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戀秋白
文 王藝
有幸拜讀王彬彬的的《并未遠(yuǎn)去的背影》,本書回憶了民國時期那些偉大的政治人物,他們的經(jīng)歷,他們的感情,以及他們的命運(yùn)。
在這里,我結(jié)識了不一樣的瞿秋白,他的政治之路,文學(xué)之路,“瞿秋白的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不得不死”,“兩個瞿秋白與一部《子夜》”,瞿楊結(jié)合。
政治之路的瘋狂。每一位有志青年都不會坐以待斃,為主張工人起義,秋白先生可謂嘔心瀝血,在積極參加黨內(nèi)工作的同時,也在上大擔(dān)任著社會學(xué)系主任一職,積極地推出自己的主張。都說千里馬遇不到伯樂,便只會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瞿秋白也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伯樂,張?zhí)?,可以這么說,張?zhí)鬃岞那锇渍业搅巳松姆较?,也給予了他表現(xiàn)的舞臺,經(jīng)張?zhí)捉榻B,他才加入俄共,加入中共,從此將自己的命運(yùn)和中共連在了一起。不幸的是,在瞿秋白選擇了看似光明的人生路時,他卻不知自己已經(jīng)踏入了深淵中,卷入中共這個混濁的世界。在人生的輝煌時期,他寫下了許多小冊子,像小草一般堅強(qiáng)地活著,在打壓下迅速成長著。被派往蘇聯(lián),他一邊與病魔作斗爭,一邊工作。讀到這些字眼,我在想,如果當(dāng)初他沒有遇到張?zhí)?,沒有卷入這場政治斗爭中,他的結(jié)局會不會被改寫?但在那個特定的年代中,想瞿秋白這樣的人,又怎么甘心一生平庸的活著?沒有張?zhí)?,也許還有其他人,他的一生的經(jīng)歷像是必然的,如果沒有這樣的瞿秋白,也許他的名字,今天也不為人所知。我記得巖巖大叔說過這樣的話,說“只要有三個女生的地方都會上演一場甄嬛傳,只要看著別人比自己好,自己就受不了?!被蛟S是瞿秋白年輕氣盛,鋒芒太露,以至于招來旁人的嫉妒,博古,王明就是這樣的人,想盡千方百計讓瞿秋白過不好。在莫斯科時,就對瞿秋白進(jìn)行“殘酷斗爭,無情打擊”??删退闶敲鎸@樣的壓迫,似乎瞿秋白也沒有進(jìn)行反抗,或許是沒有這個力量,又或許是想得過且過,有雄心抱負(fù)的人,卻選擇了逆來順受,如果當(dāng)時他奮起反擊,結(jié)局是不是會不一樣了?最讓人心痛的,便是他被中共拋棄,“長征”開始,瞿秋白想走,卻不得不留,因?yàn)樽约汉翢o選擇,王明等人的特意安排也好,還是旁人的無力幫助,結(jié)果都是他被留下,面對國民黨等人的“邀請”,他拒絕了,我想,他一生都忠于共黨,卻落得如此下場,為什么不倒戈,也許,國民黨也好,共產(chǎn)黨也罷,他只不過是一顆棋子,一顆“棄子”,即使跟了國民黨,也仍然逃不過死亡的命運(yùn)。最讓我崇拜的是他的精神,愚忠也好,他終究是堅持了自己選擇的路。
文學(xué)之路的留戀。瞿秋白先生若是在古代,也算得上那個是才子了。在臨死之前,他寫下了《多余的話》,開篇便是這樣,“話既然是多余的,又何必說呢?已經(jīng)是走到生命的盡期,余剩的日子,不但不能按照年份來算了,就是有話,也可說可不說的了?!比嗽趯⒔劳龅臅r候,看到的世界也許是不一樣的,面對死亡,他顯得平靜,可內(nèi)心是怎樣的,旁人又怎么知道?既然生命所剩無幾,都認(rèn)為自己所說的話是多余的了,為什么還要寫?不但寫了,寫的如此精妙?!耙?yàn)椤皻v史的誤會”,我十五年來勉強(qiáng)做著政治工作?!痹谖铱磥恚@是自嘲,打當(dāng)初他投入政治工作的時候,與其他的黨內(nèi)分子相比,他算是盡心盡力了,知道自己的身體有病,卻堅持工作,這句話與他所做的自相矛盾。