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飛廊古今情
一橋飛廊古今情
一橋飛廊,十里景色,煙云深處鎖歷史,清波江上話遺事。
――題記
浙江多山,浙江也多水,水繞著山奔向東海,山圍著水構(gòu)筑夢想。山是浙江人生活的依靠,水是浙江人生存的根基。浙江人在山水之間架起廊橋,讓追求美好的愿望像彩虹一樣落在家鄉(xiāng)。
1995年,有一部羅伯特拍的好萊塢電影《廊橋遺夢》風靡了中國大地,廊橋在那時架在了我的心中,更多意義上則是對愛情、婚姻和責任的思考,以及對真情的扼腕。而電影中的廊橋形象一直不敢恭維,與我從小就在記憶深處刻下的中國式的“廊”相去甚遠。想像中的“廊”要不應該像外婆老家蘇州園林中漂亮的木構(gòu)廻廊,要不就像北京頤和園中壯麗的長畫廊。廊橋,一直是我腦海中一張模糊的圖畫,而真正讓我看見一座真實、立體的廊橋,是在浙江寧波的鄞江,那是一方創(chuàng)造了古水利奇跡――它山堰的地方。
一方地名,彰顯了一方水土,自古鄞江人就與山水打交道。美麗的鄞江繞著山梁而過,山岙里的鄞江人為了去山上討生活,在鄞江上建起了一座能遮風擋雨的廊橋。歲月匆匆,古廊橋開始消逝在人們的眼前,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寬敞的鋼筋水泥橋。鄞江變了,變得現(xiàn)代和喧囂,可鄞江人的心中一直有一種難以排解的情懷,那就是留在歲月深處的廊橋,那個被稱之為歷史的作品。它承載了祖輩們的智慧,不嘩眾取寵,能讓人安然踏實地從曲折的山路走向溫暖的家的廊橋。(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也許廊橋能碰觸到先祖?zhèn)兊难},再以許廊橋能給人帶來幸福的想像,勤勞的鄞江人開始自 掏腰包,進山伐木,找出祖先造橋的記錄,在鄞江上又建起了一座結(jié)結(jié)實實的有著石墩的木構(gòu)廊橋,讓每一根柱,每一道梁,每一個構(gòu)件都嵌上了祖先的智慧,并將兒孫們的敬畏和奮發(fā)傳達給先祖。
廊橋的一端有一條從古走到今的石板路,路旁,帶著滄桑的民居內(nèi)正播放著電視節(jié)目。一條肥碩的矮腳狗,好像很不歡迎我的光顧,與熱情的主人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主人招呼我走進了院子,在這座還是清代建筑的院落里,簡樸的石桌旁,主人的小孫女正在紙上畫著什么,走過去一看,只見好多張白紙上都畫著不同的廊橋,還有可愛的大頭娃娃。我笑了,問她:“寶寶,你畫的橋怎么不像門口的廊橋呀?”她用稚嫩的聲音答到:“寶寶畫的橋橋是要自己玩的?!蔽蚁霝樾?a target="_blank">女孩拍張照,她不好意思地跑進了屋里。說話間,主人的外婆回來了,老人的臉上滿是滿足的笑容,她告訴我們:“老阿哥把宮燈做好了,都掛上了廊橋,你們快去看,好漂亮的,跟我小時候看到的一模一樣?!?/p>
依稀,我仿佛看見了老太小時的模樣,撲在廊橋長長短短的攔桿上,看河水翻起的水花,或是跟小伙伴們在橋上躲著貓貓、追追打打,橋上的宮燈也在腳步聲中一顫一顫,窄窄的條凳上記下了她們快樂的身影……。
不知道魯班的故鄉(xiāng)是不是浙江?自古以來,浙江的山里怎么會有那么多的能工巧匠?他們把橋設計得像家一樣安穩(wěn),縱使是山雨欲來,狂風大作,甚至是山洪暴發(fā),浪濤飛卷,廊橋上仍然可以神閑氣定、坦坦蕩蕩。
夕陽西下的黃昏,我在廊橋臨欄而坐。前看,鋼筋水泥橋上車水馬龍,后望,青山依舊,草木皆芳。遠處,光溪故道上的古石橋,還在晚霞中聽著溪水和鄞江合流時的歌唱。廊橋就像一個生命的母體,與歷史如煙似霧地傾訴,與現(xiàn)代如詩如畫地依偎,那兩個美麗的方塊字再也不會留下孑然離去的背影,而是跳動起廊橋的脈膊,把它的文化強有力地傳向四方……
如今的廊橋,它架起的是鄞江人的一個念想,也架起了他們對美好的繼承和發(fā)揚。廊橋的生命力為何如此堅韌?就是因為它揉入了生活的質(zhì)樸、熱情和堅強。它鍛造了一種氣質(zhì),一種對民族文化的深愛和不舍的情結(jié),正是這種深愛和不舍的氣質(zhì),才讓隔著虛幻飄渺、千山萬水的古廊橋信步走來,走進了現(xiàn)代生活。讓我們能夠靜靜地坐在廊橋的條凳上,品味中國的廊橋遺事,解讀中國的建橋風格和歷史,讓廊橋建筑的靈感穿越古今,走向未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