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殘片(散文)
一
帝都,一個朝代王者風范的恢弘氣度,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歷史印記。這個王朝的都城,演繹了多少塵煙往事。就我所知道的一點歷史知識,總覺得有兩個城市可以稱得上都城,彰顯著帝王氣象。它們就是天各一方,一南一北的南京和北京。這兩個帶“京”字的都城曾經(jīng)上演了多少千古興亡事。
北京,自然是在北方。天氣寒冷,風沙不斷。但是這樣的天氣卻造就了千古帝王氣象,金戈鐵馬,縱橫千里。在這個古老的城市中留下了多少標榜史冊的錚錚鐵骨,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著王朝長盛不衰。南京,固然是在南方,長江以南。江南的草長鶯飛,江南的儂情軟語,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江南的美女如云,這些毫無疑問讓南京成為歌舞升平的金陵,成為詩意盎然的柔弱文人揮毫潑墨的地方。在這座石頭城里曾經(jīng)上演了多少離愁別緒,經(jīng)歷了多少亡國之痛。然而,歷史就是這么驚人的相似,一遍又一遍地重演,無情地舔舐著心靈的傷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蓖鰢舨唤^,必然使南京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如果說中國的行政版圖是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雞,那么北京這座聞名遐邇的古城就是它的咽喉。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可小覷。它西達內(nèi)蒙西藏,北達東北三省,東臨大海,南通福建沿海。它以中央樞紐的地位通江達海,輻射全國。然而南京,總想憑借長江天險,安居享樂,醉生夢死。其實,長江從來就無法阻擋一個王朝滅亡的腳步。江南的繁華富庶,詩酒美人也一起隨著王朝的覆滅煙消云散,終歸塵土。只給我們留下歷史的煙塵和無限的感慨。
或許,明成祖朱棣也看出了其中的奧秘。他靠武力奪取了他的侄子,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的皇位。他為了鞏固大明政權,決定遷都北京。由此奠定了明朝近三百年的基業(yè)。他開創(chuàng)了一個輝煌的時代,史稱“永樂大帝”??梢哉f,有明一代,能夠統(tǒng)治中國那么長時間,能夠成就千秋帝業(yè),應該說與這次遷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到了清代,雖然是滿人的天下,但是它有別于元代。元代定都北京,成為短命的王朝,根本原因不在都城。元代的滅亡主要是大肆的侵略擴張和種族歧視,更重要的是沒有利用儒家的思想任用漢族知識分子統(tǒng)治天下。恰恰相反,滿人奪取天下以后依然定都北京,基本上沿襲了明朝的制度。清朝依然實行科舉取仕,大量任用漢人為官。同時,以北京為中心,大力促進民族融合,使國家長治久安。
國民政府曾經(jīng)以南京作為都城,自以為虎踞龍盤,穩(wěn)如泰山,但是它的統(tǒng)治僅僅維持了二十幾年。然而就是在這短短的二十幾年統(tǒng)治中,它也沒有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統(tǒng)一。軍閥混戰(zhàn),外敵入侵,民不聊生。它企圖依靠長江天險,隔江而治,但是它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橫跨長江,直搗黃龍。最終長江天險也保不住國民政府的千秋大夢。(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俱往矣,歷史的塵埃落定。圓夢中國,還看今朝!