以前全心全意做著的工作,現(xiàn)在用“勉強(qiáng)”二字概況,這其中是心酸,畢生的努力換來這樣的結(jié)局,也許,他覺悟了,那一直做著的美夢也是時候醒了。在獄中的日子,他回憶了自己的生平,離開家求學(xué),無意中接觸俄文,卻走上了政治之路,為工作廢寢忘食,樂以忘憂,一步一步地接近自己的夢想。最后,他以一種審視的態(tài)度探究了“文人”,說文人是高等游民,也許后世將不會再出現(xiàn)這樣的人。他說了這樣一句,“不幸,我自己不能夠否認(rèn)自己正是“文人”之中的一種?!钡拇_,在我看來,瞿秋白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政治上,雖然很有文學(xué)天賦,但他并沒有將重心放在這方面,搞政治沒有搞好,搞文學(xué)也沒有搞好,在人生將要結(jié)束的時候,才回憶自己的文學(xué)生涯。他的另一部作品,《子夜》,寫于自己的政治低潮時期,像作者所說的那樣,也許是政治上的失意,他想從文學(xué)方面得到些慰藉,在我看來,卻不盡這樣,中國歷史上也有許多文人騷客,仕途不順時,便轉(zhuǎn)向文學(xué),但他們的作品中仍隱約透露出自己的政治主張,瞿秋白也不例外,在《子夜》中仍然能感受到他的政治主張。在他留戀的文學(xué)作品中,有一部便是矛盾的《動搖》,為什么?他知道自己的命運(yùn),也明白自己政治之路已經(jīng)走到了終結(jié),最該牽掛的,除了家人,便只剩下文學(xué)了,在一個文人的眼中,該欣賞的不是那些摻雜了政治理念的作品,又或許,這僅僅是文人之間心靈的共鳴。
婚姻之路的美滿。也感嘆瞿秋白先生的一生,書生意氣為革命,用忠貞寫盡一生繁華,卻不幸成為兩黨斗爭的犧牲品,幸得上天眷戀,讓他和楊之華度過了美好的時光,秋白之華,秋之白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就是靈魂的共鳴,也是他相守一生的伴侶。談到楊之華,上大之花,與瞿秋白的愛情也成了一段佳話。最吸引女人的,除了一個男人的外貌,還有這個男人的內(nèi)心修養(yǎng)。瞿秋白文弱書生的形象自然得到許多女人的欣賞,他的第二任夫人楊之華便是被他的氣質(zhì)所吸引,也是這個女人,在他政治之路陷入低谷時,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給了他最大的支持。在作者看來,正因?yàn)闂钪A是他精神上的最大支持,才想盡辦法讓他倆分開,以便從精神上打垮他,這個不無道理。然而,我認(rèn)為,瞿秋白之所以接受楊之華,除了愛情之外,還有她的“才華”,作為一名新時代女性,她接受較優(yōu)秀的教育,還是一名積極崇拜黨的女性,對瞿秋白來說,那個時期正是他政治輝煌時期,他需要這樣一個人,不僅能陪在他左右,還能在事業(yè)上給予他支持和幫助,這僅是個人觀點(diǎn)。總之,瞿楊結(jié)合也算是一段佳話,除去其他原因,單就他們之間的矢志不渝的愛情也讓后人羨慕。生命中有這樣一個人愛著自己,此生足矣,如此美嬌妻,夫復(fù)何求?(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回憶秋白,你坎坷而輝煌的一生,似乎你的結(jié)局早就被寫好了,遇見伯樂,也遇見地獄的魔鬼,踏入政治舞臺,如耀眼明珠,也折煞了他們的眼,你一生信仰的共產(chǎn)黨,卻無情地把你拋棄,國名黨向你遞出的橄欖枝,你卻堅決地拒絕。敬愛你的,因你而死,你愛的,希望你死,卷入政治漩渦的你,可曾后悔過?那《多余的話》,是控訴,還是掙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