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
上高中的時候,我形容它的三年生活都是灰色的,我的心情也是。有時在一天當中,會突然覺得很悲哀,心好像暫時封閉了,呼吸變慢,目光呆滯,有股憂傷的氣體如血液般隨著血管迅速流遍我的整個身體。那個時候人不想講話,只想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對著天空或者墻壁發(fā)發(fā)呆。我經常做得就是一個人躲在學校大樹下低頭看螞蟻,有時候也抬頭看天空。
后來發(fā)現(xiàn)有更好的辦法——看書和讀詩。當時最愛看得是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書中寫他自己活到最狂妄的年紀時忽地沒了雙腿,憂傷迫使他愛一個人獨處,經常搖著輪椅到廢棄,寂靜無人的地壇或發(fā)呆或想問題或觀察地壇中出現(xiàn)的不多的幾個人。他想到生死的問題,也想到了人類的苦難,還有生命的意義……也許是發(fā)現(xiàn)有人跟我一樣心情郁悶,也許是發(fā)現(xiàn)有人跟我想一樣的問題,心里莫名地對他很親切。只是他想明白了不少事情,而我始終沒有想明白任何事情,就是看到他想出的答案,我還是不太明白,頭腦一片混沌和無知。唯一欣慰的是——每次看完心情就會恢復淡淡的灰色,不再是那么濃重的黑色悲哀了。
最愛的詩是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每次讀到——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那時我的眼里也含滿了淚水,不知道是受詩的感動還是自己因為悲哀想流淚。讀過幾遍和流過淚水后,心情也是恢復到淡淡的灰——我安全的顏色。
上大學以后,戀愛治療了我的悲傷,也似乎忘卻了曾經糾纏不清的問題。我幸福地愛著、畢業(yè)了、工作了、跳槽了、旅游了、結婚了、生孩子了……
就在我活得最熱火朝天時,沉重的悲哀再一次重重地襲來。我從來沒有預料到有一天它會再一次襲擊我,如排山倒海般襲來,它波濤洶涌地吼叫著,翻滾著,讓人不得安寧。也許它是藏在了我的體內,我已經假裝看不見它很多年了,多年的忽視終于讓它憤怒了,好像不憤怒就引不起我的重視似的。只是讓我沒預料到的是——我不是很幸福嗎?我有一個溫馨的家庭,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我周圍的親人和朋友也都健康平安,我正要雄心勃勃地尋找下一個目標,突然它來了,猛烈到使我不得不停下急匆匆的腳步,來想想如何對待它了。
我看到最底層的生活——唐慧事件,含冤坐牢的,活活被打死的,逼良為娼的……我們的底層人民還在為最基本的人生權利苦苦掙扎。(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我看到占大多數(shù)的普通人群的生活——食品互害,癌癥成災,醫(yī)患關系,道德墜落,自我喪失,麻木不仁……我們被權力左右,我們被媒體操控,我們互相傷害對方,我們?yōu)楦邇r的房子買單,我們被金錢至上指揮著一切行動。
我看到上面成功人士的生活——“權、錢、色”像一張編織網一樣,將三者緊密在結合在一起。昨天還在報道某某的光榮事跡,今天就突然發(fā)現(xiàn)他倒臺了;昨天我還在崇拜誰誰,今天就發(fā)現(xiàn)居然是誰誰的情婦。一倒臺,就是牽出“權、錢、色”三者的相互依存,三者的缺一不可。
有權的和有錢的人緊密團結合作在一起,絞盡腦汁想著把怎樣把平民們的口袋掏空,腦袋僵化,行為固定,如一群軟綿綿的羊群被集體控制和喂養(yǎng)。被壓榨的我們,卻互相之間還是要內訌,幻想著賤踏著別人的良心爬上有錢的或者有權的圈子。
古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我們今天上一條的新聞是貧困山區(qū)的孩子還沒有一間完整的教室,下一條的新聞就是貪官貪污了多少個億;上一條的新聞是一個孩子患了白血病無錢救治,下一條的新聞就是某某電影為了真實效果砸了多少輛豪車……
