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姑姑

2015年元月13日深夜,我剛?cè)胨痪茫蝗皇謾C鈴聲響了,拿起一聽,是大表弟程留柱的報喪電話,我現(xiàn)年72歲的姑姑,終于沒能跨過羊年的門檻,在家溘然與世長辭了!
噩耗傳來,我并不覺得突然,原因是她復(fù)發(fā)腦溢血于半月前經(jīng)縣醫(yī)院搶救時,又診斷為腦動脈瘤,當機立斷腦顱開刀,出手術(shù)室后在重病監(jiān)護室一直輸氧,處于昏迷不醒狀態(tài),從2014年的12月31日,到今年的元月7日,氣管有痰呼吸困難,又開管吸痰,維持生命,醫(yī)生已覺無回天之力,通知家人準備后事,于8日攜氧氣瓶運回家中觀察,直至自然氣絕,命喪黃泉。
我是姑姑開刀的當日晚和二弟通話時得知她住院消息的。元旦放假后,我立即從鄭州和妻一同于2日下午回家,趕赴醫(yī)院看望她時,還正在昏迷不醒,醫(yī)生不讓進重癥監(jiān)護室看她,只好蹲在室外走廊間,和當時參與送醫(yī)院搶救的二弟及三表弟留占夫婦和后到的留柱說說話,聽他們談姑姑的發(fā)病原因及入院后的詳情,特別是留占拿出姑姑開顱后取出的一大塊腦蓋骨讓我們看了看,只感到毛骨悚然,怪嚇人的??磥磉@次姑姑的病情十分嚴重,兇多吉少,不像上次首發(fā)腦出血時,九死一生,總算幸運地闖過了鬼門關(guān)。原打算趁放假盡點孝心,參與醫(yī)院護理她幾天,盼望能有奇跡出現(xiàn),再親眼見見敬愛的姑姑,和她再說說話,可是兩位表弟執(zhí)意不肯,擔心我患高血壓不能熬夜,且有醫(yī)院每天24小時特護,用不著我們,自家每天只留一人聽后消息即可,在外省打工的另外兩位表弟正在返程路上,明日即到,人手多,勸我們離開,聽后通知。最后,留下一些錢讓他們在醫(yī)院花,并交代他們每天和我聯(lián)系一次,一旦出現(xiàn)轉(zhuǎn)機或噩耗,第一時間通知我趕回來,我懷著遺憾和惴惴不安的心情離開了。
14日,在奔喪的路上,我不由得陷入了辛酸的回憶之中,姑姑那往日的音容笑貌和平凡而坎坷一生的往事仿佛如昨,仍歷歷在目,......
姑姑的幼年時期日子過得很悲慘。
姑姑從來沒見過父親。啥原因呢?過去聽奶奶健在時常講,我老家原籍是安徽省臨泉縣宋集鎮(zhèn),在民國18年(1929年)時因生活所迫,一家6口人離鄉(xiāng)背井往西逃荒要飯100多里,最后落腳到河南省汝南縣東(今平輿縣轄區(qū))75里朱氏橋村,給當?shù)匾患业刂鳟數(shù)钁?。到了民?1年(1942年)大旱,加上肆虐的瘟疫蔓延,惡魔無情地奪走了我家太爺、太奶和爺爺3條人命。其中的爺爺年僅42歲,他死時奶奶正懷著姑姑才幾個月,俗稱“遺腹子”。姑姑出生后不久奶奶就氣瘋了,沒得到很好的照顧。不是命大,幾次都差一點兒病死或餓死掉。(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姑姑生活極度困難。從小就和15歲的大伯、9歲的父親及被吃人的舊社會逼得瘋瘋傻傻的奶奶4人相依為命,成年累月衣不遮體,食不飽腹,在饑寒交迫兵荒馬亂的艱難歲月中度日過活。不過,由于年長的伯父外出給人打工或躲壯丁,顧及不到家,幼年的姑姑很懂事,自立能力強,上不起學,可心靈巧,和父親一起,過早地學會幫助瘋奶奶干家務(wù)、做針線,拔草喂豬喂牛,料理莊稼。
姑姑的青壯年時期日子過得很艱難。
解放后雖然政治上翻了身,國家太平了,人身自由了,但是由于天災(zāi)人禍造成的“信陽事件”和三年自然災(zāi)害,我們這里正屬全國最重的重災(zāi)區(qū),大躍進中集體吃食堂,1959年餓蜉遍地,甚至出現(xiàn)過人吃人的現(xiàn)象。為了活命,年僅17歲的姑姑就過早地嫁給了10里外的雙廟大隊韓洼村的18歲的姑父程雙全,就因為當時他那里糧菜充足些,能吃上飽飯。憑心而論,姑父是個忠厚本分、耿直剛強、勤勞能干而不錯的莊稼漢子,自結(jié)婚到現(xiàn)在,他們一輩子夫妻恩愛,沒打過架,很少紅臉,同甘共苦,攜手金婚,白頭到老,堪稱楷模,令方圓十里八村的鄉(xiāng)親夸贊不已。只是由于孩子多、運氣差、生活苦、家貧窮而沒過上一天的好日子。