二
女人,男人的另一半。這個世界就是由男人和女人撐起的天空。女人是半邊天,離開了女人世界將變得殘缺不全,人類也將無法延續(xù)。然而,在中國歷史上,女人的地位是不高的,她成了男權社會的附庸。
在中國所有的封建王朝中,女人執(zhí)掌朝政似乎并不多。在政治權利的角逐中,男人永遠是主角。然而有那么幾回,女人登上了權利的巔峰。這種情況一般是在皇帝比較軟弱不善于治理國家或者皇帝年幼無知不具備理政的能力,這時就會有那么一個強勢的女人出現(xiàn)。她會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一點兒也不遜于男人。在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女性掌權者是呂后、武則天和慈禧太后。其中,我最敬佩的是武則天。在少數(shù)幾個執(zhí)掌朝政的女性中,她是唯一一個稱帝的女人。這在儒家思想統(tǒng)治下的封建時代是難以想象的。雖然歷史中的武則天任用酷吏,手段毒辣,但是只有這樣她才能沖破所有的阻力,登上皇帝的寶座。
武則天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善于用人。在她的治理下,國家出現(xiàn)了繁榮景象,國力強盛。但是儒家的思想依然深深地影響著這位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她死后,與唐高宗李治合葬,并立無字碑,千秋功過,讓后人評說。武則天的勇敢、才智、政績和晚年的頓悟,都讓后人敬佩。
歷史上還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xiàn)象。幾乎在每一個亡國之君的身邊都有一個絕色美女。比如說,商紂王與妲己,就有“酒池肉林”的奢靡;周幽王與褒姒,其中就有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的典故;陳叔寶與張麗華,唐玄宗與楊貴妃,等等。似乎,每個朝代的覆滅都是女人惹的禍。是這些絕代佳人迷惑了國君,使他們不理朝政,才使王朝滅亡的,真是紅顏禍水??!這讓我感到非常憤怒,為這些弱女子鳴不平。
明明是那些昏庸的帝王不理朝政,禍國殃民,致使王朝覆滅。儒家的這些所謂的正人君子,這些衣冠楚楚的史官極盡擁君?;手苁?。他們千方百計地為帝王開脫,而把亡國的罪責全部推到了女人身上。試想,在封建王朝,一個弱女子能夠左右一個王朝的命運嗎?帝王自己昏庸無道,難道能怪罪一個女人?什么玩意啊,這些道貌岸然的大老爺們真是恬不知恥!
在這里我還要提一下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唐玄宗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使大唐王朝達到了興盛的巔峰。但是帝王也有七情六欲,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對此有生動感人的描述。然而,他們的愛情最終以悲劇結束。朝廷上下把“安史之亂”的罪責推到了傾國傾城的楊玉環(huán)身上,并在馬嵬坡逼著李隆基賜死了楊玉環(huán)。一代佳人就這樣香消玉損了。她的死真的可以挽救唐王朝走向滅亡嗎?這是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的愛情悲劇,也是歷史強加在女人身上的悲劇。
中國歷史上,還有許多為了所謂的國家利益,不惜犧牲女人的婚姻幸福。比較有名的是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和昭君出塞。這兩次“和親”使國家富強安定,百姓安居樂業(yè)。文成公主和王昭君都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這種“和親”的背后卻是封建王朝利用婚姻關系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女人沒有自主選擇婚姻幸福的權利和自由。他們迫使女人犧牲自己的婚姻幸福,遠嫁他鄉(xiāng),一生孤苦伶仃。
如今,女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女人必須有自己的事業(yè),不依附男人,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女人首先要為自己活著,做自己的主人,然后才談得上為家庭和孩子忙碌奔波。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女人自己不要有男尊女卑和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女人的另一半是男人,男人和女人共同撐起歷史的天空。
三
生于帝王之家,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享受著數(shù)不盡的榮華富貴。這樣的人應該是天之驕子,萬人羨慕的。但是他們卻無法享有普通百姓的閑適與平靜。他們時時處在權利的風口浪尖,隨時都會有生命的危險。
