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考試
真的很幸運,2012年11月4日,我走進了沈陽仁德醫(yī)院院長汪錦青教授的全息家排課堂,感受心的存在,領悟道的考試。
上午的第一個個案,就引發(fā)了全場的悲泣。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子,從她記事起,父親就常年在外,母親獨自一人,拉扯著她和哥哥。從初中起,她便離家讀書,與母親聚少離多。念高中時,母親患病,有外遇的父親,與母親離婚,她又處于叛逆期,經(jīng)常頂撞母親。后來,母親因病去世,在母親的葬禮上,她一滴眼淚都沒掉。她怨恨父親,認為母親就是被父親氣死的。所以,上大學時,她從沒給父親一個電話,甚至有一度,曾把父親的電話從手機刪除。她談過一個男友,相處了五年,男友對她很好,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她想起母親的婚姻,想起父親如何對待母親,便選擇了分手。分手后,她感覺自己好像死了,心里空空的,心無所屬,魂無所依。
排列開始了。女孩的代表,一直追隨著母親,而女孩心的代表,卻始終和她怨恨的父親在一起。一個孩子,把身體給了母親,把心留在了父親那里。她怎么可能做自己?
她要替代母親,承擔起母親對父親的怨恨,這就是為什么她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流一滴眼淚的原因。于是,就有了大學期間她冷落父親的種種舉動,她要替母親怨恨父親。她這么做了,可她的心,卻一直和她怨恨的父親在一起。
這就是家排顯現(xiàn)的真相。一個孩子,既要忠誠于母親,同時也要忠誠于父親。
母親去了,她想要跟母親一起死去。當她喊出“親愛的媽媽,我要跟你一起死去”的句子時,全場為之動容。九泉之下的媽媽,會接受女兒的這份忠誠,這份愛嗎?(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們看到,母親的代表不斷地后退,向孩子擺手,希望孩子好好地活著。這個個案再次提醒我,對亡故親人最大的愛,就是活好我們自己,通過不斷地豐盛我們自己,來榮耀他們,來紀念他們。
對于女孩怨恨的父親,我們在意識層面看到的是怨恨和拒絕,而在看不到的心靈層面,卻意味著更深層次的追隨,相依相守,不離不棄。這也是她為什么與男友分手的原因,她的心追隨著父親,又如何能裝得下男友?
女孩自己在場域中,聲淚俱下,捶地問天:“原來我這么多年,都是在為別人承擔啊,原來我這么多年,都是在為別人活啊。那些痛苦,那些怨恨,都不是我的,都是別人的。我自己在哪里啊,我到哪里去了呀?!币宦暵晱男撵`深處發(fā)出的含淚的吶喊,激蕩著震撼著場上每一顆心靈,場內(nèi)一片嗚咽。
真相呈現(xiàn)后,汪錦青教授讓女孩做的功課是,接納、尊重父母的命運,找回自己的心,做回自己,活好自己。是啊,一個失落了自己心的人,怎么可以活出自己?怎么可能活好自己?
汪教授的話讓我覺察,我的心在哪里?我和我的心在一起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心之所在,便是道之所在。迷失了我們的心,就是要應對道對我們的考試。生活中,道的考試,無處不在。我們肩上的擔子,有多少是替別人扛的?我們承受的痛苦,有多少是替別人擔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時時覺察,我們的心在哪里,它是不是和我們在一起。守住了我們的本心,便是識得了我們的生存之道。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69018/
道的考試的評論 (共 11 條)
- 大千 審核通過并說 好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