說姑姑孩子多,運氣差是因為姑姑共生育6個孩子,頭胎女孩得“四六風”僅活4天就夭折,二胎男孩得“七六風”僅活7天也夭折了,原因都是當時農(nóng)村缺醫(yī)少藥,條件差上不起醫(yī)院接生,孩子生病后來不及到偏遠的醫(yī)院及時治療。厄運連連降臨,所以姑姑姑父很傷心 ,聽人說要想今后再生育保孩子平安,必須立即抱養(yǎng)個孩子沖懷。這時恰巧鄰村張家剛生二胎男孩,母親突然去世,嗷嗷待哺,十分可憐,因家中還有個剛兩歲的男孩要養(yǎng),家境差,打算把這個新生兒送人,保他活命。于是,姑父就帶禮品托人說和,上門抱回,取名程留柱(寓意留住他的命養(yǎng)育成人)。說來也奇怪,自從留柱來到程家,確實扭轉(zhuǎn)了以往的生育厄運,從第二年起,每隔兩年,姑姑都給程家添丁,四個男孩的陸續(xù)降臨,的的確確讓他們高興了好幾年,可是,人民公社化是憑工分吃飯分錢的年代 ,人多勞力少,連年從集體分到的錢糧就少,盡管姑姑姑父起五更睡半夜地加倍勞動,一年到頭,才將勉強養(yǎng)活一家人的吃穿和供大孩子上學。一遇青黃不接時,吃糧總是我家等親屬每年都接濟他們才能度荒,等有了錢糧他們還非堅持償還,不然的話,下次有了困難再不去張嘴,寧愿和鄰居家借。一家人很少穿新衣,都是補丁摞補丁,小的拾大的衣服穿。住房更不用提,6口人20來年就擠在兩間破土坯房里。為了照顧她家人多沒地方睡,姑父長年當生產(chǎn)隊飼養(yǎng)員,連同留柱一起住飼養(yǎng)室。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著神州大地,也吹到了我們家鄉(xiāng)。到了1980年,農(nóng)村剛剛推行大包干生產(chǎn)責任制,姑姑家和社員們一樣才初嘗甜頭,還沒有緩過來勁兒,可是,文盲愚昧的姑姑姑父,受“多子多福兒女雙全”舊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很深,不顧違犯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報著僥幸心理,人到壯年硬是搶生個幺妹,實現(xiàn)了"兒女雙全"愿望,的確讓他們高興了一會兒。但等到接生婆剪斷女嬰臍帶時仔細一看,是個雙足內(nèi)側(cè)90度足指相對的重度畸形殘疾兒,注定長大后也是個“侏儒”,姑姑姑父一時傻眼了,厄運突然再次降臨,既傷心又六神無主,埋怨上天真會捉弄自己。有好心的鄰居得知此事后出主意,建議把女嬰遺棄或送人養(yǎng),這樣對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家今后日子會好過些。是自養(yǎng)、他養(yǎng)還是遺棄?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再三權(quán)衡,最后姑姑作出了自養(yǎng)的大膽決定:不怕超生罰款,不怕外人歧視,不怕再多吃些苦受些累,一定要撫育她長大成人,嫁不出去,哪怕養(yǎng)活她一輩子,因為畢竟是姑姑十月懷胎,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塊肉啊,何況又是他們朝思暮想的幺妞呢!同時,姑姑姑父還嚴厲地教育四個哥哥,以后誰都不準歧視欺負她、誰都必須喜歡疼愛幫助她,盡最大努力給她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壞境。為了表示對她的寵愛,姑姑特意給她起乳名叫“美玲”(寓意既美麗又聰明伶俐)。事實證明,這位幺妹主要在姑姑無私的母愛和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健康成長,雖讀書不多,但人自強不息,腦子靈,心靈美,身高1米4左右,卻贏得了鄰村一位家境貧寒而長相挺帥身高體壯四肢健全小伙的青睞,現(xiàn)已結(jié)婚生育,兒女雙全,常年在外打工。在姑姑安葬那天,這位小表妹幾次都哭得死去活來,平時是個很孝順的女兒,這是后話。