各種各樣的人間鬧劇每天上演,在互聯(lián)網發(fā)達的今天,想要看什么樣的奇聞異事會沒有?就像崔永元說過的——這是一個很二的時代??墒巧碓谄渲械奈夷茏鍪裁矗课蚁胛沂裁匆沧霾涣?,我早上在想今天穿什么,中午在想今天吃什么,晚上在同家人一起樂呵,入睡前還在想周末去哪玩。我又沒多余的錢想著給誰送去治病,我也沒時間跑去專門照顧誰,我家里有小孩、父母、公婆、祖母、外祖母外祖父親,如果我要獻愛心,有的是人等我照顧,有的是地方等著我花錢。我顧不上別人的事情,我管不著別人的悲傷??墒俏业男慕洺T诒В鼔阂种?,它翻騰著,我告訴它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別想太遙遠的事,我已經算一個很幸運和幸福的人了,要好好珍惜當下的每一天,可是我的心它固執(zhí)地悲哀著。
沒有辦法了,我又想起了書,我知道憑自己混沌和愚昧的腦袋,是想不出所以然了,只能借鑒古今中外的能人賢者們的思想來幫自己理理頭緒。
季羨林在《人生沉思錄》中寫到——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因為大多數(shù)的人要么終日為衣食奔波,要么終日忙忙碌碌,都被困于名韁,被縛于利索。
這樣算來,我的人生目前為止肯定也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小時候靠父母養(yǎng),長大點在讀書,畢業(yè)后看起來是在工作,也不過是終日忙忙碌碌為那點薪水,整日還得想想那遙遠的名和利。再想想那么多的打工族,那么多的農民,那么多的工人,就是那些當政府官員的,做老板的,還有名流之士,有多少人不是為了衣食奔波?有多少人沒有被困于名韁,被縛于利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比绻@么多的人的人生都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那為什么老天會讓這么多的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世界上只剩下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人,那么他們的意義和價值又如何體現(xiàn)?最重要的是如何才算是一個有意義的人?我只是個普通人,做不到圣賢們的大義,普通人的意義與價值是終究只是虛無嗎?想到這里,只覺得胸口發(fā)悶,眼睛發(fā)酸。
季老說自己始終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所以最后寫到——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那么終究大多數(shù)人還是有那么點意義和價值的??墒俏疫€是沒有想到自己的意義和價值在哪里。
史鐵生在《晝信基督夜信佛》中對于生命表達了自己的思索:生命是起源于一種欲望。心魂在一次又一次的轉世中“乘物以游心,”“游心以超越自我。”明天的意義,惟在進一步完美行動的可能。他暢想著他的靈魂只是在一個叫“史鐵生”的人的肉體上依附著,來體驗人世間的生活,肉體死去,靈魂卻是不滅了,會在下一次的轉世中依附于另一個肉體,如此輪回,只為超越自我,只為越來越完美的靈魂。
那么心魂在一次又一次的轉世中,如果我們只是無知無覺地活著,不停地輪回著相同的人間悲喜劇,這一世的吃虧上當,如果沒有痛苦提煉,那么下一世是什么都記不住的,那么輪回是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的??墒窃诓煌霓D世中,如何辨認那個前世的我?所以他又寫到——記憶=心魂=我或者“我”。前世如果心魂因其艱難的跋涉,困苦的思索,深刻的疑問而超越了生理性存在,今世心魂就有了辨認它的機會。比如一本古人的書喚醒了你的才情,比如佇立街頭,迷茫四顧,忽一番路人的閑話,讓你久有的困頓一朝暢通。“靈感就是心魂的隔世接續(xù),接續(xù),是心魂的接續(xù),文明的傳承?!蔽覀兇畛艘徊坑邢薜纳碇?,去行那無限的心魂之路罷了。
我個人是寧愿相信他這段話的,因為我不能解釋為什么我的心魂會突然這么焦慮?為什么生在幸福中的我卻很難踏實寧靜?為什么我總覺得有一股悲哀的力量在主導我?也許就是前世的心魂記憶在引導著我向前行進,向一個未完成的道路繼續(xù)前進探索??墒悄鞘鞘裁矗课胰绾尾拍苷业剿??我是否只能憑靈感和直覺去跟隨它?就算我找到了那是什么,它確實能給我的心魂帶來意義和價值嗎?
