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前任,我想你了

今天在豆瓣上看見一篇關于前任的日記,恰巧很是符合近日心境。好想說句:嘿,前任,我想你了。
1
和前任的相識是結緣于文字。
那年,年少哀愁的自己自喻為行走在江南中女子,在空間里肆意渲染著小兒小女的情緒,訴寫江南,感悟青春。發(fā)表完那篇關乎江南的日志后,誰想到空間日志還有一個叫做“相似文章”的推薦?;蛟S,緣分安排,無意中,點進了一篇相似風格的日志。
不看不知道,一看,便頃刻間拜倒在細膩而溫暖的文字中。那才化橫溢、那筆觸細膩得讓我看完后立馬評,評論完后隨即看別的文章。那天,我把他空間里所有的文字全部看完了,并大抒贊美之詞。
看完日志,看相冊,嘿,原來,是個記者。(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那年,單純如我,對于那些能寫得一手好文的才子,可謂是欽佩至極。年輕而可笑的虛榮心,竟然希望能有機會結實這位空間主人,然后成為朋友,能讓他指導文字。
人啊,總是希望從別人的成功中分享半杯羹。其實,別人的才華、別人的成功與我們沒有半毛錢關系,更不會給我們帶來直接的好處。
2
本以為,就空間的匆匆一瞥,便不會再與這個空間有任何交集??烧l能想到,我那時心中的“記者先生”竟主動加我,并發(fā)來問候。當時,心中可謂是又喜又驚。
我們總是喜歡把心事向陌生人傾訴,以尋求得靈魂的慰藉。殊不知,傾訴再多,終究不能給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帶來任何改變,只不過心中更多了一箋心事。
那天,我們聊了很久,從寒暄到一步步地自我介紹,再到各自對于文字的看法,以及表達我對于他那滿腹才華的欽佩。聊過之后,才明白,原來他還是個大三的學生,并非所謂的“記者”。而空間里的那些照片,無非是因為文字帶來的“意外收獲”。那時,沒見過市面的我,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一個學生,竟然能取得如此成就。心中的那種崇拜更是強烈。
后來,我們就天南海北,無話不聊??芍^是“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啊”。記得那時我們竟然還談論中國的房價問題,我們竟還達成共識:中國的丈母娘是推動中國房價的一把手。
年少單純的我們,借助著那只“企鵝”,訴盡了心中無限事,關乎大學、關乎青春、關乎年輕、關乎愛情、關乎文字、關乎人生與理想?,F(xiàn)在想想,那年,何其幼稚、何其單純。
兩個人也不知道神侃了多久,應該有一個暑假吧。后來,像所有的男女搭訕一樣,他要去了我的手機號。
一天傍晚,他竟然撥響了我的手機。我看著陌生的號碼、聽聞已久的號碼歸屬地,我猶豫良久,用不緩不慢的語氣回答著他的問題。那時,羞澀如我,除了極其被動地回答著每個問題,我便沒有多說任何話。
那些青春里的懵懂與曖昧就像罌粟一樣,極其美麗,卻是劇毒無比,只要吸了一口,便再也無法控制地想去嘗試第二口、第三口。
于是,除了 ,電話也成了彼此交流的工具。于是,我們理所當然地煲起了電話粥。
3
對于感情,只要是心思細膩點的女孩都能很輕易地感觸到。那種微妙的關系變化、那沒日沒夜地神侃,任誰,都知道,這兩個人之間,其實,是曖昧的。
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前任打電話跟我表白了,訴說了愛意。對于第一次談戀愛的我,心中又怕又喜,斷然拒絕。然而,拒絕的并非是這段朦朧的愛戀,而是對于第一次談戀愛的那種懼怕。
之后,兩個人之間繼續(xù)曖昧著,常常是聊到凌晨三點。記得那年除夕,我們打了通宵電話。
感情就在那虛擬的時空里不斷升溫,后來,也不知怎么就莫名其妙地“妥協(xié)”了,可能,被他的堅持所感動了,從相識到我的“妥協(xié)”,期間大概有一年時間。也可能,自己也早已深陷其中,現(xiàn)在想來,誰知道呢。
