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自話

如果人生是一本日歷,打開第二十五頁時,我又問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
曾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都要更早地知道想要什么,可如今當(dāng)他們已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進時,我又開始重新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要比認識別人難得多,因為主觀性太強。你可以回首看走過的一串串腳印也可以把自己的所想所悟進行條縷分析,但是陷在思維桎梏里的你未必真的能認清自己。
朋友說,不是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你太沒定性。猶如醍醐灌頂,這確實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太容易犯的錯誤,一個不經(jīng)意間犯的錯誤。理想可以浪漫,但是現(xiàn)實很實在,兩者起沖突時思想會掙扎,在這過程中要么審時度勢變乖,要么經(jīng)歷蛻變后破繭成蝶。其實哪個選擇都沒有錯,只是沒有定性會告訴你那追求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遲早要隨風(fēng)而逝。
第一次被問到理想時,那時還小,沒有答案,問題卻被埋在了心里。小學(xué)時作文寫得不錯,常被當(dāng)范文來讀,可一想到作家要整天寫字,挺累的,所以當(dāng)作家的念頭剛在腦海里閃現(xiàn)就夭折了。直到有一天聽到爸對央視《新聞聯(lián)播》主持人一番夸贊時,心為之一動,好像突然開了竅,這理想不錯,坐著念念稿子還能上電視。從此,喜歡上了朗讀,小學(xué)生對理想的認知就這么簡單。這一堅持,至少有十年,挫折沒能使我屈服,可當(dāng)熱情冷卻時所謂的夢想?yún)s是死一般地寂靜,直懷疑當(dāng)初的癡迷是否真實。
剛進大學(xué),最迷戀的便是廣播臺,終于有平臺可以實現(xiàn)夢想了,心潮澎湃。最后一輪播音員選拔時,心跳加速,喉嚨干澀,最后落荒而逃。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他們看中了我的文字,于是成了廣播臺的編輯。寧靜的夜晚,聆聽著我的文字摻雜著別人的聲音,莫名的孤寂透過那倫清月依稀可以聽得見。不相信懷才不遇,卻奈何不了自己的卑微,我不知道是不是該責(zé)備自己的卑微,但所受的教育告訴我是困難就該戰(zhàn)勝它。(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戰(zhàn)勝自己,那種搏斗遠比流血痛的多。把心一橫,硬著頭皮參加系里的演講比賽,每挺過一場總想拔腿就跑再也不回來。最后得了名次,沒有一絲喜悅,原來戰(zhàn)利品帶不來快樂,欣慰的是在對心靈的一次次質(zhì)問中我找到了答案。時光流逝,也許我喜歡的早已不是播音主持本身,而是表面的浮華。我不知道該如何解釋這將近十年的堅持,只知道它曾讓我一度驕傲。
十年,說長不長,但在挫折中保持一種癡迷總需要夸大它本身的閃光點才會在幻覺中淡化追逐時的痛??筛∪A消失,這種被粉飾的癡迷終究會破碎,不如放手還心靈以自由。況且熱情這個東西,燃燒起來可以讓人如癡如醉,可一旦冷卻就會冰得麻木。
后來,我思考過播音夢埋沒的原因。它一開始就只是夢想,即便在我思想的溫室里勃勃生機,可沒有栽培在理性的土壤里又怎能開得出理想之花。而我本身的弱點更是加速了它的枯萎。所以通過這件事我開始意識到,夢想如果不理性就容易走偏,那么即使再努力也不會成功。
馳騁于文字間讓我覺得灑脫,但十年夢想的結(jié)束還是讓我落寞,沒能在臺上朗誦一首詩歌還是會痛。這種痛不僅源自于唯一的驕傲破碎一地,還源自于找不到出路,就像鳥兒羽翼已豐滿卻被囚禁在牢籠里。我的舞臺在哪里,我一遍遍地問著自己,不甘平庸的我總是恐懼找不到自己的舞臺。
無解是因為無知,對自己的無知,對世界的無知。這是我后來才意識到的。
大自然真的很神奇,它會給你靈感。周末時我喜歡獨自閑逛,其實是讓思緒漫游,期待著出口。依著欄桿看操場上老師陪同孩子嬉戲,好不溫馨,操場旁邊是一片碧綠的菜畦,那是老師們的菜園,好不愜意。不知不覺間陶醉在著迷人的詩情畫意里,不如做老師吧。課上,三尺講臺揮灑人生,課下,讀書習(xí)字品人間百態(tài)。大喜,峰回路轉(zhuǎn)仿佛走出了迷途。
帶著一腔熱忱,踏上了鄉(xiāng)間的小路,以為也可以有所為。放下行李,還沒摸過書本就被扯著上了講臺,前一分鐘還是學(xué)生,這會兒挽起胳膊為人師了,這角色轉(zhuǎn)換的太倉促,有點上氣不接下氣了。
那是一所寄宿小學(xué),孩子們兩周回家一次,在校學(xué)習(xí)、生活完全自理。初夏的早晨,五點半起床開始早操,然后上第一節(jié)文化課,早餐后緊接著是上午的三節(jié)文化課,吃過午飯稍微休息,又是三節(jié)的文化課,第四節(jié)先在操場上跑幾圈再回到教室上課,晚飯后又是兩節(jié)的文化課,六年級還要再加一節(jié),下了晚自習(xí)已是晚上九點。孩子們最喜歡音樂課和微機課了,這是他們難得的娛樂。我曾問校長,不覺得這么小的孩子壓力太大么。他說,素質(zhì)教育的口號誰都能高喊,可種子埋在應(yīng)試教育的土壤里怎能發(fā)芽,寄宿學(xué)校不就得注重成績、安全么,不然呢?不然呢,似乎再沒有更合適的理由了。
我以為,年輕的我可以幫孩子們打開一扇窗。
讀蘭海的《嘿,我知道你》,我以為也可以摘顆星星放到孩子們手里邊,把外面的世界裝進孩子們心里,可事實證明我太自不量力了。