在帝王的眾多子嗣中,嫡長子是最引人注目的。在中國古代,帝王的接班有嫡長子繼承制。一般情況下,帝王都會立自己的長子為太子。于是朝野上下都會對東宮太子刮目相看。因為太子是皇位的法定繼承人,所以王公大臣都會使出渾身解數(shù)巴結奉承太子,站在他的一邊。這樣太子必然就會和諸王子產(chǎn)生矛盾。他們會一起把矛頭指向太子,明爭暗斗,爭權奪利。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太子和帝王之間的關系。作為太子,既是帝王的長子,又是皇位的繼承人。那么他必須表現(xiàn)出非凡地政治才能,培養(yǎng)一批得力的助手,以便為自己將來執(zhí)掌朝政做好準備。然而這個度是不好把握的。因為帝王最擔心的是皇權受到威脅,大權旁落,所以即便是自己的兒子,他也不允許太子爭權奪利,結黨營私。于是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眾多悲劇。這樣的悲劇是有悖人倫,慘不忍睹。大清王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就幽禁了太子褚英并兩年后他親自下令處死了太子。
當然這樣的例子歷史上還有許多。同樣下場的還有很多忠臣良將,能夠激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沒有幾個。同樣的歷史悲劇在每個朝代反復上演。西漢初年劉邦當了皇帝以后,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便對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進行了屠殺。似乎只有張良識時務,看透了劉邦的心思,辭官歸隱,保全了性命。
這樣誅殺開國功臣的事件在明初也上演了。朱元璋奪得了天下以后,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加強了中央集權。有許多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開國功臣被殘忍誅殺。大明開國元勛,官封誠意伯的劉基看到了情況不妙,連忙辭官歸隱田園。結果朱元璋還是對他不放心,最后賜給他一杯毒酒,把他毒死了。
開國的功臣良將是如此,那么在封建王朝中達官顯貴的命運又如何呢?宋代的抗金名將岳飛可謂精忠報國,一心想收復河山,迎接二帝回京。然而,他沒有想到如果你迎接他們回京,現(xiàn)在的皇帝還能坐得穩(wěn)嗎?岳飛手握重兵,自然會讓皇帝夜不能寐。宋代的江山就是功高蓋主,黃袍加身搶來的?;实郛斎粚υ里w及其他的岳家軍不放心了。于是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殺害了。
歷史是后人寫的。由于忠君的思想,人們不可能指責帝王殺害忠良,只有將殺害忠良罪名推到奸臣身上。其實,無論秦檜、蔡京這樣的文官怎樣進讒言,只要皇帝不殺岳飛,他們是奈何不了岳飛的。殘害忠良的其實就是皇帝本人。當然也有比較精明的人,他可以化險為夷,逃過劫難。比如同樣是抗金名將的韓世忠,在岳飛等人被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以后,他卻安然無恙。這樣的例子歷史上還有,比如那個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在平定了叛亂之后,他主動交出兵權,并且廣置田產(chǎn),在京都郊外大興土木,為子孫后代建造豪宅?;实鄄坏还肿锼炊苁琴澷p,對他徹底放心了。像郭子儀這樣的有功之臣,手握重兵,能夠主動放棄權利,搞一點物質享受,也并不為過。這樣皇帝的江山就坐得更加穩(wěn)當,不必提心吊膽,害怕別人謀反了。
自古興亡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是非成敗轉頭空,說不清,也道不明。能夠站在歷史的潮頭獨善其身,恐怕是唯一的明智之舉。
四
詩言志。詩是所有文學中最高雅的。寫詩可以直抒胸臆,代表著作者的文化修養(yǎng)和社會地位。詩歌歷來受到君臣和文人士大夫的重視,而傳奇小說則不在雅正的文學范疇之內(nèi)。古代的文人士大夫都是只寫詩和散文,卻從不寫小說。
古代的著名詩人和散文家有很多都是君王和大臣。他們有極高的文學修養(yǎng),往往又能結合自己的政治理想,寫出氣勢恢宏,響徹海內(nèi)的詩文。南唐后主李煜沒有出色的政治才能,他當然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的詞在中國文學史卻留下了光彩奪目的一筆。那種國仇家恨,纏綿婉約的情感浸透字里行間?!盁o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彼蚴廊藘A訴著無法言說的愁緒,然而這種愁緒卻始終無法排解。身為階下囚的皇帝李煜也只能仰天長嘆,發(fā)出千古絕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睙o獨有偶,宋徽宗也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在位期間也沒有什么作為,但是他的瘦金體書法卻獨步天下,無人能比,表現(xiàn)出他極高的藝術修養(yǎng)和藝術才能。