這一年,我們都不曾見面,一直只是借助、電話、書信保持聯(lián)系。一直到確定關系,我們都不曾真實地接觸過。我不敢承認,更不愿承認,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網(wǎng)戀。一度,我都是極其排斥這種戀愛方式??缮畎?,往往就是這樣,你越不想要什么,生活往往給你什么。于是,在糾結也彷徨中享受著初戀給彼此帶來的美好。
后來,我的一次“抽風”,迫使兩個人匆匆見了一面。一直不見便談著異地的網(wǎng)戀,是任何一個認真對待感情的女孩都是無法接受的。我提出以后不再聯(lián)系,這種網(wǎng)戀帶來的深深的虛擬感讓我不踏實。他在我的吵鬧中,買了一張汽車票,來到了我所在的城市。
4
還記得,初見時的羞澀。哪怕彼此在電話里再怎么熟悉、怎么任性,一見面,還是無法做到落落大方。那時,我在公交站牌等著他,他下了公交后沒直接走向我,而是走到公交站牌的后面。過了一會,他才走過來。我們笑了笑,那種羞澀之感真的無法言喻??v使我們都認識快一年了,縱使我們已經(jīng)是所謂的男女朋友了。后來,我還是給自己膽量,迫使自己舉止落落大方,和他交流起來。
帶他吃過午飯后,便帶他隨便逛了逛。記得我們在逛校園時,他第一次牽了我的手。當時,我能明顯感覺到他的緊張、他的青澀、他的激動與喜悅。其實,都沒有好好牽,我的手是緊握著的,他握著我的手而已?;蛟S,這便是初戀的羞澀吧。沒走多久,我們看見有人來了,我便立即掙脫掉他的手,匆匆地和他交談起一些場面話來。
后來,我們相處了一天,他便匆匆回去了。不是因為初見時彼此的不滿意,而是因為我心中的懼怕,怕被別人看見,尤其是怕被家里的親戚看見,也怕和這個男生相處的時間太長。在我的催促下,他踏上了返程的路。送他上了大巴后,我如釋重負,心中縱有不舍,但總歸安心了。那個暑假,我回去后便開始帶起了家教。
一個月的家教時間,很漫長,但終歸結束了。在自己賺了一筆資金后,便開始了自己的“旅程”,獨自踏往了他生活了三年的城市。在那座充滿藝術氣息的小城住了一陣子,也一起玩了一些景點,一路玩玩鬧鬧,也是蠻開心的。
那些年走過的地方,如今那些泛黃的老照片,定格了曾經(jīng)的回憶?;貞浻卸荆钍莻?。縱然人散了,情淡了,可回憶卻恰如那深不見底的泥沼,讓人越陷越深。
5
開學了,新的學期,新的開始,總會遇到一些新的人,給人帶來新的視野、新的觀念、新的思想沖擊。
關乎異地戀,便是第一波的沖擊。而我們的異地戀卻是從一開始就沒過多的接觸、相處,對于彼此的生活習性、行為愛好,根本不曾有過多的了解。一定程度而言,這無異乎一場精神的柏拉圖式愛戀。一切,都太空、太虛、不可靠。那時年輕而幼稚的我,雖不在乎戀愛是否在同一個校園,但心中有時也仍然期盼兩個人的距離能近點,希望能有那樣的一個清晨,精心梳扮后能在第一縷朝陽升起的時候就能看見我心上的人??蛇@一切,一直到最后,都不曾實現(xiàn)。那時,我不羨慕校園里那些情侶,因為覺得一直覺得兩個人不應該整天你儂我儂,而是應該彼此成長,一起努力。如果分隔兩地,兩個人便不會沉溺于風花雪月中。雖然不曾被異地戀打敗,但心中總是難免會有一點小小的失落。
其次,關乎家庭,便是第二波的沖擊??缡〉募彝?,讓這份愛情顯得如此蒼白。對于此,我不知道該如何去克服。而未來,又在哪里?似乎我們的愛情太過于理想化,現(xiàn)實的基礎是那樣的脆弱。恰如魯迅先生而言,人必活著,愛才有所附麗。前任的家庭基礎不是很好,家里供出了兩個大學生,比較艱難,前任的學費都是靠貸款的,可能,他就是人們常在新聞上看到的,從大山里走出來讀大學的勵志青年。
不知是我太現(xiàn)實,還是對我們這兩個上勁的青年的不信任,在我的心里,我開始懷疑,懷疑我們的未來、我們前途。我開始不敢確定未來我們將會在哪里落戶,或者說憑什么去存活?心中一想,似乎已經(jīng)看不到任何未來的希望。后來,我便開始矛盾了。
