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康”觀柳
不是過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嗎?千山我獨行,長空舞九霄,這種方式的確不錯,可最累的活兒莫過于旅游,姑且我還是歇歇吧。既然選擇不外出,可這騷動的心情卻難于安定與守舊,澎湃點,興奮點,感動點,總是這樣不安分地企圖尋找一處能夠給予打點的好去處。這人呀,一旦沒事的時候就覺得無聊、乏味與枯燥,便無由地要生發(fā)出許多暇想來。打算去哪兒?還是就近的為好,思來想去,怡康苑不是還沒去過嗎?于是便穿上了便于旅行的輕便鞋,特意去怡康苑蹓跶蹓跶。
走進怡康苑南區(qū),哎呀,這兒的風景倒是另有一番情致。仔細一觀察、對比,這怡康苑最大的亮點,或是說最吸引人的是些什么呢?我以為應該是廣植于這兒的一大片柳樹。
遠遠的看去,成排的柳樹,沿著溪流漸去。低垂的柳枝就像層層的紗縵在微風的撫弄下幻化成萬千形態(tài),時而拋灑,時而飄逸,時而舞動,時而蹺首,時而飄揚……,煞是令人眼花繚亂。
我三步并作兩腳地立即趕了過去,鉆進柳樹林,站在小溪邊,踏上“步月橋”,一任地由著柳枝緊緊地挨著身體,細細地品味著垂蔓纏繞在頸脖的美妙滋味。那輕柔的枝條,似乎是一把把的梳子在給我輕輕地梳理著已經(jīng)蓬亂了的頭發(fā),又似乎是一把把帚子在給我清掃著旅途的塵垢,更覺得是一只只溫和柔軟的巧手在給我多少有點累的身體按摩。感覺好溫柔,好貼切,好浪漫,也因而好快樂,好幸福!
再看看腳下的溪流,清澈,明亮,底下的枝葉,還有石頭什么的,清晰可見。在密匝匝的柳枝下,“鏡子”里倒映著的藍天、白云變成了悠忽不定的耀斑。余光中,那個望著滿眼柳枝倩影的陶醉樣子的另一個我,是那樣的喜形于色、笑逐顏開。這,或許是我有生以來少有的一次在這種特殊的“鏡子”里看到自己全神貫注的這種情形,以及一個完整的屬于自己的真實面貌。我便對著“鏡”中的那個“我”笑了。于是“鏡”中的那個“我”,也跟著一臉的燦爛。
此時的我,感覺就像喝了嗎啡似的,對觀看、欣賞柳樹、柳枝便是格外的上癮,看了南區(qū)還嫌不夠,便一頭又扎進了北區(qū),繼續(xù)著新的探密之旅。(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山外有山樓外樓,走遍天涯無處同。無論是樓房,還是園林布局,一進門就能看到與眾不同的別樣風格。此行的關(guān)注點迫使我收回了雜念,已經(jīng)游走了的注意力再一次集中到柳林柳枝上。不用細瞄,也不用打聽,一眼的就能看到密密的柳樹由南向北推展開去。走近一看,原來樹底下是一條蜿蜒曲折的溪流??磥磉@柳樹是一對孿生姐妹,彼此誰也離不開誰,沒有水也就沒有柳,有了柳一定就有水。我沿著這條溪流逶迤的水系繼續(xù)著后面的行程。有的地方很寬,寬到池塘大,荷葉、浮萍,還有睡蓮不時地向我瞬眨著眼睛;有的溪段則架有石橋,走在上面感覺別有一番情趣;有的很窄,窄到一腳就能輕易地跨過去。這柳樹就是沿著這條水系的走向形成一條長長的彎彎的曲曲的林帶,貫穿南北,也因而成為足以吸人眼球的一道非常靚麗的風景。
微風吹來,我后退幾步。哦,這溪畔兩側(cè)高樹下美麗的柳枝,你就傾情地舞蹈吧,你就熱烈地歌唱吧。春天把你們喚醒,給你們吹綠;夏天讓你們燦爛,為你們扮靚;秋天使你們耀眼,添你們光彩;冬天又將讓以怎樣的面貌出現(xiàn)呢?那個時候的我,一定會再來好好地考證,還有千萬不能忘記的欣賞!
由于文人墨客極其豐富的想象力,這世上差不多所有的樹木都被賦予了一定的含義。那么柳又意味著什么呢?“柳”者,“留”也?!傲薄傲簟倍粝嘀C,“柳”既是“留”。我想,之所以我對柳情有獨鐘,是不是因為柳留的緣故呢?折柳送別是古代的一種風俗,表達了親友離去那種依依惜別的情愫,這也許是“楊柳依依”的來由吧。你道誰對于柳枝的描寫最打動人心?我以為梁代古樂府《折楊柳歌辭》里“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人”的詩句最能抒情。無論是在外旅居的,還是在地居住的如何看待,起碼我的心算是被徹底地征服了,這愛柳的雅興一定會是我此生無悔的嗜好。
作者:陶家宗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76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