白居易和蘇軾是我很喜歡古代詩人。當然,他們也是官員,而且級別很高。他們都曾在杭州做過官,而且都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典范。至今,在杭州西湖還留下了他們治理西湖的白堤和蘇堤,以及他們?yōu)楹贾菸骱懴碌闹娫~。他們的詩名掩蓋了他們的政績,而在他們遭到貶謫中所寫下的詩文更讓他們盛名不朽。我常想,如果他們沒有遭遇政治上的挫折,他們或許根本就寫不出那些千古佳作。這恐怕就是所謂的“時事不興詩人興”吧。
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一定有他的偉大之處。毛澤東主席的詩詞和書法堪稱一絕,無人能比。他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一位詩人和書法家。他的詩詞和書法同樣表現(xiàn)出他偉大的胸襟和氣魄。文學藝術只是他偉大精神所傳達出來的一種形式。我想如果毛主席不是中國革命的領導人,他就不可能寫出“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边@樣氣勢恢宏的豪放詞來。
文學從來都離不開政治,當然也離不開文化,更離不開文化人。文學作品的素材可以在民間,但是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造一定是那些上層社會的君臣和士大夫。文學和其它一切藝術一樣,都是在衣食無憂的閑適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尋常百姓目不識丁,連飯都吃不飽,他哪來的力氣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
五
一個王朝的興衰其實并不能簡單地歸咎于某一個統(tǒng)治者。這當中有歷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人是不能以個人的力量和意志來改變歷史潮流的。歷史如滾滾波濤,大浪淘沙,一去不返。后人只能在歷史的汪洋彼岸尋覓一點殘存的碎片,卻滿心歡喜地以為那就歷史的本來面目。其實,真正的歷史早已湮沒在時間的塵封中了。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v觀歷史,秦始皇橫掃六國,建立起第一個封建專制王朝。它統(tǒng)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修建了舉世矚目的萬里長城。雖然秦朝如曇花一現(xiàn),但是它建立起來的一系列封建制度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影響極其深遠,對國家的統(tǒng)一和政權的鞏固意義十分重大。我想指出的是漢朝的繁盛一定是建立在秦朝統(tǒng)一的基礎上。秦王朝所建立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和經(jīng)濟發(fā)展都為漢朝的強盛奠定了基礎。我們不能因為秦朝的短暫和秦始皇的殘暴就否定秦王朝的歷史作用。恰恰相反,如果沒有秦朝空前強大的統(tǒng)一,就沒有后來的大漢盛世。
同樣,隋朝也是一個短命的王朝。但是恰恰是這個短暫的王朝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南北朝歷史,重新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隋朝有兩件大事對后世影響巨大。一是建立科舉制度,讓下層讀書人有了上升渠道。他們可以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上流社會,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二是開鑿了大運河,貫通了南北交通,加強了封建統(tǒng)治和交通運輸。雖然隋朝的歷史非常短暫,但是它對其后的大唐盛世影響深遠??梢赃@樣說,隋朝是以閃電般的亮光點燃了盛唐繁盛的熊熊大火。這些影響是深遠而重大的,一直延續(xù)到今天的我們。
國民政府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功不可沒。同時,它結束了軍閥混戰(zhàn),在形式上基本統(tǒng)一了全國。在面對外敵入侵時,能夠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現(xiàn)國共合作。中華民族表現(xiàn)出空前的凝聚力,國人同仇敵愾,共同抗日??催^淞滬會戰(zhàn)和臺兒莊戰(zhàn)役影片的人都知道戰(zhàn)爭場面的慘烈和將士們的英勇頑強。應該說,在抗戰(zhàn)中,正面戰(zhàn)場上,國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資,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殊死拼殺。在抗戰(zhàn)中它是起到過積極作用的,這一點我們不能忘記。國民政府同樣也是一個短命的朝代,但是它的歷史意義是重大的。民國時期涌現(xiàn)出的文學大師對今天的文學發(fā)展影響深遠。