再次,關乎身高,便是第三波的沖擊。似乎很多現(xiàn)象都是這樣:一般才華橫溢的人身高都不高,恰如小四。雖然在很早便已經(jīng)知道前任的身高很寒磣,但那時覺得有才華、又真心待我便也足夠了。并且我一直也不以“外貌黨”自稱,一直也就沒過多在乎。可后來啊,突然覺得是我自己想的太單純,還是這個社會的標準太嚴苛?我的心中,咯噔一下,慢慢沉重起來。如果,繼續(xù)這段愛情,意味著從此不再穿那美麗的高跟鞋。我想到以后到婚姻,便不再是兩個人的事情,我該拿怎樣的底氣帶他回家,讓我的爸媽去接納這樣一個又瘦又矮的“女婿”?甚至比我還瘦。我又該拿怎樣的勇氣去帶他介紹個給我的朋友們?那時的我,對于未來的迷茫、對于前途的未知、對于外界的眼光,我自認為我還沒有那樣的底氣和勇氣驕傲地帶著他走進我的生活圈。年輕的我,我那時真的做不到、真的無法接受。
后來,便是一路的糾結、一路的痛苦、一路的無奈。又愛著,又痛苦著。我常常跟他鬧,不是因為脾氣不好,而是我心中的憂慮、顧忌太多,而我又不忍心就那樣放棄這段感情,我希望通過一次次的“抽風”,讓他覺得我不可理喻,讓他知難而退,讓他主動提出分手。可是,于他而言,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如他所言,早已愛到骨髓,與血液融為一體了。我知道這是情人之間的文學性的語言,但不可否認,他愛的是極深的。
6
時間在大步向前,我們在矛盾糾結中還是沒有走散,但一路走來,是極為痛苦的,至少我的心中是矛盾糾葛的。
寒假了,我在家鄉(xiāng)的城市找了一份寒假工,做促銷員。在商場里認識了一些大姐們,再一次的沖擊讓我心中的信念再次瓦解了。
我心中的遲疑跟著我走到了寒假、走到了我兼職的那個商場。我在閑暇時光,與商場的一個大姐訴起了心中的憂慮。她是外地嫁過來的,并以親身經(jīng)歷勸誡我最好不要嫁得太遠。聽到“前輩”的經(jīng)驗,我的心中的信念再次瓦解了,我頓時覺得自己已經(jīng)沒有支撐下的勇氣了,我已經(jīng)不知道該拿什么去愛他了。后來,我便開始提出分手。
這于他而言,簡直就是晴天霹靂。他無法接受,整夜整夜的電話,他哀求、他怒吼,對于此,我心便軟了。
我困惑了很久,隨著寒假實習生涯的結束。直到一天晚上,我讓母親跟我睡,我把心中的無限心事訴于了母親。我原本以為母親會極其生氣,但我卻不曾料到她不曾生氣,反而以一種極為柔和的方式和我分析利弊。分析的結果依舊是:不同意,接受不了家那么遠、更接受不了那么寒磣的身高。
母親的分析與反對讓我心中的所有的信念在那晚崩塌了。除了分手,我似乎無路可選。那時,我痛恨現(xiàn)實。可我卻又必須那樣去做。因為我知道,沒有結果的愛情就沒必要再去經(jīng)營,否則彼此陷得越來越深,痛苦的將是彼此,不如趁早放手,還彼此自由。
新學期,返校后,分手成了我么之間的話題,爭吵成了每次電話的自帶形式。深夜的電話是如此絕情,被窩里的我失聲痛苦,發(fā)泄著心中的痛苦;電話那頭的他,一次次地傷害著自己,獨自坐在六樓的陽臺上,任北風無情地吹割著他的臉,更是用板凳去砸傷自己的腿,他說這樣便能讓自己不來找我。更有甚者,跳樓相逼,死都不愿放開。
我已經(jīng)忘了那段灰暗到極點的日子,我不知道分分和和了多少次,也不知道多少次在凌晨被電話驚醒,也不知道后來是如何對于這樣一個人產(chǎn)生了無盡的恐懼感,更不知道我拿著怎樣的堅強去結束了這段感情。
7
如今,已是立秋時節(jié),天意漸涼,我不知道自己是帶著怎樣的一種感情去懷緬這段跌宕起伏的初戀。
轉眼間,分手已近乎兩年。在后來的一年多里,陸陸續(xù)續(xù)的追求者也不乏其人,但或許是因為前段感情留下的陰影,也或許是我的事業(yè)心太強,一直在與追求者之間糾結,然后果拒。
兩年,足夠讓一個人的思想、觀念隨著閱歷和知識的積累有了另一個新的模樣。兩年,足夠讓那份感情沉淀得足以深厚,以至于沒人能看出心中的那片暗涌叢生的小溪。
記得今年在聽一個老師的課時,那是我從大一便極為崇拜的老師。那是一個工作極為理性、生活極為感性的老師,是我心中所想成為的那樣的一個女子。她在向我們訴說她的婚姻時,她提到她的擇偶觀,頓時讓我的眼淚灼傷了眼窩。
