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與佛
人若有自救之心,佛與菩薩無處不在。
有一年遇到水災(zāi)洪水泛濫,一個非常虔誠的佛教信徒爬到屋頂上避難,祈禱觀音菩薩趕快來救他。 過了一會,有個人架著一只獨木舟從那人附近經(jīng)過,要救他上船,那人卻說:“我不要你來救我,觀世音菩薩馬上就來救我了!”架獨木舟人只好走了。信徒還是在那里祈禱觀世音菩薩來救他。大水沒腰了,水面上又過來一艘載滿了人的大船,船上的人要那人趕快上船,那人還是搖頭:“這艘船太擠了。觀世音菩薩會來救我的。” 就在那人棲息的屋頂快要被水淹沒的時候,一位禪師架船路過救起了他。那人對禪師抱怨說:“我如此虔誠的禮佛,為什么觀世音菩薩不來救我?”禪師嘆息著說:“你真是冤枉了觀世音菩薩。菩薩幾次點化舟船來救你,你卻一次次的拒絕,看起來你是與佛無緣了。我也許不該救你,讓你到閻羅王那去報到好了。”俗人原來不知佛祖和觀世音菩薩隨時都在你的身邊。
那一日偶然路過香煙飄渺的護國般若寺,忍不住被寺內(nèi)人聲鼎沸的景象吸引。信步走入寺內(nèi),原來是一年一度的佛教皈依大法會。成群的信徒手拿紅色的皈依證在排隊等待寺內(nèi)的高僧蓋章確認。觀世音菩薩的大理石立像前,擺著幾排二尺見方的鑄鐵大香爐,一米多長的高香聳立青煙飄緲。大理石觀音像前的蒲團上不時的有或年輕、或年老、或男、或女的信徒們在香爐里供上一把香燭后,虔誠的行著三叩九拜禮,嘴中念念有詞的祈禱著。到得后院,看到大雄寶殿前鋪天蓋地的供奉著無數(shù)的鮮花,地上整齊的擺放著一排排的黃色蒲團。顯然是剛剛開過的皈依大法會留下的,鋪著黃色錦緞的一排長條桌還沒有撤去。手拿鮮艷的紅色皈依證的信徒們,虔誠的向迎面走來的高僧們作揖行禮。從這些信徒的臉上虔誠的神態(tài),平靜的眼神,感到佛的威儀在他們心中的至高無上的位置。有一位滿頭滿臉纏著繃帶面帶病容的壯漢,滿目悲切的跪在大雄寶殿前,長揖不起,身后還跟著一群捧著香燭、鮮花的親屬,看樣子是在贖罪還愿的信徒,在乞求佛祖施恩免災(zāi)。
人是世界上所有物種中唯一有思想的生物。佛教崇尚的積德行善,轉(zhuǎn)世輪回,為安慰人們脆弱的心靈、懲惡揚善起到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幾千年來留下歷經(jīng)戰(zhàn)火的深山道觀巍峨古剎,幾塑金身的佛像、推倒重建的觀音像,體現(xiàn)著世人對平安富貴的追求。老百姓所祈求的無非是和順平安、大吉大利這樣一些最平常、最普通的生活。每家每戶每逢春節(jié)門前貼著的對聯(lián)就是最典型的老百姓心聲與祈望。但是所有的期望也好,希望也好最后都是要靠人自己的努力來實現(xiàn)。佛只幫助人們實現(xiàn)那些依靠人類自己的力量達不到的愿望,至于實現(xiàn)與否就看你的前生今世是否多行仁義,不積罪惡,有多大的造化了。 人若有自助自省之心,菩薩是無處不在的。若是多行不義,罪惡滔天即使是皈依了佛門也是與佛無緣,白白的伴了青燈古佛,消業(yè)無望,悔罪之心伴你終身而不可自拔,心靈上永無安寧之日,各種經(jīng)文高頌?zāi)爵~敲破,歸天之日魂魄也是無緣圣地。
俗話說“佛法無邊”。就是說沒有佛做不到的事。佛可知過去未來之事,可以預(yù)知,當(dāng)然就可以改變。已經(jīng)過去的事,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就無法改變了,除非讓時間倒流,但這就不是神靈能夠做到的了,“數(shù)由天定”。所以佛還真不是萬能的,佛的上面還有天,就是自然。拜佛可以求財,可以求官,可以求名,可以求子,可以求運,可以求福,可以要求避禍,也可以要求免災(zāi),那都是求未來之事。難怪人們對前幾年春節(jié)演出的千手觀音那么歡迎,就是因為長了一千只手的觀音菩薩,可以幫助世界上萬萬千千的人們實現(xiàn)各自的愿望。也有句話說,“求佛不如求自己”,你所有的事都是你自己做出來的,佛和世界給你的只是機遇。