這些短暫王朝的覆滅正是起到了一個過渡的作用。它們首先用武力征戰(zhàn)統(tǒng)一了全國,結束了長期四分五裂的戰(zhàn)亂局面。其次,它們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局面,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并且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再次,它們穩(wěn)定安寧的社會狀況也為農(nóng)業(yè)和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保障。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它們短暫的原因,從中汲取歷史教訓。這些王朝的統(tǒng)治者普遍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激化了社會矛盾,導致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最后必然讓剛剛建立起來的政權瓦解,王朝覆滅。
面對歷史上的繁榮盛世,我們不能只看到它輝煌的一面,也要追根溯源。它的前朝為今天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深刻影響著歷史的進程。這些短暫王朝的歷史功績不可磨滅,值得后人仰視,我們決不能因為它們短暫如曇花一現(xiàn)就完全否定它們的歷史意義。
六
人的一生有許多本證書。這些證書有些是自然得到的,但是絕大多數(shù)都是人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獲得的。它們伴隨著我們成長老去,是我們人生奮斗的憑證。
最為常見的是結婚證。古代沒有結婚證,但是結婚必須有三媒六證,明媒正娶。它有一套完整的結婚儀式,不是隨便就能結婚的?,F(xiàn)在有了結婚證,看起來好像就是在民政局簽個字,蓋個章這么簡單。其實,實際情況要復雜的多。首先,小伙子要努力追求心儀的女孩,在得到女孩的同意后,還要征得女孩父母的同意。其次,小伙子還得有房有車有工作。最后,一個婚結下來少說也要十幾萬元。所以,這本小小的結婚證得來很不容易。那么,離婚證是否就容易得到呢?夫妻倆天天爭吵,日子過不下去了,那就離婚吧。但是婚不是想結就結的,婚也不是想離就離的。只要有一點責任心和愛心就不會走到這一步。這個問題比結婚更加復雜。城外的人想進城去難;城里的人想逃出城更難。
同樣常見的證書還有畢業(yè)證和各種各樣的從業(yè)資格證。這些證書都必須通過刻苦學習,參加培訓,在經(jīng)過考試合格才能夠獲得。考試是到目前為止相對公平的一種選拔方式。在眾多考試中,每年的高考最引人關注,關系著千萬莘莘學子的人生命運。近年來,人們開始批判高考,甚至追本溯源,狠狠地批判古代的科舉考試。我們應該看到起于隋朝的科舉考試是有其歷史進步意義的,它讓出生寒微的下層讀書人有了進入仕途的可能,有利于朝廷選拔優(yōu)秀的人才。當然,科舉考試到了后期出現(xiàn)了八股,限制了學子的思維,出現(xiàn)了一些書呆子。
今天的高考本質上并不等同于科舉考試。但是有人偏偏認定高考就是古代的科舉考試,認為這種一考定終身的考試不公平,應該立刻取締。可是除了高考,我們有更好的辦法嗎?沒有高考,出生貧寒的學子能干過官二代和富二代嗎?那么,老百姓的孩子將永遠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
高考就真的是一考定終身嗎?其實人生無處不是考場,只不過相對而言高考重要一點而已。高考之后還有研究生考試,還有公務員考試。這些考試都是高考的延續(xù),在人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于高考的是它們都有復試或面試,這樣可以更加全面地考察人的綜合能力。那么有人就會說,為什么高考不進行復試或面試而直接以一次考試分數(shù)錄取呢?為什么西方國家除了高考還有學校推薦,個人申請等等方式錄取大學生?我想說的是中國和西方國家的國情不同,他們國家學生很少,教育資源豐富,可以滿足社會需求,而且他們國家法制健全,人情關系淡漠。中國正好相反,人口眾多,教育資源貧乏,無法滿足社會需求。更重要的是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什么事情都可以托人情找關系解決。試想,一旦取消了高考,或者增加了復試(面試),或者學校及校長推薦,那么高考腐敗就不可避免,公正公平將無從談起。名牌大學的名額必將全部落入富貴階層的手中,而出生寒門的學子將與大學無緣。這樣看來高考是目前最能做到公平公正地選拔人才的方法。
考上大學之后,壓力依然存在,只有繼續(xù)努力學習才能拿到畢業(yè)證書和學位證書。畢業(yè)之后,有兩條路可走,要么就業(yè),要么繼續(xù)深造?,F(xiàn)在不再分配工作,所有單位凡進必考,你只有考上了才能被單位錄用。繼續(xù)深造就是考研,也必須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還有許多考試等著呢!
人的一生經(jīng)歷著無數(shù)次的考試。這些有形的考試和無形的考試始終伴隨著左右??荚嚭细窳司蜁@得我們想要的各種證書。它們伴隨著我們一路前進,見證著我們每一次努力奮斗的結果。古往今來,優(yōu)勝劣汰是歷史的選擇。我們除了奮斗一生,別無選擇!