屋漏偏遇連陰雨。自從殘疾女兒美玲降生不久,姑姑真是禍不單行,作為5個孩子的家庭主婦,由于長年累月超負荷地里家里的辛勤勞動,積勞成疾,非常不幸地又脊梁背上生瘡(俗稱長“搭背”),自己看不著,摸不著,平日貼膏藥或摸藥全靠家人幫忙,只能從鏡面反射可以自窺。此病非常痛苦,睡覺只能側(cè)身,不能平躺。不干活還好些,一干活累著了,就鉆心地疼。莊稼人咋能不干活呢?尤其是姑姑是個十分吃苦耐勞要強堅韌的人,有病能歇得起看得起嗎?由于家境貧寒,姑姑不舍得花錢吃藥,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去醫(yī)院看病。直到有錢了才在姑父的多次催促下,偶爾到駐馬店地區(qū)醫(yī)院皮膚科去治療,沒錢時就忍著,實在不行就借錢找農(nóng)村老中醫(yī)治,用土膏藥拔拔毒氣。因治療不及時,此病時輕時重,時好時壞,久拖不瘉,前前后后持續(xù)近20年才算好徹底,這漫長的歲月,可想而知,姑姑需要忍受多么巨大的痛苦,令常人很難以理解啊!
古話說,“子多母受苦”。 盼星星,盼月亮,到了1990年以后,盼望著的4個兒子漸漸長大了,有壯勞力頂替干莊稼活吃穿不愁了,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了,姑姑姑父總算可以不下地干重活了。可是,男大當婚,更愁的事情又逼迫在眼前了。由于老大老二都20多歲到了成家的黃金年齡段了,也先后有人給介紹對象,女方的條件是要幾千元的彩禮和三間新婚房。常言道:“仨錢難倒英雄漢”,這事兒可難壞了姑姑和姑父。經(jīng)過東湊西借,彩禮錢解決了,新婚房傾其所能只能2年內(nèi)蓋一棟,那一棟無論如何也蓋不起,沒有新房兩個兒子都結(jié)不成婚。眼看老大都26歲、老二都24歲了,在當?shù)剞r(nóng)村還不結(jié)婚就成為大齡青年,人家會看不起,尤其是訂婚后的女方要悔婚,堅強半輩子的姑姑再也堅持不住,難為得和姑父抱頭傷心地痛哭一大場。懂事的老大為了成全弟弟,外出到近百里外的駐馬店郊區(qū)磚窯場常年打工不回,寄錢回家?guī)投苌w房娶親。而自己也憑著人品好、踏實能干贏得了當?shù)匾晃晦r(nóng)村姑娘的芳心,自愿倒插門當上門女婿,解決了另一棟新房問題。后來,兩對新人同時結(jié)婚,被十里八村傳為佳話,姑姑這時臉上才第一次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姑姑的老年生活雖大有好轉(zhuǎn)但過得仍不如意。
進入21世紀,改革開放已30多年,祖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步,姑姑家同樣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四個兒子三個長年在外打工,只留老三在家種地,家家都住上了兩層小樓,吃穿用行樣樣有,今非昔比,個個都過上了比較幸福的生活。只不過姑姑姑父和他們都分開單過,住兩間低矮的偏房,輪流幫在外地長年打工的兒媳分別帶3個以上的孩子,農(nóng)忙時種地,和留守孫子輩相依為命,給他們做吃管穿,監(jiān)督學習和生活,日常很累,負擔及責任仍不輕。為了讓孩子們家家都過幸福,姑姑就像一只蠟燭,永遠照亮別人,敖干自己。姑姑一生奔波操勞,不過,為了兒孫,心里雖苦猶甜。
剛邁入老年門檻那幾年時,身體尚好一些,為了減輕孩子們的負擔,姑姑和姑父堅持種地,自食其力。可是到了2006年冬,“搭背”剛好,又突發(fā)腦梗塞,經(jīng)縣醫(yī)院及時搶救治療,出院后落下了偏癱后遺癥,受盡了磨難,經(jīng)過8年的吃藥治療鍛煉康復(fù),眼看最近基本恢復(fù)正常,還能照料孫子及患病后不能自理的姑父,不想更大的災(zāi)難正等待著她,而且這次真的要了她的命!嗚呼,我一輩子都命苦的姑姑啊,臨終侄兒也不曾和您再見一面再說一句話,就這樣陰陽兩相隔呀!姑姑是累死的呀,您就永遠地安歇吧!回想到此,我悲痛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珍珠,止不住一串串地往下流......