馬斯洛早期提出的人有五個層次的需求:一,生理上的需要;二,安全上的需要;三,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四,尊重的需要;五,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起初他在談到自我實現(xiàn)時,把人描述得很美好,最后卻發(fā)現(xiàn)自我本身是不完美的,因此晚年提出了自我超越的概念。他說過“缺乏個人超越的層面,我們會生病……我們需要‘比我們更大的’東西……人們需要超越自我實現(xiàn),人們需要超越自我”。如果不能超越自我,人就會生病。這種病是因為心靈上的空虛,導致身體變得軟弱無力。
想想自己也許是心靈上的空虛,所以會生病了嗎?那我的心靈為什么會空虛?是圣賢書讀少了還是沒有找到我真正喜愛的工作?還是嫌物質生活不夠富裕還是沒有名?我想也許都不是吧,也許都是吧,我也是不太清楚的。參看那些富裕的人,我看很多是貪心不足的,多了只想更多,更多了在想如何好好守??;那些有名氣的人,我看每天都要努力地維護名氣,一不小心,可能身敗名裂;就是史鐵生說自己作為作家出名后,也擔心自己才思枯竭,被名給套了去。我統(tǒng)統(tǒng)都沒有經歷過,所以我很難說自己是因為什么才空虛的,也很難治理這空虛,唯有不停地去實踐吧。
現(xiàn)在全世界盛行的修身養(yǎng)性都強調“身、心、靈”三個部分。如果忽略靈性修養(yǎng),則人生的一切活動對自己而言,將是既無意義也無目的的。只有“靈修”可以使一個人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安排自己的身心活動,珍惜并善用人生的一切資源。像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就是講述靈修的一本書??墒钦\如她自己所說,就是她修煉了那么久,都還是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其他人就想憑借讀一兩本這樣的書就覺得人生有意義了,悲哀不再入侵自己了,簡直是癡人說夢。我想靈修與靈魂是相結合的,終究都是我們的靈魂不快樂,它要求更高于自己的修煉。可茫茫世間,這么多人還在為衣食忙碌,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在自己肩上的擔子并不輕,有那么多時間抽出來去靈修?靈修真的能解決精神上的苦悶?靈修真得能給人生帶來意義和價值?我也是不知道的。
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這些宗教的產生就是因為人生苦多于樂,最后又難免死亡,因此在宗教中使人的心靈找到歸宿??墒俏野l(fā)現(xiàn)自己并未從哪一個宗教中找到我想要的歸屬感,對于不同的教義,沒有從心完全認同哪一種說法。也許是因為自己了解太淺,也許是自己的心魂不是這樣的記憶,也許……終究我也不清楚什么原因,我只清楚宗教不是我的歸宿。
最終我向中國最古老的文明探尋——《易經》、儒家和道家。
孔子的話最易懂,他入世的哲學,他的敦敦教誨,讓我這顆飄浮的心似乎塵埃落定。可是問題又來了,他是圣人,他能夠為了傳播他的理想而周游列國十四年不歸家,他能做到“知其不可而為之,”而我只是個普通人,我還是想著自己的小家庭最重要,我做不到那么大的犧牲和奉獻,何況我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我的理想又符合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嗎?迷茫。
老子的話讓我如墜云中,隱約只看見遠遠的霧中圣山山頂,想要靠近,卻奈何分不清楚哪條路可以通向目的地?!暗揽傻?,非常道”“為無為,則無不治”“夫唯不爭,故無尤”“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心里有微妙的反應,腦里有如亮光閃了一下,卻知也難,行也難,堅持更難。而老子自己卻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曾仕強說——孔子和老子其實都是在解釋《易經》,只是孔子注重的入世篇,普通大眾層;老子解釋的是出世篇,超然層。
《易經》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化,整個中華民族都是易經的子民,我們每個人的血液里都滲透著易經。曾仕強這樣解讀《易經》——
它是《天人合一》的學問?!疤烊撕弦弧笔亲匀唤缗c人類和諧共存的美好境界,不但可以消解天人交戰(zhàn)的緊張與焦慮,而且能夠調和人文與科技的異質相通。
解說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墒侨绾握业阶约旱氖姑磕蔷褪翘熘灾?,反省以德為重做好自己,遵從內心的感受去接受上天的指點。而對我們個人的要求是:定位就是守分,每一個人都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因果報應,善惡懲獎都存在于道中,所有的人最終都會自作自受,每一個人都必須對自己負起全部的責任。
我想我還是偏重于相信我們的《易經》的,不光因為我是它的子民,還因為它的博大精深,還因為它所闡述的——人生就是在既濟卦和末濟卦之間循環(huán)往復永不停息。也唯有如此,才能夠生生不息,社會也惟有在這矛盾中向前進步。誠如老子所說——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看了這么多,總結一下自己目前的思想:
一、 我想從《老子》出發(fā),我們都從“道”中來(出生),最終都將回到“道”中去(死亡)。萬事萬物在“道”中自有其規(guī)律,“道”無處不在,卻不影響和干涉什么,“道”想幫助或者毀滅什么的時候,自會有道的方法,所以老子才說“無為而無不為,”所以他自己才騎著一頭牛出關遠去,任身后一片亂世混濁。所以我用不著瞎操心別人,各人有各人的命運,所有的人最終都會自作自受。
二、 立世遵從《孔子》和《易經》,本著良心,以德為重,安心踏實做好自己。跟隨自己心的引導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其實是聽從自己的心去找到老天交給我的天命。對家人好好照顧,對別人做到真誠。對結果“盡人事而聽天命?!?/p>
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還是不知道的,所以才言這么多,唯有再去摸索了。
用圣??颂K佩里在《要塞》中寫的話做為本文結尾:我禁止有人提出問題,深知不存在可能解渴的回答。那個提問題的人,只是在尋找深淵。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5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