七
那是一個芳草青青,鶯歌燕舞的春天,我當時正在上初中。每個星期天,我都會牽著一頭老牛去田野里。在空曠寂靜的田野,老牛在一旁靜靜地吃草,我便拿出一本叔叔送給我的《文史知識》來看。我的叔叔那時是一位初中老師?!段氖分R》是他訂的一本雜志,全年一共12期。我非常喜歡這份雜志,便常常偷偷地拿來看。
有一天,我讀到了一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我一下子就被這首詩吸引住了。從此,這首千古傳誦的詩就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了。后來,我進安師大進修時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的崔護,詩的題目是《題都城南莊》。
還是回到一千三百年前吧。年少英俊的崔護在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才華橫溢的自己卻名落孫山了。崔護的一顆心落到了谷底,內(nèi)心非常郁悶。在清明節(jié)這一天,他迎著春風,踏著明媚的春光,去郊外散心。沿著崎嶇的羊腸小道,崔護來到了一片桃花源。此時,桃花正盛開著,嬌艷爛漫。桃園里有一間小茅屋,從里面走出來一位妙齡少女。她看見風度翩翩的崔護,滿面含羞,扭頭就往回跑,還不時地回過頭來,拉著桃樹枝在面前咯咯地笑。崔護被這個少女的美貌迷住了,春心蕩漾。于是他便隨著少女來到了小茅屋,向少女討口水喝。少女便輕盈地給崔護倒了一杯茶,然后遞到他手上。少女脈脈含情地看著崔護,發(fā)現(xiàn)崔護的臉色很不好,似有心事。于是,她便問崔護遇到了什么事情。崔護正好沒有人訴苦,也就敞開心扉把自己科考名落孫山的事情說了。少女非常善解人意,一邊安慰崔護,一邊鼓勵他明年再試。他們交談正歡,眼看著日落西山了,崔護這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小茅屋和那片美麗的桃花源。
回去以后,崔護果然發(fā)奮讀書,第二年再次參加科考,終于金榜題名。崔護興奮不已,為了見到心儀的少女,他還是在清明節(jié)這一天,沿著熟悉的小路來到郊外的桃花源。小茅屋還在,桃花依舊盛開,但是已經(jīng)不見了妙齡少女的蹤影,小茅屋緊鎖著。于是崔護感慨萬千,在小茅屋的門上提筆寫下了千古絕唱。這就是前面提到那首著名的詩《題都城南莊》。崔護一生作詩不多,流傳下來的詩可謂寥寥無幾,但是這首詩卻使他名揚千古,這就是所謂的“一詩成名”。
這首詩寫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悵,讓人產(chǎn)生無限的感慨。但是問題是如果這個少女依然在小茅屋里,依然苦苦地等待著她愛戀的崔護,那么還會有這首詩嗎?千年以后的我們還會知道崔護這個名字嗎?其實,這些問題都不是最重要的。我要說的是這個妙齡少女的命運又將如何?崔護出生名門望族,他的父母長輩會同意他娶一個京郊的村姑嗎?再說,他已經(jīng)金榜題名了,他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已經(jīng)不由他自己做主了。最后的結局可能只有始亂終棄這一種,而不會成為傳誦千古的愛情佳話。正因為如此,這首詩千百年來才打動了無數(shù)人的心。美麗定格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人面桃花相映紅。然而此情此景只能永遠留在風流才子崔護的心里,沒有得到的總是最美好的。
八
原始人類茹毛飲血,居無定所。他們居住在陰暗潮濕的山洞中,過著野蠻的原始生活。此時,在長江中下游的巢湖出現(xiàn)了在大樹上筑巢而居的原始人類。教原始人類筑巢安居的人就是中華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氏。有巢氏“構木為巢”的偉大貢獻使中華文明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巢湖地區(qū)是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始祖有巢氏受到鳥在樹上筑巢的啟發(fā),教人們在樹杈上建造房屋。這種房屋既可以遮風擋雨,又可以防止野獸的攻擊,同時光線明亮、干燥舒適。從此,人們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原始人類就在這片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們就是我們的先祖,中華文明就這樣在我生長的地方綿延傳承,生生不息。
