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難之間
活了70多年,高血壓竟伴我50年。
原說,高血壓隨時可以致命。戰(zhàn)戰(zhàn)驚驚幾十年 ,竟一點無礙。我照樣活著,而且看著一個個高血壓的長壽者。如我嬸子就是,患高血壓從四十到九十,依然活著,而且至今耳聰目明。
降壓藥吃著,是遵醫(yī)生所囑,防腦出血??墒橇硪环N聲音也常響徹耳旁:強制降壓乃是與心腦腎作對,因為血壓是由大腦調節(jié)的,升壓是身體各部的需要,強制降壓心腦腎得不到需要的營養(yǎng),必然受損。
降壓,腦梗等著我;不降壓,腦出血等著我。兩難之間,何去何從?
這樣兩難之事,我遇見過多次。
上世紀三年困難時期,雜糧多而細糧少。那時,報刊上連篇累牘地刊登專家的文章,大講吃粗糧的好處,說粗糧營養(yǎng)豐富,強于細糧??赏瑫r某些部門又發(fā)文給領導干部、知識分子特供富強粉,說是為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究竟吃粗糧好,還是吃細糧好?只有你自己猜去了。(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最近幾年,國內興起一陣并校熱。為提高教育質量,不少解放以來為方便群眾設在村里的小學、鄉(xiāng)鎮(zhèn)的中學被撤銷,并入較集中的所謂重點學校??墒沁@樣一來,一些較偏遠的村莊出現(xiàn)了上學難,于是一些被撤銷的學校又不得不恢復。為提高質量,要集中;為方便群眾,要分散。兩難之間,莫衷一是。
又譬如肥胖,長期以來人們總是說“有錢難買老來瘦”,自然是瘦一些好,可最近又說是“稍胖的人長壽”,甚至還有人說希特勒的猶太集中營幾萬人,最后能活下來的少數(shù)人都是胖子;又譬如吃肉,一種說法是常吃素者長壽,又一種說法是動物肉不可不吃,不然會形成便秘和老年癡呆,人類的智力是從開始吃肉時才加速進化的,毛主席不是經常要吃紅燒肉補補腦子嗎!等等。
這樣的兩難之事,還可以舉出更多。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說起來各有各的道理,可是做起來該何所適從呢?
現(xiàn)在再回到高血壓。因不注意降壓,得腦出血者年年都有;可是長期患高血壓而不自知,活到高壽者也有之。盡管這樣,我還是不愿像《西游記》中豬八戒為做乘龍快婿撞天婚那樣,拿自己的生命賭一把。于是,我一直在尋求各種方法努力把血壓降下來。到藥店一看,降壓的藥品竟有上百種,看看說明書,也是各說各有理。病急亂投醫(yī),今天吃甲,明天吃乙,僅這幾年就吃遍了數(shù)十種之多。這些藥的效果各不相同,加之有時工作一忙竟將吃藥忘諸腦后,血壓也就隨之高高低低,降降升升。幾十年就這樣走過來了,目前身體狀況尚可。是降之力,還是升之功,我自己也說不清了。
但仔細一想,這“高高低低,降降升升”之中,恐怕就隱含著一種哲理。高高升升,只要不是持久的高升,以至超過血管的承受能力,就不至于腦出血,也可給心腦腎提供必要的營養(yǎng);低低降降,只要不是持久的低降,以至于讓心腦腎長期挨餓,也就不會患腦梗和老年癡呆。如果讓血壓長期穩(wěn)定在一個區(qū)間內,自然有它的好處,可是一旦由于各種原因血壓突然升高,血管就可能因缺乏鍛煉而破裂,反而更易患腦出血。當然,還有一種“釜底抽薪”的辦法,就是降血脂、軟化血管,可那是漫長而艱難的路,一時半會兒是很難奏效的。
這樣,高低升降就成了我解決兩難問題的一個法寶了。高和升,不可超過血管承受的極限;低與降,不可讓心腦腎長期受損。兼顧兩頭,不偏執(zhí)一端,這就是藝術。由此及彼,其他所謂兩難也就迎刃而解了。粗糧細糧各有所長,那就粗粗細細,搭配著吃;學校的集中與分散,那就能集中的集中,該分散的分散;人可以胖一點,但不要過胖;葷素各吃一些,不要過于偏執(zhí)。這些道理也許人人懂得,但往往因受某種權威人士的誤導和個人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偏見的影響,沒有科學的對待而已。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實際情況千差萬別,此重彼輕,或此輕彼重,當酌情處理,不可絕對化。處理的好與壞,這就看各人的智慧和才能了。
(2015.4.6)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44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