在奶奶眼里,姑姑是一位從小就懂事早熟、自強自立,長大后更能吃苦耐勞、孝順賢惠的好閨女、好樣的。俗話說:“閨女是娘貼心的小棉襖”。奶奶在世時,出閨后一年三大節(jié)(端午、中秋、春節(jié))姑姑親自步行10里地攜禮必看,家里再困難也要逢節(jié)必買,見面后娘兒倆總有說不完的話,對老娘總是牽腸掛肚,做衣做鞋,噓寒問暖,無微不至。有了大病更是抽空床前腳后侍候。常言道:“床前百日無孝子”。特別是奶奶臨終前臥床100多天,天天大喊大叫,姑姑參與護理,幾乎不離身的悉心照顧不煩,令我們晚輩感動不已!
在丈夫眼里,姑姑是一位很勤勞能干、堅韌不拔、勤儉持家、無私奉獻的好妻子、賢內(nèi)助。不管生活再苦再累再磨難,她總像一頭永不歇套深耕沃土的老牛,負重前行,家里一把手,相夫教子,地里手一把,拉斷套累斷筋。為了一家人能活命和過上幸福生活,她吃的是草,吐的是奶,生兒育女,默默無聞,嘔心瀝血一輩子,夫妻恩愛一輩子。
在孩子們眼里,姑姑是一位很慈祥和善、嚴而有度、率先垂范、尊老愛幼的好母親、好朋友。盡管她不識字,但脾氣好,教子有方,不信奉“棍棒出孝子”的古訓(xùn),而是以德教人,以理服人。待養(yǎng)子視如己出,疼愛有加;待殘疾女兒體貼入微,十分溺愛;待所有孩子普施母愛,言傳身教,品行端,家風正,時刻溫暖每個孩子的心。所以,才有5個兒女的健康成長,成家立業(yè)。
在親鄰好友眼里,姑姑是一位樸實厚道、通情達理、和睦友善、樂于助人的好親友、好鄰居。姑姑一輩子人老實,話不多,敏于行,沒和鄰里妯娌及媳婦們紅過臉,鬧過糾紛,平時總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與人為善,不爭強好勝。親朋之間來往,總是以誠相待、以情感人,以愛示人,知恩圖報,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共事共心,讓人覺得交往厚道,可親可敬可交。
姑姑是個再普通不過的老農(nóng)民,雖然一生很平凡,沒有像戰(zhàn)爭年代英雄劉胡蘭那樣的偉大壯舉,犧牲后有當年偉人毛澤東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號召全國人民向她學習;也沒有像和平時期勞動模范呂玉蘭那樣聞名全國,逝世后有當代總書記為她撰寫紀念文章,緬懷優(yōu)秀女賢,贏得殊榮。但是,今天,在我心目中,姑姑是偉大的,她身上的傳統(tǒng)美德同樣值得追思、值得緬懷、值得弘揚,蓋棺定論正如偉人毛澤東所云:姑姑同樣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敬愛的姑姑,安息吧!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3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