佛界有“報應(yīng)”之說。一次在路邊檢到一封包裹著貨幣的"佛信",宣講佛法,并說要將此信復(fù)制多少份轉(zhuǎn)送他人否則就會大難臨頭,遭到“報應(yīng)”。我想佛祖是大慈大悲佛法無邊的,不會用如此卑劣的手段來傳播佛法,那不顯得佛太無能了嗎?佛不會因人不傳佛信就降禍與人吧!這不是讓人都因未傳佛信或者沒有拜佛而鬧的惶惶不可終日嗎?這不就是魔了嗎?這樣的佛也太不仁義了!是不是也太小氣了。但愿世上少一點借佛傳惡,毀佛謗佛的假居士。人們敬佛是因為佛可以帶給人平安幸福,可以讓人遠離禍患,可以讓惡人少一些禍心,要是總在世間對無辜的百姓降下災(zāi)難,播下禍端,那就不是佛,應(yīng)該是魔!(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世界上那么多不信佛的外國人,都有各自國家信仰的不同的神靈,不會因為他們信了基督,信了天主,信了耶穌,就大禍臨頭了。是不是中國的佛也要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神靈劃分疆土,這里是佛的領(lǐng)地,那里是基督的領(lǐng)地,那里是天主的領(lǐng)地,那里又是耶穌的領(lǐng)地。各自的神靈保護各自疆土上的臣民信徒國安民富,各自的神靈又讓各自的臣民按照自家的教規(guī)來修身養(yǎng)性規(guī)范身心,接受各自領(lǐng)地信教人的懺悔或禱告或禮拜。
修行應(yīng)以修身為上,修心為本,吃素是為了修身,也是為了安心。心不安身不靜,談不上修心,當(dāng)然也談不上修行了。我不懂佛教,以心問心,自認為人其實都在修行,只不過是各有各的信仰,修行的形式也不一樣,有吃素的,有吃面包的,也有吃豆腐的。人即使不信仰神靈也會信仰一種觀念,一種思想,一種規(guī)則,一種主義,并以此為自己行動的準則,以此來獲得心靈的安詳,以此來獲得生活的力量。只不過是有些人不知道他們在信著這種教。因為有些教沒有教主,沒有可以膜拜的偶像,沒有安放泥塑金身的殿堂。比如像巴菲特那樣的投資教主,雖然有很多人頂禮膜拜卻沒有自己的拜金宮殿,沒有人給巴菲特塑一尊耀眼金身,立在靈山上布法講道而已。
世界上的佛在哪里呢?佛應(yīng)該就在每一個人的心里。一心向善的人心里都有一尊佛,這尊佛千奇百怪,無影無形,有時可見有時又看不見,有時慈悲為懷,有時又面目猙獰,那要看你是誰,你又做了什么事。佛時時都在處處都在,又摸不到抓不著。佛讓你去做對這個世界對他人對親人有利的事,佛讓你去唾棄惡人的禍患。惡人懼佛是因為佛在用無影刀絞著惡人的心,讓惡人的心在做壞事的時候不得安寧,這時侯惡人看到的佛就是面目猙獰的,因為佛對惡人發(fā)怒了。在你做了善事的時候佛又讓你的心獲得寧靜,并讓你獲得意外的回報,這時的佛就是笑面佛了,滿目慈祥就像鄰家奶奶。
人與佛的差距就是脫離不了俗體、俗事、俗心。俗體的存在使人要吃喝拉撒睡,要享用柴米油鹽醬醋茶,要嘗盡天下的苦辣酸甜,一天不吃飯就會餓的前腔貼后腔。人要正常的生活一天,就要為五斗米折腰,就要滿足飽腹暖體的基本需求。有了俗體的存在,人的貪婪之心就會時不時的以各種形式冒出來。俗事也讓人難以超凡脫俗。人間萬事“名利”二字。在日常生活中,只有你不辭辛苦,樂于奉獻,才能得到大家的贊譽。那些偷懶?;麡O怠工,貪戀女色,炫耀浮夸,沽名釣譽,投機取巧,巧言令色,投其所好,見到好處就橫刀立馬,當(dāng)仁不讓的人,得到的只是個“惡”名。 俗心就是嫉妒之心、仇恨之心、貪婪之心、誣陷之心、蔑視之心、炫耀之心......。所有的禍亂都來自于俗心。有那么一些好事之人每天窺視著他人的一切,一旦抓到一絲半件他人的隱私之事,就滿世界的極盡搖唇鼓舌之能事惟恐天下不亂,都是與佛理背道而馳的。
禪宗五祖弘忍想將大法衣缽傳給弟子繼承,他命弟子們每人各做一首偈子,然后從偈子中所體現(xiàn)的境界來判斷哪位弟子已經(jīng)見道,將衣缽傳給他成為六祖。最受大家推崇的上座弟子神秀,作了一首偈子說:“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贝蠹铱戳硕颊f神秀境界很高,五祖卻批評說:“作的不錯,但是尚未見道?!边@時在舂米房工作的惠能,半夜里也請人在墻上代寫了一首偈子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見了,認為惠能才是見到諸法空性,悟入佛道的人,因此將大法衣缽傳給惠能,成為禪宗的六祖大師。 神秀的境界已經(jīng)是老百姓能夠企及的精神境界的高峰了。他將人的自身比擬為菩提樹,婆娑挺立,潔凈豐姿,自立自強;心靈像明鏡一樣晶瑩明亮,一清如水,肝膽照人。每天三省吾身,打掃心靈,不讓齷齪的心靈,負面的情緒留下。這應(yīng)該是很高的道德修為了??墒桥c惠能的偈子一比較,就看出差距了。
惠能的境界,在于“無私無欲”,“無私無欲”就沒有可以污染的心靈?!氨緛頍o一物,何處惹塵?!?, 這就是佛的境界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2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