她告訴我們她的愛人只有一米六,但他們的家庭很美滿。她說,她從來不覺得女生的安全感需要男生的高大來給予,一個男生給女生的安全感應該是他的責任心、他的上勁樂觀、他的勇敢與堅毅,而這,與身高無關、與距離家庭也無關。
聽完這些,心中五味雜陳,滾燙的淚水差點放肆起來。那該是怎樣強大的內心啊,可以將愛情美麗到那樣的程度,可以那樣自信而有底氣地守護自己的愛情。
是啊,不知道是社會功利了,還是我們太現(xiàn)實了,總是以一套世俗的標準去衡量每段不盡相同的愛情。即使在主流價值觀日益喧囂的今天,婚姻與愛情的關系該如何定義依舊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
或許,曾經(jīng)年少的我們都犯過那些美麗的錯誤,但或許這便是命運的安排,有些人,除了錯過、除了緬懷、除了在老去時化為故事里的主角便再也不曾在我們的生命里激起美麗的浪花。
細細數(shù)來,慢慢憶起,對于前任,對于初戀,或許是每個人心中都極為柔軟的地方。那么,我的前任,這些年,還好嗎?你知不知道,我突然發(fā)神經(jīng)了:嘿,我想你了。
8
或許,正如朗恩拜達在《秘密》中所道破的,世間的唯一法則就是吸引力法則。如果我們的思想集中在某一個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吸引而來。
前段日子寫下前面的這些文字后,便在無意中又和前任聯(lián)系上了。其實,我一直知道,分手后,前任都在以某種方式在關注著我,畢竟如今的社交軟件是如此的發(fā)達,就算拉了黑名單,也依然可以去關注你想要了解的人,所謂的聯(lián)系不到,大多是未曾拼盡全力。畢竟兩個曾經(jīng)有過交集的人,都會有著共同的朋友圈。除了不想聯(lián)系,還有什么是聯(lián)系不上呢?
可能是因為心中動了念想,也可能是因為變得溫順了,對于那些年的人事,如今卻飽滿深情。而對于這次的突然聯(lián)系,因為回憶的牽絆,因為時間的沉淀,我竟顯得如此淡然。兩年,足以讓我們都不再是曾經(jīng)那個年少的彼此。而這兩年,我也不知道他經(jīng)歷了一些什么,但肯定的是,我們都成長了,我們也都變了。
我告訴他,我說過了兩年才長大,才懂得一些人性中最為溫和、最為美麗的品質。我還說,我不再似以往那樣被社會、被現(xiàn)實束縛得太深,我慢慢學會了不再活在別人的眼睛里。對于前段感情,除了一聲抱歉,或許只剩下了一地的可惜。
和前任說了這樣一番深沉的話語后,我也明顯感覺到他不再似以往那樣偏激了。他承認自己那些年的偏激、愛抱怨;他嘆息自己沒等到我長大懂事;但他說他依然恨著我,恨我那樣決絕、那樣狠心、那樣殘忍。
我說,別恨我,恨我說明你還愛我啊。而我們之間,不應該存在愛的。因為,如今的我們,都已經(jīng)各自走進了另一段故事中,即使如今的我在心里依然無法接受你與我高中時的好友相戀的事實。我知道,在如今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分手后的我們,便不再有權干涉彼此的私事,但理性的背后的冷漠依舊讓我很難接受。你們的相戀,縱使我的心中萬般無法接受,但這只是我個人的感性情緒。我不會打擾你們的幸福,但也請恕我無法打心底去祝福你們,我知道你們也根本不需要我的祝福,只是我又犯了多想的病。
不知是誰說過:即使互相虧欠,也別藕斷絲連。
而我卻說:即使藕斷絲連,也別心慈手軟。感情的世界,拖泥帶水增添的何嘗不是痛苦呢?如果當年真的足夠相愛,哪里會分開呢?既然放手了,這便是宿命。如今的藕斷絲連,如今的心慈手軟,又算什么呢?對青春、對初戀的懷緬?還是想追尋刺激來一場死灰復燃呢?其實,我們心底都明白,都不是,只是我們都太重情,無法割舍掉那段已融化在生命中的回憶,我們渴求的不過是在這個薄情的世界里還能有一束支撐起自己的曙光,而那曙光,無關乎親情,無關乎友情,只是此刻經(jīng)年,兩個陌生的人曾經(jīng)歷的那段怦然心動。
我把以上寫在紙上的這些稱之為“閑愁”,不知前任,你同意否?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81228/