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是怎樣招生的?
說句實在話,蔣介石為了黃埔軍校,那可真是殫精竭慮,傾注了自己滿腔的心血。
以第一期為例,先來說說報名招生。當時可沒有網(wǎng)絡發(fā)布這一說,沒辦法,只好在報紙或者當時熱血青年喜歡閱讀的雜志,比如《新青年》上刊登招生小廣告,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效果還真不錯。同時在上海還暗地里搞了一個初試,初試考官多是共產(chǎn)黨人,毛澤東當時就是初試考官之一。這還得了,近水樓臺自然先得月,這等好事,當然要多多照拂本黨同志。樂得借國民黨的資源,培養(yǎng)共產(chǎn)黨的干部。
有些青年是直接跑到廣州參加考試報名的,相當于直接進入決賽。當時的報名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繁瑣,要學號、要考號、要戶口、要身份證、要居住證、要房產(chǎn)證、要社保證、要學籍、要登記照、要父親姓名、要母親姓名、要七大姑八大姨等所謂社會關系什么的,直接在報名處登個記,寫上大名和籍貫就可以了。于是產(chǎn)生了類似在銀行人多時搶號和多拿號的情況。比如后來在長春起義的國民黨中將鄭洞國,從湖南跑到武漢,又從武漢坐輪船順長江到上海,再從上海坐海輪到香港,最后從香港沿珠江到廣州。等到了廣州,第一期報名早結束,黃花菜都涼了。但吉人自有天象,趕得早不如趕得巧,運氣來了山也擋不住。正好在旅館碰到了湖南同鄉(xiāng)黃鰲(共產(chǎn)黨員),而黃鰲真敢做,居然先后為自己報了兩次名,現(xiàn)在在春運期間,這屬于嚴重投機行為,應該嚴厲打擊才對,但當時擔心一次考不取,投身革命,希望再贏得一次機會的心情可以理解,不料一次就過,還有一次機會自然愿意照拂同鄉(xiāng),對于鄭洞國而言,機會再好,還得自己把握啊,他還挺爭氣,真就考取了,偏偏入學后還和黃鰲分到了同一隊(一百多號人,相當于一個連),這就造成了每次點名時,一聲“黃鰲”,兩人齊答的笑話。
再來說說考試,與現(xiàn)在的中考和高考相比,當時是復雜問題簡單化,就考國文和數(shù)學,國文就寫一篇作文,題目是:試論中國積貧積弱的原因。題目好大,可正因為大,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提筆寫一通,我覺得這才是適于所有考生的好題。至于數(shù)學就有點玩邪的了,剛開始準備考算術,也不知哪位立志于革命重在創(chuàng)新的出題人突發(fā)靈感,偏不從小學奧數(shù)中去增加難度,非要增加代數(shù)、幾何、三角的內(nèi)容。您想想:當時可是一九二四年啊,取消科舉才多少個年頭?這不是擺明著和考生過不去嗎?照這樣的出題思路走下去,假如是我,穿越到那個年代,混際于這幫出題者中間,我也會力排眾議,堅持道:“考英語,必須的,教育也要面向世界才行?!睋?jù)了解,當時很多考生兩門都做了,能夠答的題自然要答,不能答的題也會涂一涂、圈一圈,好歹算是不辜負出題老師的辛勤勞作,認真的態(tài)度總希望掙得一定的感情分。至于做得對不對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等到試卷密封簽拆掉一看,考官們都傻了眼,問題又來了:各省考生水平不一,特別是北方來的考生,成績太差,考官們一商量:這可不行。干脆修改規(guī)則得了,先把名額按省份劃撥,再開始錄取。這才給了后來成為共和國開國元帥、來自山西的考生徐向前一個機會,數(shù)學雖然打了零分,可憑作文中的良好表現(xiàn)而被正取,成就了一代名帥。我暗想:“單憑考試分數(shù)真是扼殺人才”。不過后來干脆連分數(shù)也不看,僅憑省籍就行,第一期開學已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四川一下子批發(fā)來二十位青年,沒說的,照單全收,不用考試,直接破格錄取,就因為你是四川人,將來革命的需要。
接著還要體檢,那時侯這幫小青年沒有走到哪里掰到哪里的手機,也沒有無聊小說和雜志的充斥,更不用擔心成天蹲在電視前,受那你儂我儂的教唆。視力普遍還行(陳賡,共和國開國大將除外),營養(yǎng)雖然普遍不好,可也省去了患有肥胖、三高等不良癥狀的擔憂。于是身高便成為類似現(xiàn)在相親節(jié)目中女士手里掌握的燈,看著哪位男士第一印象不爽,直接一票否決。一句話,身高變成體檢的關鍵。這可苦了后來成為國民黨三星上將、號稱黃埔旗幟的胡宗南。體檢還沒開始,身高一米五五不到的他,就被一旁的考官從體檢隊伍中提溜出來,靠邊直接封殺。胡宗南一下子六神無主,轉(zhuǎn)而情緒激動,忍不住嚎啕痛哭,痛哭之余,高就高在仍能據(jù)理力爭,滔滔不絕地傾訴革命的理想,滿嘴跑的都是新名詞,但卻句句在理。旁邊的考生紛紛起哄,情緒激動演變成群情激憤??脊俚贡桓愕昧駸o主了。幸虧隔壁房間的廖仲愷先生走出來一看,身高和自己相仿,惺惺相惜之心油然而生,眼看局面失控,到底老辣的還是姜,談笑間就把矛盾化解了。當場宣布:只要其它項目檢驗合格,一定錄取。胡宗南也真會來事,立馬破涕而笑,情勢看來急轉(zhuǎn)直上,緊張得有如過山車般的狀態(tài)下,還不忘趕緊打個補丁道:“口說無憑。”廖先生呵呵一笑,隨手抽出上衣口袋里的鋼筆,當場立字為據(jù)。(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要說當時的考試有沒有走后門的?您還別說,真有。我了解的孫中山先生就曾經(jīng)親手批條,幫四位考生走過后門。錄取當然不是問題。
您也許還要問:當時有沒有補考的?還真是有,陜西的十余位考生[包括杜聿明(國民黨中將、楊振寧的岳父)等等]更冤枉,從陜西出發(fā),先跑到北京,從北京又跑到天津,再從天津乘海船到香港,再從香港到廣州。您看這一趟繞的,趕到廣州時自然沒戲了,經(jīng)高人指點,他們?nèi)フ耶敃r的國民政府大員陜西人于右任,這真是找對了人,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一番哭訴,沒說的,安排補考,走個過場,皆大歡喜。
您也許擔心:這樣錄取是不是太不成體統(tǒng)?您放心,千里迢迢,能趕來參加考試的,都具有強烈的愛國心,并且大多數(shù)能通過坑爹的數(shù)學考試,擱現(xiàn)在比國家公務員考試還要強得多,在當時那更是不容易,您想啊,那時全國絕大多數(shù)還是文盲呢,錄取學生的政治素質(zhì)、學科素質(zhì)、身體素質(zhì)均毋庸置疑。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70051/
黃埔軍校是怎樣招生的?的評論 (共 8 條)
- 雪靈 推薦閱讀并說 要說當時的考試有沒有走后門的?您還別說,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