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遠去——祭汪國真
今天上班,打開微機,瀏覽消息,才知道詩人汪國真去世了。
第一次知道汪國真,還是上大學的時候。在大姨家,在表妹的書桌上,看到了一本書。順手翻了翻,原來是一本詩集。那時的我,不要說詩,就是書——除了那些要考試的,也很少讀的。居然在表妹處看到了一本詩集,就不無諷刺地說:“啊,看不出,還在讀詩呢?真是小朋友啊!”——那時盡管年輕,可是卻特別愿意裝老。
表妹問:“聽說過這個作者嗎?”我看了一下封面——汪 國 真?!皼]聽過?!北砻靡惨酝瑯拥闹S刺的口吻說:“還大學生,連汪國真都沒聽說過?!蹦强跉夂喼本拖窀锩鼞?zhàn)士沒聽說過毛主席一樣。她還接著說:“我們班幾乎每個女生都讀過他的詩?!?/p>
也許是出于好奇,我也買了一本汪國真詩集,準備好好看看,但是卻并沒有仔細讀,當然也沒有留下多好的印象。如果說好,那就是,他的詩至少在字面上我能讀懂,而不像當時流行的朦朧詩那樣,看了半天不知道說了什么。
現(xiàn)在人們在回憶80年代的時候也許充滿了柔情,可是我要說,那不僅是物質比較匱乏的年代,更是文化荒漠化的年代。那時詩歌的主流基本上還是革命詩歌,激昂有余,乏味更有余。當然私下里或者在一些雜志里也可以看到一些好詩,但比較少,而晦澀難懂的朦朧詩大行其道。在一個荷爾蒙過剩的年代,對于一個荷爾蒙過剩的群體,安下心來讀這些東西確實是很難的。就這樣,在一個孕育過楚辭、唐詩的國度,詩歌卻在遠離人們的生活,漸漸被人遺忘。
直到2008年,有一次看一篇文章,名字和作者都忘了,里面引用了一首詩,一首汪國真的詩——《熱愛生命》。其中,“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和“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兩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年我四十歲。原來一直以為詩歌是屬于青春的,但此時我才懂得,詩歌也是喚醒青春的。(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此時我才想起,我是有王國真的詩集的,于是,不禁產生了一種想讀他的詩的沖動。于是,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那本書,可是最終也沒有找到。
說來好笑,進入不惑以后,卻開始喜歡讀書了。當然詩歌也讀了不少,雖不系統(tǒng),但古代的、近代的、國內的、國外的都有,當然也讀了一些王國真的詩。此時的他,已經沒有當年的影響力了,可是他的詩,此時讀來也許缺少熱度,但是卻讓人倍感親切。
我們的世界也許變了,也許還是那個世界。我也許也變了,也許還是當年的我。詩人遠去了,可是還有詩歌把我們陪伴——而詩歌永遠是那能打動我們心靈的一種聲音、一絲顫動。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5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