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讀周總理詩歌有感(新韻)
舊體新詩亦動容,偉人感慨韻無窮。
篇篇精品誰能似?墨客觀之敬意生。
附周總理詩歌18首
《春日偶成》(二首)
一:極目青郊外,煙霾布正濃。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蹤。(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二: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
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
1916年4月《敬業(yè)》第四期上,周恩來以“飛飛”的筆名,發(fā)表了《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
(一)
相逢萍水亦前緣,負笈津門豈偶然。
捫虱傾談驚四座,持蟄下酒話當年。
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
待得歸農(nóng)功滿日,他年預卜買鄰錢。
(二)
東風催異客,南浦唱驪歌。
轉(zhuǎn)眼人千里,消魂夢一柯。
星離成恨事,云散奈愁何。
欣喜前塵影,因緣文字多。
(三)
同儕爭疾走,居獨著先鞭。
作嫁憐儂拙,急流讓爾賢。
群鴉戀晚樹,孤雁入寥天。
惟有交游舊,臨岐意悵然。
一九一六年,袁世凱死后,張勛為了打擊孫中山先生領(lǐng)導的民主革命,處心積慮,勾結(jié)各地軍閥,在徐州訂立臭名昭著的北洋七省軍事攻守同盟,妄圖復辟封建帝制。周恩來寫詩以表示反對:
次皞?cè)绶蜃觽麜r事原韻
茫茫大陸起風云,舉國昏沉豈足云。
最是傷心秋又到,蟲聲唧唧不堪聞。
1917年夏,19歲的周恩來東渡日本留學時,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流頌千古的律詩: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在日本留學兩年期間,周恩來共創(chuàng)作了四首詩,均刊登在覺悟社機關(guān)刊《覺悟》創(chuàng)刊號上:
雨后嵐山
一:山中雨過云愈暗
漸近黃昏
萬綠中擁出一叢櫻
淡紅嬌嫩,惹得人心醉
自然美,不假人工
不受人拘束
想起那些宗教、禮法、舊文藝……
粉飾的東西
還在那講什么信仰,情感
美觀……的制人學說
登高遠看,青山渺渺
被遮掩的白云如帶
十數(shù)電光
射出那渺茫黑暗的城市
此刻島民心理,仿佛從情景中呼出
元老、軍閥、黨閥、資本家……
從此以后“將何所恃”?
二:雨中二次游嵐山,
兩岸蒼松,夾著幾株櫻。
到盡處突見一山高,
流出泉水綠如許,繞石照人。
瀟瀟雨,霧濛濃;
一線陽光穿云出,愈見姣妍。
人間的萬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
真愈覺姣妍。
《游日本京都圓山公園》:滿園櫻花燦爛,燈光四照,人聲嘈雜。小池邊楊柳依依,孤單單站著一個女子。櫻花楊柳,那個可愛?冷清清不言不語,可沒有人來問他。
《四次游圓山公園》:四次來游,滿山滿谷的“落英繽紛”;樹上只剩得青枝與綠葉,更何處尋那“淡紅嬌嫩”的“櫻”!
燈火熄,游人漸漸稀,我九天西京炎涼飽看;想人世成敗繁枯,都是客觀的現(xiàn)象,何曾開芳草春花,自然的美,無礙著的心。
“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周恩來以“伍豪”為筆名寫了《死人的享?!钒l(fā)表于1920年1月20日出版的《覺悟》雜志創(chuàng)刊號上。
《死人的享?!?/p>
西北風呼呼響,
冬天到了。
出門雇輛人力車,
車夫身上穿件棉袍。
我穿著嫌冷,
他穿著卻嫌累贅;
脫下來放在我的腳上,
我感謝他愛我,
他感謝我助他方便。
共同生活?
活人的勞動!
死人的享福!
后來,周恩來在獄中給李愚如寫過一首詩,張煒之前已經(jīng)發(fā)博文《周恩來獄中寫給女性的一首詩》敘述:
別李愚如并示述弟
三個月沒見你,
進步的這般快了。
前些日子念強來說,
你要往英,
我以為不過說說。
過幾天丹文又來說。
你要往法,
我也以為不過說說。
那知不幾天,
你來別我;
當面告訴我,
你能去了。
你竟去了。
述弟來信告訴我,
說你給他去的信道:
“……況且我是個人,
可以作工自給的;
無論如何,
總不至餓死他鄉(xiāng)!