在巢湖的城市中心,有一座城內(nèi)最大的水景公園。公園內(nèi)花木繁盛,小橋流水,水榭亭臺,風景怡人。每天都有許多市民在這里休閑健身。公園的中心有一方水池。每到節(jié)日就會音樂響起,噴泉飛舞,在陽光的照射下,還會出現(xiàn)人造彩虹的美麗奇觀。水池的岸邊怪石嶙峋,楊柳依依,游人如織。關于這方水池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據(jù)《巢縣志》記載,老巢城東城門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邊有一條巷叫牽牛巷。相傳5000年前,巢父(巢湖三祖:始祖有巢氏、皇祖有巢氏、仁祖巢父)在池邊牽牛飲水時批評一代圣賢許由:“浮游于世,貪求圣名”。許由自慚,并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雙目,表示愿意聽從巢父的忠告。后人為頌揚許由知錯就改的美德,遂將該方池取名洗耳池。成語“洗耳恭聽”的典故也由此產(chǎn)生。
巢湖城市中心還有一座臥牛山。一山獨秀,樹木蔥蘢,面積0.7平方公里,海拔48米。山形似臥牛,故名臥牛山。據(jù)《雍正巢縣志》記載:“臥牛山乃巢父、許由隱居之地”。
古代,臥牛山是一座宗教山。山上原有紫薇觀、西隱寺、靜樂庵、城隍廟等。臥牛山也是一座文化山,山頂有晚翠亭,北麓有桀王城,南麓有府衙、書院等。只可惜往日的輝煌早已經(jīng)不在,其中大部分毀于日寇侵華的戰(zhàn)火中了。
如今的臥牛山已建成了臥牛山公園。公園內(nèi)綠樹蔥蘢,修竹挺拔,草坪如茵,花團錦簇。公園內(nèi)設有許多兒童游樂場。假日里,這兒是市民帶孩子游玩的好地方。晴日登山觀湖,波平如鏡,群山如屏,云煙縹緲,碧波萬頃。真是“縱目湖天遠,煙霞一望收”。因而慕名前來登山觀湖的游人絡繹不絕,有很多名人來巢湖登山遠眺,談古論今。1963年,劉伯承元帥下榻臥牛山望湖賓館,親筆題寫了“望湖亭”三個大字;1964年,文學大師郭沫若登山望湖,即興寫下了四首詩,熱情謳歌了巢湖的美麗風光。
臥牛山自古以來就是觀湖攬勝之地。昔日登山俯瞰,可見“屋內(nèi)行舟”、“板橋落日”、“巢湖新月”三大奇觀?!芭I酵硖鳌睘橹墓懦彩爸?。今日登山環(huán)顧,高樓大廈盡在腳下,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在巢湖市的東南面有旗山、鼓山和鳳凰山三座大山。這里是西楚霸王項羽謀臣范增的故里。范增被項羽尊為“亞父”,所以這里的旗山也被稱為“亞父山”。這里有讓人們稱道的“鼓打旗搖鳳點頭”的青山秀水。山上綠樹蔥蘢,廟宇林立,最吸引游人的是紀念亞父范增而修建的“范增亭”以及亞父漢白玉塑像。旗山和鼓山遙相呼應,巍峨挺拔,于是便產(chǎn)生了一個成語“旗鼓相當”。山風颯颯,松濤陣陣,仿佛輕輕地訴說著兩千年前楚漢爭霸的輝煌歷史和無限的遺憾。
正是由于“當年亞父出居巢”,輔楚反秦,項王才得以完成千秋大業(yè);但也正由于項羽后來不聽從他的計謀,在他導演的“鴻門宴”上沒有乘機殺掉劉邦,才出現(xiàn)了后來項羽自刎烏江的悲劇結局。這樣的歷史悲劇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項羽是失敗的英雄,但是他“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情萬丈卻讓后人敬仰。他的失敗是他的性格所致,沒有聽謀臣范增的計謀。
如今,在巢湖市南面的散兵鎮(zhèn)還生活著項羽的后人。他們都居住在項山村,是當年項羽兵敗時留下來的一支。項氏英雄一直繁衍生息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
作為一名巢湖人,我感到非常驕傲。巢湖風光優(yōu)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她如一位慈祥的母親用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巢湖兒女,滋養(yǎng)著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46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