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的影子

她離開已經(jīng)有幾年了,蕙質(zhì)蘭心的人兒文字總是那樣唯美。
讀著一個人的文字就如同和一個人的心靈對話,有什么樣的火花是文字和讀的人共同成就。
“虛懷亮節(jié)生石隙,春露秋霜染青衣。風(fēng)骨不朽作書簡,留與人間寫傳奇?!闭f說格律什么的不是很嚴(yán)格,詩人詠嘆石竹高風(fēng)亮節(jié),在風(fēng)霜中活出自己的一份姿態(tài),感受著天地間的靈氣,并把這種靈氣融入到自己的筋骨之中,骨子里都有一股純潔的堅韌,世間任何一樣生靈不是因為“用”而存在價值,而是有價值存在“用”,正是竹子用這樣的風(fēng)骨才成就它“用”的價值,露水打濕它的衣服,水嫩嫩的是生命的奔放,白霜染白了它的青紗,這是生命的堅貞,竹子是虛心的,在天地之間生長在山谷,給山谷一份靈秀之氣,和人相處,人都會為之神清,東坡先生說:“可以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人俗不可醫(yī)?!敝褡拥镊攘Σ唤?jīng)意間的感染,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人都看出其用,一切都是利用的,“留與人間寫傳奇”竹子如果可以說話一定會說,我的風(fēng)骨不是在“用”中體現(xiàn)的,那只是會讓風(fēng)骨消亡,以人的視角人自己的感覺說,自己已經(jīng)是一棵竹子,怎么說怎么想都在一念之間,在于心靈的感觸。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憋L(fēng)骨不在于是否有用,做什么對人本身有益處,而是骨子里的精氣神和你沒什么關(guān)系的,你欣賞就欣賞,不欣賞也沒有什么可以強求的,這畢竟也是生靈的獨特個性,最大限度保留本性,即便是物皆著我之色彩,也要讓色彩淡化,物體本身是不會說話的,物體所說的話基本都是人的情感作祟。物體承載自己的感情了無痕跡是最妙的,好像是物體本身就是這個意思,只不過人替他把話說了罷了。同樣是她的詩,另一首我更喜歡的“斂身幽谷遠(yuǎn)塵埃,天光云影任徘徊。不須天風(fēng)來相催,自在花兒靜靜開。”詩文還是贊美悠然空谷的絕美人蘭花,給人高雅姿態(tài),脫俗自然,同樣是詠物抒懷,然而這首人本身的色彩就淡了許多,好像是蘭花自己在喃喃自語,不需要什么風(fēng)來催促,也不嬌媚,淡淡的感覺淡淡的優(yōu)雅,人莫不如花一般,無所思又有所想,在自己的天地里活出自己的姿態(tài),宛如世外高人不染凡塵,這也是詩人內(nèi)心的鏡子,這讀蘭花盛開在詩人離世的前一年,這個時候什么欲望空了,知道自己將要離開,即便拋不開也沒有什么選擇了,遁入空門,是選擇也不是選擇。
還有一首《人淡如菊》“我從廣寒來,孤芳何人賞。居傲不媚春,偏愛秋色涼。纖纖淡鵝黃,倩倩素心長。猶慰深閨寂,且伴一縷香?!崩渖{(diào)絕大多數(shù)人是不會喜歡的,這首詩是滿滿的冷色調(diào),不爭春不媚春,只是在秋天賞玩那份涼意,人在極度苦悶的時候品味到的寂靜是有生命的靜,和自己的內(nèi)心對話,聆聽自己內(nèi)心的訴求,而不是欲望的訴求,能夠有一縷香氣的伴隨,深閨也不會孤寂的,是不是孤寂也只有自己知道的,有時候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希望自己淡然如菊如蘭,不曾想自己的生活自然走到了那樣一個地步,不知道是自己選擇了那種淡淡的生活,還是那種淡淡的生活選擇了自己,如果自己真心想淡然,就不會有淡淡的感傷,淡淡的優(yōu)雅,不明白,自己已經(jīng)身處幽靜,自己也想靜謐,可是為什么還會有孤獨的感覺,靜謐還是自己的內(nèi)心的訴求,還是根本就不是呢。詩人顯然和我都是弄不清楚的,我相信很多人也是不清楚的,有些糊涂也就罷了。
說實在的這三首詩格律上有些硬傷,也不能僅僅只憑這幾首詩就品評一個人,只是說說讀的感想。(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一個已經(jīng)離開我們多年的人,嘗試走進(jìn)她的內(nèi)心世界,她身上有林妹妹的影子。
《林妹妹的影子》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7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