你要知道:
株守相等,
是沒有得到一日的。……”
你別時也同我說:
“……買四等票,
坐三等艙?!?/p>
……勤工儉學去;
念一年書后,
工讀自助。
……研究實用理化;
本我的興趣,
辟我們女子的生計獨立、精神
獨立的自由徑路;
保我們女子的人權(quán)天賦?!?/p>
念你的精神,
你的決心,
你的勇敢;
興勃勃的向上,
全憑你的奮斗壯膽。
出國去,
走東海、南海、紅海、地中海;
一處處的浪卷濤涌,
奔騰浩瀚,
送你到那自由故鄉(xiāng)的法蘭西海岸。
到那里,
舉起工具,
出你的勞動汗;
造你的成績燦爛。
磨練你的才干;
保你的天真爛漫。
他日歸來,
扯開自由旗;
唱起獨立歌。
爭女權(quán),
求平等,
來到社會實驗。
推翻舊倫理,
全憑你這心頭一念。
過南京,
見著述弟;
想象中下關(guān)車站,
黃浦江畔,
一剎那的別離難。
同在世界上,
說什么分散。
何況情意綿綿,
“藕斷絲不斷?!?/p>
兩月后,
新大陸又見了述弟的足跡。
大西洋的波瀾,
流不斷你們的書翰;
兩個無線電桿,
矗立在東西兩岸,
氣通霄漢。
三月后,
馬賽海岸,
巴黎郊外,
我或者能把你看。
行行珍重!
你竟去了。
你能去了。
三個月沒見你,
進步的這般快了。
1922年,覺悟社的社友黃愛被湖南軍閥趙恒惕迫害,周恩來無比悲憤,提筆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壯麗新詩:
生別死離
壯烈的死,
荀且的生。
貪生怕死,
何如重死輕生!
生別死離,
最是難堪事。
別了,牽腸掛肚;
死了,毫無輕重,
何如做個感人的永別!
沒有耕耘,
哪來收獲?
沒播革命的種子,
卻盼共產(chǎn)花開!
夢想那赤色的旗兒飛揚,
卻不用血來染他,
天下哪有這類便宜事?
坐著談,
何如起來行?
貪生的人,
也悲傷別離,
也隨著死生,
只是他們卻識不透這感人的永
別,永別的感人。
不用希望人家了,
生死的路,
已放在各人前邊,
飛向光明,
盡由著你!
舉起那黑鐵的鋤兒,
開辟那未耕耘的土地。
種子撒在人間,
血兒滴在地上。
本是別離的,
以后更會永別!
生死參透了,
努力為生,
還要努力為死,
便永別了,又算什么?
1924年2月1日,周恩來又寫了一首詩:
赤光的宣言
革命的赤光,
從北俄騰起,
驚醒了
冬蟲般蟄伏的被壓迫階級,
震動了
春蠶般繭縛的世界殖民地,
封建余孽,
國際的強盜,
更被他照的原形畢露。
夜已闌,天將曉,
赤色之光,
早在東方閃動了。
休忘記
遠的土耳其,
近的印度。
是呵!
要尋求
自由,
獨立,
原只有接近赤光,
走向世界革命的大道。
起,起,起,
我們的朋友!
1941年1月18日重慶《新華日報》)發(fā)表:
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943年,周恩來還為劉志丹陵題詩:
上下五千年,
英雄萬萬千;
人民的英雄,
要數(shù)劉志丹。
1958年10月底,為迎接中國人民志愿軍勝利歸國和紀念不久前因飛機失事而罹難的鄭振鐸、蔡樹藩等人,周恩來寫詩:
歡迎和悼念
正值歡迎志愿軍勝利歸來興奮之余,又臨悼念前往阿富汗和阿聯(lián)文化訪問遇難烈士大會前夕,思潮起伏,長夜難眠。念及毛主席整風思想中忠于人民、提高風格、獻身海外、戰(zhàn)勝自然諸義,因成俚言四句。我不能詩,專此聊以寄懷。
粉身碎骨英雄氣,
百煉千錘斗士風。
走石飛沙留俠跡,
上天入地建奇功。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5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