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
我曾見過很多蔬菜綻放的花蕾,亦知曉每一朵花都會成熟為一個果實。所以,每每看到諸如藤蔓或秧類蔬菜黃瓜、西葫蘆、茄子、豆角等開花時,均對其略有敬意并充滿期待。而印象中,卻始終沒有葉類蔬菜花朵的模樣,更沒有見識過大頭菜的花蕾。
2012年,秋菜剛剛上市的時候,花八角錢,我買回來一棵2斤重的大頭菜。用半棵做了一道油燜大頭菜,剩下的半棵被遺忘在涼臺。直到入冬了,收拾涼臺,才把那半棵菜挪進廚房。此時,被切去一半的大頭菜裸露的外部已經(jīng)枯萎收縮并由翠綠變成了灰黃,并因為遭受了霜凍而稍顯透明、干脆。仿佛被抽干了水分,蔫蔫地萎頓在那里??瓷先ピ缫褯]有了一絲生機。
因為我生長在物質(zhì)極度貧乏的年代。遑論要票憑證供應的副食品,就是蔬菜亦不能保證供應。每當副食品商店用馬車拉來一車蔬菜,不管什么品種,很快就擠滿了購買的人群,十幾分鐘就告罄。從上小學開始,我就加入到搶購蔬菜的行列。夏季一聽到送菜的馬車聲,就趕緊放下寫作業(yè)的筆,第一時間沖向副食品商店,搶占有利位置,以求盡快買到全家人入口的菜肴。往往擠出一身熱汗,一次只能買到貳角錢,4、5斤豆角、茄子、辣椒或6、7斤大頭菜。因為副食品奇缺,所以人們蔬菜的攝入量極大。搶購一次的蔬菜,只夠一家人一頓晚飯的用量。因而,有時候一天要三、五次地頻繁進行搶購。而一入秋,家家全員出動,排長隊購買秋菜,有時揣著購物本半宿半宿地排隊,肩扛車推往家里搗騰白菜、土豆、大蔥、蘿卜。沒有這些便于儲存的秋菜,這個冬天可就難熬了。
可能是自小因為有太多的物質(zhì)匱乏經(jīng)歷,因而每每看到現(xiàn)今商場里、早市上琳瑯滿目、各色各樣的副食品、蔬菜,內(nèi)心就會因為物質(zhì)的極大豐富而安穩(wěn)并隱隱鼓脹著絲絲的幸福。
因了這樣的原因,那半棵大頭菜始終沒舍得丟棄,尋思扒下外幫,里面的還可以食用。于是,就讓它靜靜地呆在廚房較隱秘的角落得以幸存下來,而我卻一度忽視了它的存在。
2013年即將到來之際,我在籌劃、安排新年食品的時候,不經(jīng)意間看到了那半棵大頭菜。它仍然靜靜地立在角落里,只是一百多天不見,它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不知何時,它的頂部綻放出三朵深綠色的花蕾,恍如盆栽之木蓮花,莊重尊貴;而在其四周仍有呼之欲出之綠暈;大有“層巒聳翠,上出重霄”之勢,彰顯著勃勃生機,讓我驚嘆不已!再仔細觀察它的底部,灰黃盡褪,盡顯灰白;干枯更甚,已緊緊地收縮不足原來的一半。可見,母體為了供給,已近榨干了自身的機能,仍無怨無悔地支撐著子體的勃發(fā)、延續(xù)與輝煌!(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一棵業(yè)已被截斷了外部能量供應之蔬菜,尚且能憑借自身殘存的一絲能量,假借一些時日與一方角落,仍要頑強地展示一線生機。何況處在當下良好生存環(huán)境的人們?其自強不息、不等不靠的精神,不應該給我們一些提示?不應該喚醒我們一些久違的斗志?不應該激勵我們勇往直前嗎?
由是聯(lián)想到那些整日無所事事,游手好閑而埋怨社會福利不到位的人們;看到那些經(jīng)年累月蝸居在父母身旁的啃老一族,不思進取而只甘愿做“憤青”;耳聞那些操著不和諧腔調(diào),到處散布頹廢言語的一類人們。真的很需要一些“大頭菜”式的活力與精神。于此,民族幸甚,家國幸甚!
二零一三年一月一日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4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