怎么能與新春的鮮花爭奇斗艷呢?
一是梅妃的詩觸到了唐玄宗亂倫的痛處,二是唐玄宗寵愛新歡而忘舊情,所以她不由得夸贊楊貴妃的詩寫得好。處于下風(fēng)的梅妃被迫遷入了上陽東宮,過起了和冷宮一樣的凄清生活。
即便如此,楊貴妃也還不放心,把她的大姐韓國夫人、三姐虢國夫人以及八姐秦國夫人全都招進宮來。她們四個就像四株香花,團團環(huán)繞在唐玄宗四周,粉白黛綠,奇幻萬千,使得垂垂老矣的玄宗青春煥發(fā);她們又像四只蜜蜂,在唐玄宗的身上,像采花粉一樣,吸取唐玄宗的“精華”。唐玄宗終日與她們周旋嬉鬧,無暇顧及朝政,更把上陽東宮的梅妃忘到了九霄云外。
不過,這個當(dāng)初為了蕭淑妃的去世而黯然傷神過的男人,偶爾還是會想起他的梅妃。畢竟梅妃和楊貴妃風(fēng)格不同,味道也不一樣,一個“素”,一個“葷”。唐玄宗過度香艷之后,不由思念淡雅。一段時間后,唐玄宗不曾與梅妃見面,心里就時不時想起梅妃,想起梅妃的樣子。一個梅花綻放的季節(jié),唐玄宗漫步梅園,睹花思人,泛起一股似水柔情與刻骨相思,心中暗生一絲悲涼,一種愧疚,一種和梅妃相見的欲望。一天晚上,唐玄宗怕楊貴妃知道,借口身體不適,沒去楊貴妃宮中,獨宿在翠華西閣,并密遣一貼身小太監(jiān),用馬把梅妃馱來敘舊。在翠華西閣,一雙舊日鴛鴦又相擁在一處,說不盡的纏綿,道不盡的悱惻。
盡管如此偷偷摸摸,倍加小心,但還是被楊貴妃知道了。楊貴妃憤然回了娘家。這使唐玄宗不堪思念,便又派侍使把楊貴妃接回了宮中,據(jù)說接了三次才接回來,還特意遣人弄來楊貴妃愛的鮮荔枝哄楊貴妃。
當(dāng)然,唐玄宗有時舊情難忘,常懷著一種憐憫和補償?shù)男睦韺Υ峰?。有一次唐玄宗嘗荔枝時,又憶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見珍珠,觸景生情,無限傷感,即寫了一首詩,夾在珍珠里退還給唐玄宗。其詩曰:“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边@首詩就使后人稱之為的《一斛珠》。
流光易逝,青春不再,梅妃在上陽東宮已經(jīng)度過了十年寂寞的歲月。她不知道唐玄宗的心目中,是否還有她梅妃的一絲影跡。終于有一天,梅妃長門冷落,深夜寂寞,便作了一篇《樓東賦》,以陳述自己心中的萬千感慨和思念之情。唐玄宗見到此賦,一時懷念舊情,遂召梅妃相會,但還是被楊妃趕來沖散了。
在這場獨霸龍床的爭奪戰(zhàn)中,楊貴妃那一方是人多勢眾,風(fēng)頭強勁;而梅妃這邊則人單力薄,已經(jīng)徹底敗下陣來。當(dāng)然,梅妃失敗的最重要原因不僅是因為唐玄宗喜歡新寵,更重要的是,楊貴妃有著一套一般女人所難以望其項背的床上功夫。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仨恍Π倜纳?,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春宵苦短,不再早朝,金屋待夜,玉樓醉春,楊貴妃的無人能及床上功夫可見一斑。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玄宗攜楊貴妃逃往西南,竟將,楊貴妃逼死在馬嵬坡下;而被留在宮內(nèi)的梅妃為了不讓叛賊污辱,也為負(fù)心于她的唐玄宗保住清白之身,用白布將自己層層包裹,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殞。
后來,唐玄宗還寫詩紀(jì)念梅妃,其詩曰:“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霜綃雖似當(dāng)時態(tài),爭奈嬌波不顧人!”但是,這要與思念楊貴妃時那種“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激情相比,仍然有著天高地厚般的差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21243/
七絕·貴妃勝梅妃的情場較量(新韻)的評論 (共 16 條)
- 心靜如水 推薦閱讀并說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