蘭海說,對孩子犯錯不要就事論事,要找出行為背后的原因,這是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我一直覺得,包容的基礎(chǔ)是理解,理解的基礎(chǔ)是了解。我能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理解每一個孩子,卻成為不了世俗意義上的好老師。這讓我想起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做一個有愛的老師學(xué)生自然歡喜,可愛的泛濫就容易自食其果。上什么山就要唱什么歌,原來體罰在這方土壤里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你不去實施反而成了另類。幸虧只是被水嗆了一下,不然會被溺死。開始照葫蘆畫瓢式的效仿,果然有效,心里卻一片凌亂。還記得最初的期許嗎,不覺慌亂了陣腳。
人年輕的時候總想做加法,光著腳丫也想跑第一,哪怕一種縹緲的成就感也能撫慰空虛的心。
辦公室只有一臺沒聯(lián)網(wǎng)的舊式電腦,沒有音響就不出聲,唯一的用處是還可以碼字。同事們偶爾的交流只有課間三兩分鐘,唯一不離不棄的伙伴便是滿當(dāng)當(dāng)?shù)淖鳂I(yè)本、試卷。我也有一張大辦公桌,六個班級的作業(yè)本、試卷、教輔材料,三面環(huán)山似的遮住了臉,排得滿滿的課程表糊住了眼。教師會議都是在下了晚自習(xí)后在一年級教室開,校長自說自話,老師們一心二用,邊聽邊批試卷、作業(yè)。每次的會議也沒什么主題,無非安全、成績、杜絕體罰,一個多小時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劃過。漸漸地,我覺得眼前的的天越來越黑。一個人身上的資源總是有限的,不停地往外掏,很快就會枯竭,何況二十出頭的我本身也沒什么資源。
做過編輯的緣故,校廣播室正式開播并由我負責(zé)。一位教音樂的老教師想高歌一曲,沒多想,麥克風(fēng)給了他。領(lǐng)導(dǎo)趕來私下告訴我,這是學(xué)生的平臺,老師還是做聽眾比較好。忽然想起,同事趁領(lǐng)導(dǎo)不在才會去操場打幾下籃球。我還是比較欣慰,犯錯與否不重要,總歸滿足了老教師的心愿。我覺得自己像陷在了泥潭里,越掙扎反而陷得越深。
漆黑的夜,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多年后的面具——孩子見了低頭躲著走的為零點幾的分數(shù)與同事爭得面紅耳赤的教書先生。這面具,讓我鄙夷。而在被馴為好好教書先生之前,你還會時不時地陣痛,因為這目的與你初衷相左。那么,你曾經(jīng)有個支點就能翹起地球的壯志情懷哪去了?滄海之一粟,太微不足道了,這體會最是深刻。
一粒沙再微弱,也總有它的歸宿,如果不妥協(xié)離開似乎是最好的選擇。有一個強烈的聲音充斥著我的耳膜:我要出去,我要出去……面對挽留,雖有動情卻沒有停止腳步。倘若有一天我回去,要再上一堂課,唱出孩子們心中的歌。
做了教師卻覺得這角色陌生,心里是真的喜歡么?當(dāng)追求的東西一再離去,我問自己是不夠堅持,又或者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或許兼有之。似乎與自己對話是多年的習(xí)慣,自言自語何嘗不是聆聽內(nèi)心的一種方式。
《看見》里面,陳虻問柴靜,如果做新聞最關(guān)心里面的什么。柴靜說,人。我想,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做了教師,你最關(guān)心的的是什么。我的回答一定是,孩子。
不知道上帝是不是眷顧有想法的孩子。誤打誤撞進了一家品牌教育機構(gòu),小班制教學(xué),側(cè)重于能力培訓(xùn)。以為柳暗花明,殊不知又是一段水深火熱的經(jīng)歷?;蛟S,這世上最大的學(xué)問就是跟人打交道了。路漫漫其修遠兮!
看不到希望更覺得是煎熬,難免產(chǎn)生倦意, 靜下心來容易,可怕的是聆聽不到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以為溜之大吉可以看到新的陽光。
被朋友罵了一通:關(guān)得上一扇門,未必打得開一扇窗。朋友講了自己的故事,誰沒有過煎熬。沒有方向,是因為方向太多。其實,只要多邁一步,便有了方向。我問自己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嗎,還是想要的太多不經(jīng)意活到了別人的視界里。
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后我發(fā)現(xiàn),人的一生,總是在不斷的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想要走的平穩(wěn)就要學(xué)會找平衡。以前想象自己將會是一棵大樹,現(xiàn)在連做一顆小草都小心翼翼。這不是妥協(xié),是成長。
先做一個快樂的人,才唱得一首快樂的歌。前者是做人,后者是做事,這順序不能顛倒也顛倒不了。
很喜歡“在路上”這個詞,風(fēng)景無限,心也蕩漾。
終有一天,我也老去。借著余暉讀著扉頁的文字,然后“呵呵”一笑,道一聲:愛做夢的姑娘當(dāng)年可真是年輕啊。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47799/
行者自話的評論 (共 13 條)
- 心靜如水 推薦閱讀并說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