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殤

文/亓子亂
秋,姍姍地來了,不帶一絲影子。自古逢秋悲寂寥,奈何又是斷腸時。縱使難憶情思人,落紅秋葉總關(guān)愁。秋季是最讓人感傷的時令,寒枝明月棲鴉,清風(fēng)半夜鳴蟬。單是這樣就泣了宮女一夜,沾了青衫幾行。這自然的聲響,早已穿透了折柳曲,夢斷了天涯路。淚,簌簌地下了。
人通過感官世間風(fēng)情,抒發(fā)難言的情思,揮淚寫下撩人共鳴的曲子。九月辭鄉(xiāng),走馬上任,一路蹄印記。這秋,只一葉便知;這殤,只一笛便曉。原本這城市難覓秋的痕跡,只有冬季那裹著寒意的冷風(fēng),才能讓人有所察覺。但,學(xué)校的教學(xué)樓下恰巧有棵不知名的樹,好像在那兒已待上千年。每到秋季,一樹蕭瑟,惹人眼球。當(dāng)下課放學(xué)時,佇立目送著每一個匆匆趕路的學(xué)子。這樹繁華飄落的黃,讓人垂嘆白駒過隙,又是一年。
秋的降臨,白晝的時光越來越短了。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秋天夜晚,靜謐聽蟲草鳴聲,任一襲寒月灑著身子,殊不知這心中早已涼如水、冷似冰。外面的豐收喜悅,獨不屬這一個個江湖過客,卻添了萬分思鄉(xiāng)懷舊。
如果說那一季節(jié)的色彩渲染感最強(qiáng),那一定是秋了。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杜甫曾登高附唱: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一位智者對萬物的透徹,是一位老人對半世的參透。此時的草堂先生已經(jīng)步入朽木之年,早也看穿了晚唐的風(fēng)雨滄桑,文學(xué)成就也是翻手為云覆手雨。按理說,他應(yīng)該不問人間死生,但卻奈何在一個風(fēng)急天高的秋,在夔州鳥飛回的時候,獨自一人拄著拐杖登上高處,遙看被紅楓染遍的群山。秋,本就是易讓人傷感的,如今又是妻離子散、國破家亡的景,自己依然江湖漂泊無定居,又有誰能不暗擦眼淚呢?
從很多詩中,我們都能知道。在本應(yīng)該歡飲達(dá)旦的中秋佳節(jié),人們卻只能通過月亮來互訴情衷。讓美酒澆醉思念的苦澀,酒醒之后再說著天涯共此時的無語感嘆,道著千里共嬋娟的無聲祝福。哎,其實這些都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誰不想和家人一起賞月暢談,不是望著滿圓的寒月,守著哭泣的窗兒。(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尋思這,這未央的記憶,這不殤的秋季。隔著灞橋的柳和巫山的云,我仿佛看見了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老者,含情脈脈……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79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